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中药的配伍与应用》作为中医治病疗疾的主要手段,虫类中药同植物药和矿物药一样,应用历史悠久。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就收入了全蝎、地龙、水蛭、僵蚕、蜈蚣、蜂蜜等37味虫药: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水蛭、虻虫、蜂巢、蜘蛛等虫类中药,常用于汤剂、散剂、丸剂中,其创制的治疗劳伤的大黄度虫丸、治疗痛经的抵当汤、治疗疝气的蜘蛛散等,一直被后世医家所袭用。此后,历代医家在临证中治疗瘀、痰、奇、怪等病运用虫类中药,或活血化瘀、或攻坚破积;或搜风解毒、消痈散肿;或息风定惊、补虚固本。都有发展、创新,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讲故事学中药(第1册)》为了使文字古奥、理论高深的中药学能在广大群众中,特别是青少年得到普及,架起医学和文学的桥梁,作者特地以国家规范教材《中药学》为蓝本,从大量的医籍、药典、史书、诗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中,精心收集了解表和清热百余则有关中药学方面的民间的珍闻轶事,神话故事,并以这些故事为引子,介绍了这些中药的药名、别名、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皮肤病临床常见、多发,临床实践证明,皮肤病虽然暴发、猝死现象少见,但病程长、复发率高,这一临床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地防治皮肤病,已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中医治疗皮肤病,疗效可靠、,尤其经千百年实践证明的中医土单验方,对于疑难皮肤病的治疗更是独领风骚。本书从古今文献中收集了2000余首效验良方,每方之下详列组成、用法、功效、主治、禁忌、方源,本着简、便、廉、验的原则,以实用为首务,内容涉及38种常见皮肤病的治疗。 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尤其适合基层皮肤病科工作者。但也应当注意,皮肤病同其他各科疾病一样,要注意中医辨证论治,不可阴阳混淆,寒温失序。使用土单验方,必须纠正“一方包治百病”的错误观念,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些行之有效的单方
本书是一部治疗肿瘤的现代单验方较全的方书,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0章,上篇从总论介绍了肿瘤单验方的产生和发展,组方思路和配伍特点,及选择;下篇详细介绍了29种肿瘤病的诊治概述,着重阐述了单验方的方药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制备方法、资料来源等。 全书所选单验方均有明确来源,特别是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肿瘤临床医师、医学大专院校学生,肿瘤患者及家属。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方剂学的发展概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用法、计量等基本知识;下篇各论选载正方436首,附方206首,按解表、清热、祛风湿等20类分别叙述。
本书包括五个部分。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中国药典》2010年版、USP、JP和EP收载的常用制剂成型辅料和附加剂的理化性质、药剂学中应用及范围、药典标准、安全性、注意事项、生产厂商等内容;部分包括液体制剂溶剂、半固体制剂基质、辅助压片类、包衣类和释放阻滞类辅料;第二部分包括pH调节剂和缓冲剂、防腐剂和抑菌剂、抗氧剂和抗氧增效剂、着色剂、矫味剂、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等辅料。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一些市售的预混辅料和物理改性辅料。第四部分介绍了磷脂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新型药用辅料的一般性质、药剂学中的应用等。第五部分对目前辅料的相关法规进行了介绍。本书适合药品研发、生产、检验人员使用,也适合药学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聂岁峰、李捷玮、王旭东主编的《药物的发现与 发明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类药物发现与发 明历史的著作,详述了科学家们在药物的发现与发明 上所作出的贡献。内容涵盖药物发现与发明的历史沿 革,具体各种天然药物、微生物来源药物和生化药物 发明历程,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发现与发明的药物。本 书在编写过程中,搜集查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内容 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可帮助医药领域的读者 找到一些规律,以启发药物科学工作者采用正确逻辑 思维和有效、先进的工作方法,无论在新药研制的方 向,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方法,样品的测试,临床前药 理、毒理、药效、药剂等的药学研究和新药临床各期 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加速研制出更安全、 有效和经济的新药,以造福人类。
这本《张仲景对药的临床应用》由王玉芝著,作者通过多年学习、研究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的组方原则,整理出两书中对药150对,并按对药组成、伍用功能、伍用原理、临床应用、对药出处、按语及现代药理研究,对每组对药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张仲景对药的临床应用》内容简明扼要,论述精辟,适合于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学研究者、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解表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活血祛淤药等。
医药必须科学化者,岂趋时故作高论哉?盖循学术之原则,依进化之顺序,非如此不足以明医药之真理,而获得改良进步之实效也。虽然,科学之义,至谨至严,征之客观,按之事实,必有真确之证据,统于一贯之理解,非可漫然者也。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又必切乎中庸之道。况以求真理为目的,更不容有人事之私见存于其间也。
本书选取近年来技术成熟并且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用天然产物来进行介绍和分析,书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初步介绍这些天然产物的来源背景知识,之后详细介绍该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途径以及全合成的发展,体现化学全合成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给读者以启迪。全书共15章,主要介绍15种天然产物,分别为青蒿素、生物素、S喜树碱、三尖杉碱、、洋地黄毒苷、加兰他敏、石杉碱甲、麝香酮、鬼臼毒素、奎宁、利血平、一叶萩碱、紫草素和长春碱。本书对于从事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与开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图文并茂,每味四言句叙述了性味功能、真伪鉴别特性,富有科学性、实用性,言简意赅,易渎易懂,方便广大医药学工作者、农村医生、药农和经营人员阅读。这四百味中药虽然只占资源总数的4%,却是历代医药学家从千百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相关连接了今医药学文献的基本用药,是我国医药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