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beth AEisenhauer等著的这本《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实践指南》将讨论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开发的过程,从新药在应用于人类前的临床前信息,到最后Ⅰ期临床研究结果的报告。对肿瘤本身及其组织微环境有直接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本书介绍的要点,本书不会强调免疫治疗,尽管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与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有相似的原则。《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实践指南》将涉及规范、伦理和实践问题。第2~6章介绍了工期临床研究设计和执行的理论。第7~11章列举了实践中的信息和案例,包括研究方案的确定、研究的执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分析研究的发展以及如何完成研究报告。最后,本书大量的附录将为那些对首次在人体试验中评估的新药或联合用药感兴趣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用的资源。
本书共分16章,搜集方剂1809个,重点是搜集组方、附方、用法、属经、治则、主治、方解等方面,苗药在方剂分类和剂型方面,尚不够成熟完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都还需要作大量工作。目前编著本书目的,是想通过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学者、苗医同行的指正,逐步加以提高完善。在本书搜集、编著的篇章中,以苗医传统用药,按两纲、五经理论,及气、血、水机理、和风、寒、暑、湿、热病因病机进行分类。
根据疫苗研发、制备技术和疫苗成分,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或高技术疫苗。《生物药物研究与应用丛书:疫苗研究与应用》分为两部分编写。篇为疫苗研制基础与应用,主要介绍疫苗研制的免疫学基础和一些关键技术,以及采用传统技术制备的疫苗。因这类疫苗已广泛使用多年,故按疫苗种类编写,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多糖疫苗与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和蛋白疫苗等,旨在反映该类疫苗的一些共性。第二篇为新疫苗研制及其进展,主要介绍研发、生产疫苗的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和反向疫苗学技术与正在研发的新疫苗。新疫苗的研制按单一品种编写,包含针对疾病病原体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等,重点介绍疫苗研发如菌、毒种的选择及检定,或工程菌和重组活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鉴定,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质控方法的研究与标准的确定等,可供与同
《中医学》系高等中医药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是深入研究和阐述中药学基础理论和药物功效与应用的一部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该书自1991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曾多次重印。本次修订是以中药学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当前中药高等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保持原书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对原书的内容进行扩充、修改和完善,并注意吸收现行统编教材的成果。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各论选择常用中药653味,其中新增77味,并按其功效分列于20章中。书末附有辨证选药举例、中药化学成分知识简介、药名索引等,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可对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提供有力帮助。该书广泛适用于中医院校师生及科研、临床工作者使用。
《临床药理学原理(第2版)(中文版)》书分为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与转运、药效评估、优化与评价患者治疗和药物发现与研发六部分。高年级医学生、低年资住院医,以及治疗或药物研究领域的其他相关人员,都可从《临床药理学原理》介绍的原理中有所收获。 过去十几年间,新药产生的速度大大加快,一种药物很容易被新出现的药物替代,对其的了解也即刻过时。因此,《临床药理学原理》将焦点集中于药物临床使用和现展背后的原理。
厉保秋编著的本书是部以介绍多肽药物研发为主要内容的书籍。、二章简要介绍了多肽基础知识、多肽药物研究及开发趋势;第三、四章介绍了多肽药物原料药、制剂(尤其是非注射给药途径制剂)研究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第五章简要阐述了多肽药物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一般常识和主要特点。本书重点内容为第六、七章,全面介绍了外已上市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多肽药物的信息和现状,包括其外知识产权信息,资料丰富,全面反映了外多肽药物研发的进展。 该书主要为药物研究院(所)及生物医药研发单位(企业)从事立项、研究、开发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多肽药物研发的相关知识,也适用于关注多肽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高校教师、研究生等人员阅读参考。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配套丛书之一。 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是由第九届药典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周内各学科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严谨的医药学权威专家,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公认的资料编写而成。 本版是在前四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实、修订和完善。全书共收载药品1440余种(按原料药计),比2005年版增加了约40%,除《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所收载品种外,尚包括部分《中国药典》未收载,但国家已正式批准生产且临床应用广泛的品种,并根据需要新增了部分临床广泛应用的进口药品的相关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