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房中养生亦称,是中国古代有关性医学、性保健的通称。 总括中华房中典籍 这部书:不仅因为它全部收录了迄今发掘出的,从先秦至民国的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典籍,而且大海捞针似的从浩瀚的中文古籍中钩稽史料,撷取了有关的篇章片段,共收房中秘笈89种,是现今收录最全、规模的房中养生著作。 尘封秘笈首度现世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犹疑,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又,“人之病,病疾多,而医之病,病方少”。 自《神农本草经》始,至《中药大辞典》止,几经沧桑,中药文献之多,不胜枚举,实能运则汗牛,藏则充栋。载药约八千余种,足以医人之用。但所虑者,在一“熟”字也。熟能生巧,巧之妙难以尽述也。 纵观历代文献,皆延续了传统经验,加之己之所得,所载药味之性能虽属赅尽,但其所述实是庞杂难以诵记,使后学者,大有望洋兴叹之感慨。至明末有《雩林歌括》(即四百味)问世,捷径于后人。但只可训蒙,所撰又过简。本书以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为蓝本。在总论部分介绍了中药起源与发展、产地与采集、炮制、性能、应用等,各论部分的每味中药均以五言律概括,并逐项加以注释。 本书以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为蓝本。
颅底外科是一新兴的极富挑战性的学科,以前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图谱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综合性的颅底外科解剖和六种常用的有效手术入路,并对颅底重建,特别对头皮血管保留、手术前计划以及皮肤切口确定也有叙述。本图谱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生、耳鼻咽喉科医生、头颈外科医生结合临床解剖,有效地提高颅底外科手术技能。
本书共有近600 张19 个部位的皮肤病彩色照片,包含所有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并简要介绍了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要点。选材适当、典型,色彩清晰,对比鲜明。目前在我国尚缺乏此种编排的皮肤病学图谱。本书适用于各级临床皮肤科医生、进修医生以及对医学生教学参考之用,也可供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参考。
刘希茹、李照国编译的《伤寒论》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目前靠前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从而构建了中国的临床医学。后经晋代医家王叔和的整理,将《伤寒杂病论》编辑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在传统版本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和释义,结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靠前标准化的发展,参照中医英译靠前发展的特点和风格,比较完整系统地将其译为英文,尤其注重其基本概念、术语和观念的准确解读和释义,努力探索中医典籍靠前传播的路径和渠道,供靠前外从事中医学习、研究、传播和翻译的学者参考。
内容简介
经方方证是仲景学说研究的重要领域。本书精选了金匮要略中的61个临床常用的方证,每一个方证包括原文、解析、应用、病案四部分。
1992年首台双层CT问世,开创了多层CT先河。不知是巧合还是默契,1998年四家公司同时推出了四层CT。从此,CT的开发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多层螺旋CT时代。仅仅三年的时问16层CT就已经问世(2001年),正当大家在努力适应l6层CT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时候,2003年64层CT又推向市场,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几乎所有CT的研发都在朝着平板探测器CT努力的时候,CT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与当初第三、第四代CT争论极其相似,一些研发继续朝着不断增加纵轴探测器排数,直至平板探测器的方向进发。而另一些研发者则提出了新的概念,放弃了单纯更多纵轴探测器排列的追求,设计出间隔90。排列的双球管扫描方式,称为双源(dual source)CT。 对于提高心脏(冠状动脉)扫描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来说,提高每周扫描速度是较增加纵轴覆盖范围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