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总结外已上市或正在研究的纳米药物的工作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工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4章,在简单介绍纳米药物的定义、分类、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纳米抗肿瘤药物、纳米抗病毒药物、纳米药物、纳米抗炎镇痛药物、纳米类药物、纳米多肽蛋白类药物、纳米基因药物、纳米中药、纳米诊断试剂、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以及纳米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等研究情况。本书还对纳米药物的质量标准问题和安全性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书为主要从纳米载药系统角度编写的《纳米医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的姊妹篇,二者各具特色,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为系统、完整的纳米药物科学体系。 本书可供有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疾病。由于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故缺乏根治措施,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日益增多和加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遭到严重的侵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中医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全面整理、研究的资料尚不很多。本书从一个侧面,对历代贤哲防治糖尿病的单验良方予以收集、整理,冀以提高医生、患者对本病的治疗与保健水平,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书共收单验方2000余首,均为历代文献所载,适用于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普通患者阅读参考。
吸附分离树脂是离子交换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中提取分离、废水处理、医学临床鉴定等领域。本书介绍了吸附分离树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抗生素、维生素、天然产物、生化药物等的分离与纯化。全书分为原理篇和应用篇。原理篇包括吸附与吸附剂概述、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的性能、吸附分离原理、吸附分离方法。应用篇包括中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糖及多糖的分离,抗生素与维生素的提取分离,固定化酶,吸附树脂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本书适用于药学、高分子材料、食品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五言药性歌诀》博采历代本草诸家之长,并结合作者萧正安临床经验编写而成。收集了常用中药500味,分为解表散邪、清热解表、祛风胜湿等19类,每味药皆以歌诀列前,再列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用法、处方别名。书末中药基本知识、中药正名、处方名、别名对照表。本书理论与临床并重,条理井然,不仅适宜初学中医者,更宜于临床医师参考之用。
《临床肿瘤药理学》内容分为四部分,肿瘤药理学的理论基础、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肿瘤药物的靶点研究和抗肿瘤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方法。肿瘤药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抗肿瘤治疗的药理学基础,以及常用的实验方法。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从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体内代谢规律、不良反应、影响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因素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抗肿瘤药物的靶点研究,对当前抗肿瘤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开阔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抗肿瘤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方法,介绍了新药的筛选以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内容。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你王翼、王导,堂史北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学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的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黑、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王羲之一生的书
本书以中药现代提取分离理论为指导,全面介绍了提取分离技术。内容包括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收载了250味常用中药的提取分离方法和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实践可操作性强;书后附有大量附录文献,方便检索。本书是一本信息量大、实用价值高的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专业工具书。 本书对从事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学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