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总结外已上市或正在研究的纳米药物的工作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工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4章,在简单介绍纳米药物的定义、分类、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纳米抗肿瘤药物、纳米抗病毒药物、纳米药物、纳米抗炎镇痛药物、纳米类药物、纳米多肽蛋白类药物、纳米基因药物、纳米中药、纳米诊断试剂、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以及纳米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等研究情况。本书还对纳米药物的质量标准问题和安全性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书为主要从纳米载药系统角度编写的《纳米医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的姊妹篇,二者各具特色,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为系统、完整的纳米药物科学体系。 本书可供有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疾病。由于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故缺乏根治措施,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日益增多和加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遭到严重的侵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中医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全面整理、研究的资料尚不很多。本书从一个侧面,对历代贤哲防治糖尿病的单验良方予以收集、整理,冀以提高医生、患者对本病的治疗与保健水平,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书共收单验方2000余首,均为历代文献所载,适用于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普通患者阅读参考。
吸附分离树脂是离子交换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中提取分离、废水处理、医学临床鉴定等领域。本书介绍了吸附分离树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抗生素、维生素、天然产物、生化药物等的分离与纯化。全书分为原理篇和应用篇。原理篇包括吸附与吸附剂概述、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的性能、吸附分离原理、吸附分离方法。应用篇包括中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糖及多糖的分离,抗生素与维生素的提取分离,固定化酶,吸附树脂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本书适用于药学、高分子材料、食品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作者是的中医学教授,多年从事伤寒论、方剂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本书以经方用量为研究对象,以临床实际需要为目的,分析经方用药与用量之间的调配变化,汤剂、散剂、丸剂中的药物用量差别,从而归纳、总结出同一种药物治疗不同疾病的有效剂量及一种药在不同剂型里用量变化的规律性,重点突出“剂型与用量导读”、“证型与用量变化”、“配方与用量比例”。本书内容新颖、思路独特,一目了然、旨在理论结合实际、突出临床疗效,对于学好、用活经方起到重要指导和示范作用,适于中医药院校师生和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2部)按照第八届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方案和要求,在全体委员和常设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及各有关部门与单位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编制完成。经第八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实施,为建国以来的第八版药典。本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基本一致;在力争实现“使用安全、疗效可靠、工艺合理、质量可控、标准完善”原则的前提下。收载的品种也基本反映了我国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此外,在体例、文字、单位和符号等方面也均加以规范。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和三部。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
《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肾病治疗名方验方》主要介绍了治疗急性肾小球、慢性肾小球、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尿路感染、多囊肾、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性肾损害、肾癌、膀胱癌15种肾病的名方验方。书中简要介绍了该病的辨病、辨证要点外,重点介绍了该病的吉医籍方、国医大师方、当代名医方、单方、验方、秘方、外治方、食疗方、保健方等,以供读者辨证选方。为忠实所选方剂的原貌,吉医籍方中仍使用原计量单位及用量,其后在括号中注明现代常用剂量。《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肾病治疗名方验方》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适合医药工作者参考。
仲景汤方因其确切的疗效一直被奉为经方,《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第2版)》集仲景汤方74首,参阅了近200余家国内外期刊和有关书籍,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目前在仲景汤方药理研究方面的实际水平。《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第2版)》根据功效分章对仲景方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整理。该书为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文献资料,为仲景汤方的进一步研究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十章,介绍中草药的性能、配伍宜忌、方剂组成和变化等知识。下编二十章,收载中草药(包括附药)522味,方剂(包括附方)N5首。在介绍每种药或每首方剂时,不仅以法统药、统方,把中医理法方药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详细阐明每种药和每首方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而且还广泛收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为开展中药方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合高、中等医药院校的师生、医药卫生工作者和广大爱好中医药的群众应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