本书共分20章,介绍了秦汉至清朝末年,有关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疾病、理论形成及内治和外治方法的内容。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中国古代外科疾病概述。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第三章介绍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第四章介绍了作者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第五章介绍了外科疾病治法。第六章至第二十章介绍了疮疡、甲状腺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乳房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15类180余种疾病,对每种疾病都列有概述、病因病理、主证、方剂名称、组成、制剂、用法、功效、主治等。其内容来源于38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依据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筛选。所载内治方剂900余首,外治方剂1300余首。编写采用现代病名与古代相似病名及症候相对应的方法,条目清楚。所选方剂保持原型,力求简要、精确,内容保持逻辑性,突出特色
本书分120个条目收载了沈氏女科在女科、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经验。全书力求突出上海沈氏女科的创新特色和临床实用性,每篇既有概论、临证心得,又有家传秘方,既病诊疗,未病保健,毫无保留,和盘托出。全书行文规范,每条目从标题即可看出该病的治病要点;文中各病均以基础理论开篇,分型辨证论治,理论明晰,诊治规范;医案记载较为完整,按语分析精彩,能够突出上海女科的临证诊治特色。正如文前内容简介所述,是一部“科学、真实、实用”的好医著。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也可从书中获益。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对软组织伤痛的治疗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疼痛有诊断及软组织伤痛的病因病机等实用知识。 浮针疗法对治疗软组织伤痛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损伤简单,无不良反应,是军医“九五”科技成果获得2001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本书可供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医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4章。前3章为扶阳通脉心法理论知识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系统阐述了扶阳通脉心法的理论依据、基本要点、临床价值、辨治思路和方法、主要内容和具体遣方用药技巧与创新;第4章为扶阳通脉心法的临床运用,分别介绍了扶阳通脉心法辨治几种常见心脑病的思路方法、治疗原则和具体方药,在每个病的后面均有真实的医案和临证经验体会。本书资料翔实,内容原创,辨证思路及治疗方、药、用法全面具体,经验体会真实可信,操作性强,是一本颇具学术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的参考书,可供心脑血管病专科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中医诊断学笔记图解》是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国家统编教材的配套参考书,本书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本书在编写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对本学科的教师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本书收选内科病证32个病种。103例。以中医病证分类;凡经现代医学确诊之病例,则标以现代病名。分别于病种、病例末尾,或加综述,或加按语,作为辨证及处方用药的经验提示,俾便学习参考。 可供中西医务人员学习祖国医学者阅读。
《刘剑锋常见病手诊手疗法(之1)》分为基础知识篇与临床应用篇。基础知识篇分别从气色形态罐诊罐疗法的发展简史、基本知识、诊疗基础、机制、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特点与优势以及应用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临床应用则具体论述了气色形态罐诊罐疗法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日常保健与美容中的应用。《刘剑锋常见病手诊手疗法(之1)》适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工作人员,医学院校师生以及广大中医保健爱好者阅读。
《国医大师李济仁》(作者李艳)是有关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临床经验的集成之作。全书分别从学术思想、方药心得、验案撷英、薪火相传、医话随谈、成才之路、年谱七个部分对李济仁教授从医60余载治疗内、妇科等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收录了其弟子对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整理和发扬。 《国医大师李济仁》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对中医理论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中华名医特技集成(第2版)》系20世纪90年代全国首批国家名老中医以师带徒传承中医的经验总结,记录其中有代表性的219位中医药专家的治学特色、诊疗绝技,反映了刘渡舟、关幼波、赵绍琴、祝谌予、李辅仁、高辉远、焦树德、贺普仁、程莘农、朱良春、何任、罗元恺、方药中、石学敏、李济仁、刘柏龄、张镜人、干祖望、邱茂良、周仲瑛、金世元、唐祖宣等中华一代名医在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针灸、骨伤等学科的学术成就、精湛医术。全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代名医宝贵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医者可学,患者可参,适合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乡村基层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和普通患者阅读参考。
《儿科心鉴》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通过对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和历代儿科名家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进行系统、全面地挖掘、研究、整理,而且以历史的面貌完整表达出来,以利于继承和发扬,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本书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概括古今儿科学术与经验精华,是中医儿科学领域重要的学术专著,可作为高层次特别是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教师以及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均有很好的教学、临床、科研参考使用价值。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代表著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系学习中医的一门必修课程。鉴于原书论理浑身,岐义也多,为了适应读者需要,乃汲取历代文献精华,结合编者多年教学、临床经验而编是书,名为《温病条辨临床学习参考》。 本书体例仍按原书分篇分条。对每条原文设有提要、注释、原文分析、参考资料、按语等项。重点是原文分析,除诠释原文外,还提出一些理解原文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原书作者的长短得失,惟以临床实用为宗旨。在每篇之末,附有结语,包括学习要点和复习思考题,供习研者参考。 本书以1958年4月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为主要蓝本;书后附李厚堃所编的《温病赋》,以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