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本书是一本以时代需要为前提的大型中医方剂学文献,是从历代中医典籍、文献中精选集粹而成。全书共收方剂一万二千余首,含丸、丹、散、膏、泥、糊、酒、锭、饼、栓、油、汁、烟等十余种剂型。全书分《散剂分典》、《丹丸剂分典》、《膏剂分典》三部分典。本书为《丹丸剂分典》。
本书收载分布广泛、易于采收、疗效显著的常用中草药500种,按照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的功效分类编排,将收录的500种中草药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21类。 全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编排,每味药物按正名、别名、来源、植物形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形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真伪鉴别、单方验方、现代研究等项记述,并配有1~4幅原植(动)物的图片(包括生境、特写)和饮片图片。 全书图片是编者多年来在野外、种植基地、药材市场、标本馆及药店等场所实地拍摄,认真遴选。图片印刷精美,能真实、直观地展现原动植物形态和药材形状,
本书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的炮制手法与炮制经验,及重原产、细挑选、明鉴别、精切制、巧炮制的炮制特点进行介绍。本书将对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鉴别、运输储藏进行深入的研究。秉持 药材道地,修合有度;分类整理,各相其宜;刀法细腻,精雕细琢;形质性味,各取所需;法依经典,推陈出新;环节控制,注重实效 的炮制原则,注重炮制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临床用药要求,对各类中药进行炮制的实践记录。内容分为总论与各论,包含净制、切制、火制、复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等;以及中药饮片调剂,以中药调剂为主,包含调剂的基本知识、别名、处方应付、禁忌、斗谱等内容,旨在促进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经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全书彩印,内容生动,叙述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学习体悟。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金钗石斛的本草历史、道地药材、功效用法,经典名方,名医应用、日常养生等。内容共分十二章,第一章金钗石斛本草溯源,第二章金钗石斛道地药材,第三章赤水金钗石斛品鉴,第四章金钗石斛的功效与创新应用,第五章金钗石斛的经典名方,第六章金石斛、川石斛、铁皮石斛、霍石斛名医用法比较,第七章金钗石斛鲜用为妙,第八章金钗石斛在时疫中的应用,第九章金钗石斛名医治病实录,第十章金钗石斛现代研究概述,第十一章赤水金钗石斛的发展与振兴,第十二章金钗石斛日常养生。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社会大众,尤其是中医爱好者和养生保健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金钗石斛企业与种植户,以及行业管理者参考。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吸入药物治疗是现代药物给药方式研究的前沿。它是一种无创、快速、有效的方式,可向局部和全身提供治疗药物。与吸入制剂设计相关的挑战包括理解活性药物成分(API)、辅料和装置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肺部给药制剂的进展与挑战》描述了在选择和设计制剂组分和装置中*关键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可用性和临床效果。本书涵盖了向成人和儿童患者提供原料药的限制。介绍了关于微米和纳米颗粒、大分子、抗生素和化学治疗剂制备相关的科学。详细讨论了辅料的化学和理化性质对提高给药效率的重要性。书中还对含有难溶性原料药的吸入制剂进行了评估,并对该制剂的溶出度检测进行了综述。*后,本书详细介绍了吸入药物未来发展的研究策略。 本书旨在为药学相关医学生以及制药行业的呼吸系统制剂和药物递送研究人员提供帮助,使读者能够深
本项目精选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贝母、西红花、铁皮石斛、肉苁蓉、红景天、天麻、党参、天山雪莲、黄精等常见的24味药食同源中药,分为草本、木本、动物和菌类3类,介绍了与中药相关的传说故事、名称变化、加工方式变化、产地、野生采摘和人工培育知识、市场上常见假冒伪劣产品特征、真品特征、药膳食谱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部中医药科普读物。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十章,介绍中草药的性能、配伍宜忌、方剂组成和变化等知识。下编二十章,收载中草药(包括附药)522味,方剂(包括附方)N5首。在介绍每种药或每首方剂时,不仅以法统药、统方,把中医理法方药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详细阐明每种药和每首方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而且还广泛收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为开展中药方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合高、中等医药院校的师生、医药卫生工作者和广大爱好中医药的群众应用、参考。
本书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我们编著《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套装上中下册)》《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每个品种的内容包括概述,生物学特性,物种或品种类型,种植地,种植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留种技术,质量标准及检测,包装、贮藏及运输,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总结,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内容丰富,既具科学性、又具实用性,是迄今为止较为全面反映上述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的专著,可作为中药学教学、科研人员,中药专业学生,中药材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南。
《川产道地药材炮制与临床应用》是对川产道地药材及部分特色品种炮制工艺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总结。全书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对道地药材的形成与认知、产地加工、中药炮制目的与传统制药原则、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和川派炮制临床特色进行了介绍。各论收载100味药材,涉及炮制品规近300种,从每味药材来源、道地性探源、产地加工、质量要求、炮制沿革、药性与功效、炮制与运用、处方配给、使用注意、炮制研究、贮藏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本书是对川产药材的道地性、炮制与临床应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其北部山体切割剧烈,山势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单元;中南部较为平缓,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该书对达州市区域内药用植物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整理、归类、订正和校对,力求完整准确,全书共整理收集药用植物173科,754属,1632种。在整理药用植物资源资料的同时,增补了菌类、藻类、地衣、苔藓、动物等资源品种500多种,经过整理与补充,共达中药资源2100种。中药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书适合中医药研究人员阅读使用,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对“汤方辨证”这一由《伤寒论》创立、临床常用、但尚未被充分重视的重要辨证体系进行全面整理。总论部分对“汤方辨证”的概念内涵、历史沿革、临床思维形式及具体辨析方法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并讨论了汤方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及与“方症对应”的关系;各论部分举出汤证100例(其中经方41例,时方59例)进行辨析示范,按汤证的渊源、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禁忌、汤证辨疑、临床应用及汤方组成等项分别论述,其重点在于汤证脉症、汤证辨疑及临床应用,以便于读者把握汤证的特点并应用于临床。 本书内容充实、丰富,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适宜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权威机构授予当代30名中医师“国医大师”光荣称号。《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编入的邓铁涛、路志正、何任、周仲瑛等几十位中医临床大家,都是享有盛誉的“国医大师”。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汇集了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56种常用的临床经验良方,由中医科学院等多单位高年资的学者专家列出功用、适应证,还从解读和赏析的角度精选了路志正先生的部分临证心得并做了阐发和提示,力求能够体现其临床用方特点及辨证思路。本书是对珍贵中医资料整理、研究的结晶,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师、中医从业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研究、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