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中药的配伍与应用》作为中医治病疗疾的主要手段,虫类中药同植物药和矿物药一样,应用历史悠久。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就收入了全蝎、地龙、水蛭、僵蚕、蜈蚣、蜂蜜等37味虫药: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水蛭、虻虫、蜂巢、蜘蛛等虫类中药,常用于汤剂、散剂、丸剂中,其创制的治疗劳伤的大黄度虫丸、治疗痛经的抵当汤、治疗疝气的蜘蛛散等,一直被后世医家所袭用。此后,历代医家在临证中治疗瘀、痰、奇、怪等病运用虫类中药,或活血化瘀、或攻坚破积;或搜风解毒、消痈散肿;或息风定惊、补虚固本。都有发展、创新,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讲故事学中药(第1册)》为了使文字古奥、理论高深的中药学能在广大群众中,特别是青少年得到普及,架起医学和文学的桥梁,作者特地以国家规范教材《中药学》为蓝本,从大量的医籍、药典、史书、诗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中,精心收集了解表和清热百余则有关中药学方面的民间的珍闻轶事,神话故事,并以这些故事为引子,介绍了这些中药的药名、别名、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皮肤病临床常见、多发,临床实践证明,皮肤病虽然暴发、猝死现象少见,但病程长、复发率高,这一临床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地防治皮肤病,已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中医治疗皮肤病,疗效可靠、,尤其经千百年实践证明的中医土单验方,对于疑难皮肤病的治疗更是独领风骚。本书从古今文献中收集了2000余首效验良方,每方之下详列组成、用法、功效、主治、禁忌、方源,本着简、便、廉、验的原则,以实用为首务,内容涉及38种常见皮肤病的治疗。 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尤其适合基层皮肤病科工作者。但也应当注意,皮肤病同其他各科疾病一样,要注意中医辨证论治,不可阴阳混淆,寒温失序。使用土单验方,必须纠正“一方包治百病”的错误观念,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些行之有效的单方
本书是一部治疗肿瘤的现代单验方较全的方书,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0章,上篇从总论介绍了肿瘤单验方的产生和发展,组方思路和配伍特点,及选择;下篇详细介绍了29种肿瘤病的诊治概述,着重阐述了单验方的方药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制备方法、资料来源等。 全书所选单验方均有明确来源,特别是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肿瘤临床医师、医学大专院校学生,肿瘤患者及家属。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方剂学的发展概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用法、计量等基本知识;下篇各论选载正方436首,附方206首,按解表、清热、祛风湿等20类分别叙述。
本书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记述中医治疗方法,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中西医病名概念完全一致者,一般只设西医病名,不立中医病名;如概念不相同者,则分别列出,不硬性归属。每种疾病先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然后记述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其方既有辨证分型治疗、复方加减治疗、单方验方治疗,又有综合治疗等,选方力求符合“廉、便、验”的原则,并注意辨证论治与独到经验的有机结合。《当代男科名方验方大全》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参入编者己见。每首方剂基本涵盖[处方]、[主治]、[加减]、[用法]等内容。凡药涉剧毒,方涉峻烈者,方剂有特殊的煎服方法或有其他注意事项者,均在[说明]项下对其详加说明。
本书介绍了近60年来美国FDA批准过的抗癌药物共128种。其中小分子药物97种,生物技术药物31种,药品制剂共831个,几乎覆盖了目前美国市场上所有的抗癌物和药品。全书按药物通用名的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地介绍了药物的化学结构作息、适应证、药物简介、药品上市信息。本书针对小分子药物,全面介绍了其各种化学路线和文献出外;针对生物大分子药物及非化学来源的小分子药物则给出了与药物原料、药品配方、开发研究相关的文献。
各分册针对相关疾病在用药咨询工作中常遇到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用药疗程、合理用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标准化、规范性的回答。
本书坚持了原真性原则,所记述的侗药,皆言出有据。均系作者在深入侗族乡村对侗族医药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中,以民间侗医、药匠和侗族民众口述的侗药及其当地该药物的标本、药物的照片为凭证,并得到了提供人许可应用后,经整理研究写成。它是一本传承侗族医药文化的佳作,较好地保持了侗族医药文化的原生态貌。
本书从人参的化学、代谢、生物活性三个方面,对目前人参研究中的热点进行了说明,全书由25章组成。本书由外相关专家联合编写,所负责章节均为其擅长领域,各章具有较高水平。 本书可供从事人参相关研究的人员学习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绿色用药,安全有效地用药,选择天然的中草药,是当今社会的潮流。目前,越来越多的由于其安全有效、携带方便、符合人们的需要而进入医院、进入药房、进入家庭,受到了广大的医护人员和老百姓的欢迎。我们根据临床上的用药情况,收集了当前生产和流通的约500种,汇编为《新编临床常用》一书,介绍了的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方便实用,为医务工作者和家庭保健应用时参考提供便利。
《鸦胆子的现代研究与应用(精)》由陈济民、姚崇舜主编,本书编者及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多个科研院校合作,对鸦胆子抗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海南省建立了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本书收集了鸦胆子种植、采收、提取、生产、质量控制等研究成果,内容全面、系统、详尽,对从事该产品的生产、科研等相关人员极具参考价值。
医乃仁术,铁肩之道义,为苍生患疾活命之所依托者。故范文正公有言曰:“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然则良相易,则良医实难矣。 祖国医学浩博源长,其籍汗牛充栋。虽有良医之愿,每致初学者望洋兴叹。何得举纲而目系其中,置枢纽而寓于纵横,循阶造顶,方能捷径于后人。兹轩歧至今,惟清吴谦等所撰《医宗金鉴》一书,致后人行由有径,言简而意赅。终因年移代革,医学速飞,咸日新其用而华叶递荣。故其书又落于时代之后,远不济于今日之需。 目今,大专院校之教材,继往开来,发古人之未发,启前人之未启,内容丰富多彩;但因多为论述之文,而篇长幅广,致读者难以诵记,多有合卷茫然之感。 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余不揣鄙陋,集同道与门下,从中医基础、诊断、中药、方
本书所涉及的内脏病康复对象是指除了肌肉骨骼疾患和神经疾患以外的其他脏器疾患的康复,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风湿性疾患、口眼耳鼻喉疾患、皮肤、肿瘤以及器官移植等。在内容编排上,《内脏病康复学》以疾病为章,从临床表现与处理到康复评定与治疗,并结合健康教育来介绍每一种疾患;为了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内脏病康复学》将相关脏器的解剖和生理放于第二章和第三章,以帮助读者简要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内脏病康复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