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疾病。由于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故缺乏根治措施,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日益增多和加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遭到严重的侵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中医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全面整理、研究的资料尚不很多。本书从一个侧面,对历代贤哲防治糖尿病的单验良方予以收集、整理,冀以提高医生、患者对本病的治疗与保健水平,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书共收单验方2000余首,均为历代文献所载,适用于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普通患者阅读参考。
吸附分离树脂是离子交换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中提取分离、废水处理、医学临床鉴定等领域。本书介绍了吸附分离树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抗生素、维生素、天然产物、生化药物等的分离与纯化。全书分为原理篇和应用篇。原理篇包括吸附与吸附剂概述、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的性能、吸附分离原理、吸附分离方法。应用篇包括中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糖及多糖的分离,抗生素与维生素的提取分离,固定化酶,吸附树脂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本书适用于药学、高分子材料、食品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按照中医临床实践将所选药物分为解表药、清热解毒药、泻下药等19大类,同时将食物中药单独列出,共计20大类,选取常用的中药408味,载录单、验方460余首。记载内容包括别名、基原、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配伍宜忌、单验方选、应用须知。每味中药都附有中药基原的图片。书后附有病症分科索引和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中药师实用手册》的编写,是在总结我国几十年高等中药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整理、提炼各学科的理论精华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吸收现代科研成果和实用的先进技术,并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编写而成的。《中药师实用手册》本着继承与发扬相结合,保持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突出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同时也本着面向未来的精神,站在中药学发展的前沿,在程度上体现了中药的发展趋势。编写的内容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突出了以适用技术为主。在系统吸收中药专业各学科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扩充深化,充分体现了当代中药学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本书为一部大型的综合性参考书籍。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中医、中药的基本概念知识,中篇分述了中药化学提取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制备技术、中药
汪昂(1615~16957),字切庵,安徽休宁人。他有感于古之本草书目不无缺憾,李时珍《本草纲目》备而未能要,《药性歌赋》之类要而未能备,因衷集诸家本草,由博返约,既取其备,又欲其要,精选适用者479味,著为《本草备要》。每药先辨气味形色,次著所入经络,再为发明其功用,而以主治之症具列于后。通过四步之序,使人开卷了然,用之不致舛误。文体锻炼成章,便于诵读。《本草备要》自刊行以来,风行海内,其版次之多,为本草著作之冠。其内容深入浅出,实用便捷,既是清初以来初学中医者的之书,更是一部既备且要的本草普及读物。现代著作,盛行数十年已属不易,而《本草备要》风行数百年不衰,实属罕见。在校注过程中,我们渐渐体悟了作者之用心良苦。本书l683年初刊,载药402味。1694年增订,增至479味。作为本草普及读物,《本草备要》
本书是我国的中医药专家周超凡先生临证用药经验的总结,由周先生的学生整理编撰而成。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医治疗思想决定中药的临证应用;临证选用中药可参考现代病名;辨证用药与中药截断扭转疗法;常用量与超大剂量;中药经典用法与经验用法;抗肿瘤中药的临证应用等内容。各论介绍了周先生临证常用的50种药物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用量用法、临证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内容系统、论述简明、编排规范,具有很强的性和临床实用性,是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以临床治疗困难而中医方剂疗效确切的主症或病名为钢,以证型为目,简要地介绍了每一疾病的病理特点,证型分类和治疗方法,按照证型选收了配伍严谨,用药精良,切名实用的古今良方。内容丰富,信息准确,通俗易懂,可供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名中医验方选集》收集了从1995年以来由金华市卫生局评定的34位名中医专家经无数次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验方148首。《名中医验方选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疾病为纲,全面介绍的合理应用知识。在每个疾病项下,先本病诊断要点以及各药的辨证要点,之后在每个项下,设[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栏目,本书既要包含说明书的重点内容,也要为读者提供大量的说明书上找不到的安全合理使用的信息。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开呼吁世界应广泛推广和疗医学(也称顺势疗法),以补充西医对抗医学之不足。迄今为止,全球已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和疗医学,使其成为使用量最广泛的世界自然医学。本书分九章介绍了和疗医学历史、和疗医学在西方医学中的地位、和疗医学的原理、和疗药物的效力和剂量及常见疾病的和疗医药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中国推广和疗医学。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28章,上、中、下三篇分别为神经药理学基础、药物作用的神经基础以及特殊神经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神经药理学。分子神经药理学系分子生物学、经神药理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学科,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对神经系统作用部位和机制的科学。本书不同于其他药理学著作,重点围绕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及主要疾病进行论述,将分子神经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密切结合,读者阅后能对有关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的进展有更系统的了解,从而指导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发。全书内容系统、全面、新颖、详实,充分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富有时代特色,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基础。本书对临床医师、基础研究工作者及药物研究开发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卢海儒药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合理用药,收集了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和进口的药品商品名,并根据药理作用及临床科室用药,按药品通用名进行了归类、整理,编辑出版了这本《药品商品名通用名速查手册》。此手册可为药品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供查询便利,也方便患者在日常购药和用药过程中查阅。
本书由中医方药学专家编著,分方剂和中药两部分。方剂部分共精选经方、验方980余个,按其功能效用分类,分别介绍其组成与用法、主治和临床应用;中药部分共精选中药545味,以表格形式阐述,包括性味、功能、主治病症和常用剂量等。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精练,阐述简明,实用性强,既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学习方药之用,又可作为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临证用药的工具书,还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质量管理规范》的出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加强患者安全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高度重视,同时展现了我国药学专家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和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充分理解,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相信,随着对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质量与安全相关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重视,我国的临床药师将会借医改的契机,提高质量、保证安全、优化服务、改善绩效,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专业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