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本书是一本以时代需要为前提的大型中医方剂学文献,是从历代中医典籍、文献中精选集粹而成。全书共收方剂一万二千余首,含丸、丹、散、膏、泥、糊、酒、锭、饼、栓、油、汁、烟等十余种剂型。全书分《散剂分典》、《丹丸剂分典》、《膏剂分典》三部分典。本书为《丹丸剂分典》。
本书收载分布广泛、易于采收、疗效显著的常用中草药500种,按照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的功效分类编排,将收录的500种中草药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21类。 全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编排,每味药物按正名、别名、来源、植物形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形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真伪鉴别、单方验方、现代研究等项记述,并配有1~4幅原植(动)物的图片(包括生境、特写)和饮片图片。 全书图片是编者多年来在野外、种植基地、药材市场、标本馆及药店等场所实地拍摄,认真遴选。图片印刷精美,能真实、直观地展现原动植物形态和药材形状,
《川产道地药材炮制与临床应用》是对川产道地药材及部分特色品种炮制工艺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总结。全书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对道地药材的形成与认知、产地加工、中药炮制目的与传统制药原则、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和川派炮制临床特色进行了介绍。各论收载100味药材,涉及炮制品规近300种,从每味药材来源、道地性探源、产地加工、质量要求、炮制沿革、药性与功效、炮制与运用、处方配给、使用注意、炮制研究、贮藏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本书是对川产药材的道地性、炮制与临床应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
“袖珍方药速查丛书”共计6册,《袖珍中医名方临床应用速查手册》是其中之一,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周德生教授主编。本册精选中医名方1400多首,收录范围涵盖临床各科,着重收录其功效与临证加减使用,十分方便临床与实习自查使用。
由刘霞主编的《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精)》一书共收载常用中药饮片246种,按药用部位顺序共分10类,分别从中药饮片的来源与采制、 制方法、主要特征、优劣真伪加以描述,并增加老药工经验集锦及验收警示,将饮片验收过程中的经验及常见问题予以总结,对从事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人员具有较为直观的指导意义。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在中医临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经过多年的努力,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优势,在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方药,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然而,书海茫茫,卷帙浩繁,方剂之多数不胜数,大都散见于各种医籍之中,缺乏系统的整理,不便于医务工作者学习和使用。为此,我们组织了全国各地各科临床专家,历经多年,查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开发表的大量文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博收约取,比较筛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了《中国当代名方验方大全丛书》,希望能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开拓思路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保证本丛书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权
一、《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 二、《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依法收载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广东省辖区范围内临床习用的中药饮片。国家药品标准一经颁布实施,《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相同品种标准同时停止使用。 三、《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分册颁布,各册之间若收载相同品种,以后颁布的标准为准,之前颁布的标准同时停止使用。若后颁布的凡例、附录出现重大变化,则之前颁布的标准正文应同时进行修订。 本册为册,原《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年版)中收载的相同品种标准同时停止使用。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施今墨对药(第4版)》由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药物图像、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为军医版书之一,日本、韩国已先后译成本国文字出版;台湾省已用繁体字出版。《施今墨对药(第4版)》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中医药学既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同时又从医药学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和造就了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射相副、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 ”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文文化的璀璨光芒。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历代的诗词歌赋,乃至《红楼梦》等文学巨著,无不充溢着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俗中医药丛书”融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于一体,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用趣闻轶事、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此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要,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但由于四言韵语之限,文词偏于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便于读者学习,我社于60年代出版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一书。该书刊行后,深受读者欢迎,已先后修订4版,印行25次,印数近400万册,经久不衰。为了更加适应现代读者需求,原编者北京中医药中药教研室对该书进行了第五版修订。本次修订忠实保存原著歌雇在白话解方面更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进一步丰富了药性功效的论述;新增补了常用配伍方法和方、现代药理研究等内容;有的还加了按语,以阐述未尽之理;并对前版中的错误予以纠正,删去前版补入的“中草药”。使本书不仅保留了易记易诵的特点,而且读者一书在手,即可对400味常用中药全
《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辨证、治则、治法、药性、君臣佐使、成方、成药与辨证用药的关系,精辟地指出辨证是临床用药的关键、治则是临床辨证用药的向导、治法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君臣佐使及制方之法是辨证用药的规矩、精通药性是临床辨证用药的基础、成方是临床辨证用药的典范、熟悉成药是临床辨证用药的捷径。各论部分紧密结合临床,分别从药物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毒性防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新用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书的特点是注重药性理论和临床用药的紧密衔接,在全面地阐述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药物功效分类为主,纵向介绍药性特点,又以病证为纲,横向介绍辨证用药规律,纵横捭阖,突出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
《妇科疾病效验秘方》精选妇科验方数百首,既 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外治方;既有古今 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 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 己的中医处方。《妇科疾病效验秘方》内容丰富,通 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参考书。本书由刁军 成主编。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本书精选 550 种中药,详述其使用注意、优品表现、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配以高清中药饮片图及特征示线,使消费者辨别中药时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同时,本书在各药下收录了该药的传世名方与实用验方,供读者自我调理与疗疾参考。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中医药书选粹·方药存真: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书选粹·方药存真》的一个分册,收录了230多味中药的本草名称和传说故事,每味药分为别名、基原、正名释义、别名释义、推演性能、传说故事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语言通俗,可读性强。
本书以《中药大辞典(2006 版)》和普通高等教育国家 级规划教材《中药学(第七版)》为参考,收载了较为常用且疗效确切的中草药330 种,并按功效分为20大类44小类。每种药材均按植物别名、植物基原、识别要点、分布区域、采收加工、性味功用等项记述。药材介绍采用左文右图的形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做到图文互参,有利于对药物特征的了解与掌握。为了读者查询方便,书后附有药名音序索引,广大读者可根据药名快速检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药物所在页码。本书适合临床医生、中医药专业学生、中草药爱好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