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雷主编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指南》是《北京协和医院专科护理工作指南》丛书的其中一册。本书的特色是形式新颖,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有深度、广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易懂,详尽介绍我院急诊科具体护理工作方法,可操作性强。全书共四章,22节,40余万字,内容包括急诊护理管理,急诊专科护理技术规范,急诊专科护理,急诊专科发展趋势。这本书让大家了解我们具体的护理工作方式与流程,抓住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点,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协和急诊科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为患者提供优质、周到的护理服务;希望大家能够传承这一中心思想。本书适于急诊科专科护士、新护士、护士学生和进修护士阅读。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共8章,分别介绍中医文献中有关肿瘤的论述、肿瘤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常用治疗大法等。下篇为各论,共9章,介绍常见肿瘤的病因病机、病理机制、诊断、治疗(辨证施治、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临证经验及各家经验等。
《腰部疾患:循证预防与康复(第3版)》是一部针对腰部检查和康复的专著,展现了腰背部解剖、功能和损伤机制方面坚实的研究基础,由循证研究。前沿的应用策略和50项检查及训练构成。国际知名的腰背专家Stuart McGill教授引导读者通过腰痛的评定来明确引发疼痛的特异性原因,从而验证循证支持的各种预防和康复方法。 《腰部疾患:循证预防与康复(第3版)》所教授的腰背康复方法将引导读者针对每个患者的独特需求来改进干预。康复和预防方案。 除了提供循证基础,《腰部疾患:循证预防与康复(第3版)》还有以下特色: 信息完全更新,章节构建合理,确保从业者可以应用的临床实践,并认识到每个患者都有其独有的疼痛原因 提供了实用的检查清单,使读者通过新的评定方法轻松获得评定信息 临床信息实用性强,帮助读者更容易
在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中,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并非名列前茅,但因其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所以治疗后的远期并发症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鳞癌,采用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可很大程度地控制肿瘤、保留器官功能并降低正常组织的并发症。放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口干、张口困难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在精准治疗时代,大家对放射治疗靶区及危及器官正确勾画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AME科研时间系列医学图书》的问世,为处在临床一线的放射治疗科及肿瘤科医生提供了更多诊疗方面的临床证据支持;书中详实的靶区勾画范例更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复杂的临床实践问题,是一本不可
《望目辨证诊断学》在继承《内经》和华佗望目诊病理论基础上,揭示脏腑在白睛的分布部位,开创性地阐述目裹特征、黑睛特征、白睛特征(包括白睛形态特征、白睛血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与变化所具有的普遍规律、临床意义和诊断全身各科疾病证候的理论和方法。 著者王今觉研究“望目辨证”已52年之久。《望目辨证诊断学》写作历时12年有余,共计150余万字,1000多幅珍贵眼象图片,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运用“望目辨证”诊断法可以使中医诊断比仅仅运用观察舌象、脉象诊断法更直观、更客观、更具体、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更具有前瞻作用和推测预后作用,如将“望目辨证”诊断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舌诊、脉诊正确结合运用,可使中医临床诊断更加准确、及时。 本书具有突出的当代中医学特点,并为临床诊断疾病证候和未病先防提供了
《何任疑难重症验案选析》集中反映了国医大师何任治疗肿瘤和疑难杂症的经验,精选了他近年来治疗肿瘤和疑难杂症的验案36则,每则医案均加以评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其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何任疑难重症验案选析》由何若苹、徐光星、顾锡冬编写。
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医温病舌诊知识的专著。本书在1版的基础上又增加温病型舌诊图片及斑疹、白瘩图片30余幅,现全书图片180余幅。每幅图片后都用简明扼要地文字概括了温病舌象的特征、辨证意义及治疗方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书后附有斑疹、白瘩等图片并做简要说明。为便子读者学习查阅方便,书后还附有查舌辨症歌和方剂索引。 本书编排体例以全国现行统编教材《温病学》为蓝本,读者可将本书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同时本书也适用于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郑启仲教授,是我国中医儿科学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科研、教学五十余年,崇尚经方,善用名方,创制新方,临证经验丰富。 《郑启仲经方名方应用经验》共分三篇:上篇为经方应用经验:下篇为名方应用经验;附篇为自拟方简介。每方应用均有提要及病案举例,以充分展示其“异病同治”的学术见解、临证经验和遣方配伍技巧,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适用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参考。
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内容,贯穿在整个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是目前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术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临床上要做到正确运用辨证论治,必须认真学习中医理论,逐步掌握辨证论治的步骤和方法,并验证于临床,逐步登堂入室,在错综复杂、纷乱变化的证候面前,做到执简驭繁,索因求本,灵活施治,提高疗效。 为了适应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道,较系统地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需要,笔者把多年教学的体会,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整理成册,作为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入门阶梯。全书共四篇,篇介绍辨证论治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辨证论治基本规律;第三、四篇介绍常见症状和疾病的辨证论治。另有两篇附篇,介绍辨证论治常用中药和方剂。每篇均列有专题讲座,举一反三,以便对各篇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全书共分四部分。 现代中医神经病学基础篇,介绍了神经内科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如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诊法、中医辨证、中医治疗、常用中药,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知识,刘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方法等。 中医病证诊疗篇,收录了14个中医神经内科病证,阐述了其病机演变、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等,突出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的有机联系,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每一病证下的[鉴别诊断]中的“西医相关疾病鉴别”,对这一病证可能涉及到的西医神经科疾病进行了介绍与鉴别,可当作神经内科常见症状西医鉴别诊断来看,对于神经科医生很有帮助。 西医疾病诊疗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60余种神经内科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表现分别阐述。每病下,顺序介绍了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理化检查,临床诊断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
本书编译者将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名家龙野一雄著《汉方集》,和后世派名家矢数道明著《汉方解说》中记载的一些相同方剂的组成内容作了对比,以使读者了解两个学派在用药上的微细差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