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手册(修订版)》针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实际需要,在原版基础上,根据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作了全面修订。《临床药物手册(修订版)》收载国内医疗单位经常用的药物1900余种,每章具体介绍药物性状、作用与用途、药动学、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与用量和制剂等。全书简明扼要,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是医师、药师、护师和其他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中草药彩色图鉴》精选了数百种现今常见的中草药,分别从别名、来源、植物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精选验方等几个方面予以详细介绍。并配有大量手绘彩色图片,图文并茂,使广大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与鉴别常用中草药。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分为两大部分,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社会药房比较热卖的化学药非处方药的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等,并附有药品小包装外形图。第二部分为截止到2008年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所有国家化学药非处方药目录,内容包括药品名、规格、分类等。《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主要供广大群众阅读。倡导自我药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普及化学药非处方药知识,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化学药非处方药。
本书第四版共收载现代临床常用药物2000余种,尽量载入新药,按其主要药理作用分类。从临床应用的实际出发,在介绍每一品种的通用名、异名、商品名、外文名后,分述其作用与用途、用法、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以及制剂。书末附有附录及药名索引等。本书收载药品较全、内容新颖、简明实用,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和药剂人员的工具书,并可供患者用药时参考。
医药科技飞速发展,大量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许多老药在临床上也得以新用。新老药物能否配伍应用?药物配伍应用后是否安全、有效?这些问题是临床治疗时需要常常面对,而又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为了方便临床合理用药,我们以原来的“256种注射剂配伍变化检索表”为基础,引入了近年来大量的药物配伍变化新信息和药物配伍实验结论,剔除了原表中现已不用或少用的40种注射剂,并收载近年来在国内新上市使用的90种注射剂,重新编写了“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和便于广大医、药、护工作人员应用的姊妹篇“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并在书后增加了14篇附表,以期给各位同仁提供一套更加安全、有效、翔实、便捷的临床实用药物配伍工具书。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永无止境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本手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本书据此对通知颁布以前的中药配伍信息作了重大修改。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问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谨慎联合用药。本书最终目的是促进注射剂安全使用,在前言中叙述了保障安全注射的原则。倡导可不注射时尽量不注射,注射剂可以不混合使用时尽量单独使用。考虑到危重病人经常使用多种注射剂的需要,既要顾及尽量减少穿刺操作又要单独使用注射剂在实施上的矛盾与困难,问题仍然在于确定混合注射的安全性,严格执行配伍原则。总体目标仍然是落实患者安全的准则。本书每章分两部分编写,一是关于有效性、安全性的药物学要点,二是药物配伍表。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分为两大部分,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社会药房比较热卖的非处方药的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等,并附有药品小包装外形图;第二部分为截止到2008年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所有非处方药目录,内容包括药品名、规格、分类等。《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主要供广大群众阅读。倡导自我药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普及非处方药知识,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非处方药。
本书以表格的形式,分上下两篇介绍了西药各类药品的别名、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提示以及儿童常用中成药的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等。本书简明扼要、新颖实用、便于查阅,适合儿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患儿家长查阅参考。
《慢性病用药指导丛书:呼吸科常见疾病用药分册》从实用性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介绍了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疾病诊断要点、治疗方案、药物应用等内容,汇集了目前国内医院在呼吸科的疾病诊断、治疗及临床用药的基本情况。
《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三版是作者对第二版进行全面认真的增删和个性后的版本,其容量和新补充的药物量都比第二版增加了30%,药品品种达1200多种,全面反映了1992年以来药物的新进展、新品种和新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药学工作者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本更新、更完备、更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由卫生部高校规划医专《药理学》第三版主编人、牡丹江医学院抗衰老研究所所长吴景时教授主编、有关教授、专家协编。收载《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化学药品165种,160种。共325种非处方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非处方药总论,中篇化学药品,包括活性成分与复方制剂;下篇;附录和索引。内容全面详实,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通俗性。是一本面向大众消费者,指导合理使用非处方药参考书,可供医药公司、社会药房、药店、超市销售药品人员、大、中专院校学生及药厂和药品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执业药师培训参考。
《濒湖脉学白话解》是明代李时珍博采各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的脉学经典名著。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增加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并以七言绝句的形式编写成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歌诀,为后世学医者学习中医脉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方便现代读者学习、研究中医脉学,任健编著的《濒湖脉学白话解》保留了《濒湖脉学》原文,对重点词语加以注释,并以现代语言进行白话解,同时附按语分析说明。内容丰富,语意通俗,《濒湖脉学白话解》可供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科技讲究多学科渗透、合作作战。比如中药理现代化、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有植物、化学、药理、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内容。电视中播出的现代战争的DA师虽是虚拟的,但从中可以得到启迪,科研工作也要这样,学科之间的深层次渗透,引进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得越好,就越能有所突破。这本书采用了一种自由漫谈的形式,主要谈谈自己从事中药研究的经历、体会、感触、经验,也可能其中扉的交流形式,也是叙述了作者对绿药情有独钟的缘分。大家可以从中看到作者是如何从一个中药的“门外汉”成长为“活字典”的历程。这里要强调的是:文中提到的中药仅是作为例子来说明,请大家不要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盲目使用。
本书为满足各类、各级医院临床医生开处方时的实际需要,以1998年《国家基本药物》为核心,补充了外常用药物近年上市的药物。每种药物按制剂规格、适应证、药动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栏目分别作了介绍。叙述简明扼要,内容科学翔实,适合医务工作者和有关人员参考。
《本草纲目图鉴(完全读懂中国药典)》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的贡献。《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图鉴(完全读懂中国药典)》本着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对《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诠释。首先,删繁就简,精挑1300种品物,3000多条实用附方,都是今人常用能访的品物和疗效确切的附方,将《本草纲目》中的适合现代人养生、治病的实用性功效提炼出来。其次,细选1024幅珍贵金陵古图,512幅栩栩如生的手绘彩图。增加《本草纲目图鉴(
本书以新颖、实用、深入、系统为基本宗旨,从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位置、时间三个方面介绍药物的控释新剂型。全书共上篇十三章,包括加快药物释放速度的口腔崩解片、分散片、滴丸剂、自乳化释药系统等口服快速释放制剂,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口服缓释与控释制剂、经皮给药控释制剂、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注射用缓控释制剂等缓释、控释制剂,口服定位控制释放系统、非胃肠道黏膜用控释制剂、植入型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定位控制释放制剂,脉冲式控释药物制剂、自调式控释药物制剂等定时控制释放制剂。对每一剂型均全面介绍了其历史沿革、含义、特点、分类、适用药物、新辅料、新工艺、释药机理、实例等。附录中列出了口腔解片、缓控释制剂、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本书对提高药物制剂和剂型研究与
《临床药物手册(修订版)》针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实际需要,在原版基础上,根据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作了全面修订。《临床药物手册(修订版)》收载医疗单位经常用的药物1900余种,每章具体介绍药物性状、作用与用途、药动学、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与用量和制剂等。全书简明扼要,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是医师、药师、护师和其他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