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阐述方剂气味配伍理论的研究及各大名家的研究成果,提出气味配伍理论的价值;下篇为各论,从气味配伍理论角度对百首名方的制方规律进行研究,证明气味配伍理论的科学性;每方均注明出处,原书未注药量的以临床常用剂量为准。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本书主要介绍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基本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全书共分为两篇:基础篇和应用篇。篇基础篇章为分子影像学概述,简要介绍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历史、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及发展概况等。第二章为与分子影像学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肿瘤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光学分子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声分子成像及核医学分子成像。第二篇应用篇着重介绍分子成像的应用情况,分为八章,包括分子成像在基础和临床前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分子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分子成像在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分子成像在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转基因动物成像、移植细胞示踪、基因治疗及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内容系统详实,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本书可供医学影像
全书共19章,收录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按照临床系统功能和疾病分类,详细介绍了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重点介绍了检验项目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以及肿瘤、感染、不孕不育的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书条理清晰、简明实用,可供临床各科医师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普通患者和社会大众了解医学检验诊断知识的参考书。
《实用急性中毒救治手册》由医学和药学专家共同编写,共分10章。包括中毒机制、诊断、救治原则、常见急症救治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各种药物中毒、中草药中毒、食物中毒、家用化学品中毒、农药中毒、工业性毒物中毒、动物咬蜇伤中毒和化学毒剂中毒的毒理、症状、救治要点等,并附有与中毒诊治密切相关的6个附录。《实用急性中毒救治手册》内容丰富,阐述简明,实用性强,主要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防治中毒的参考书。
本书是人民军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我国部内容最为全面系统的大型多卷本高级参考书《学》中的一卷,由我国医学影像学专家李果珍教授主编。 全书共分为三篇,分别介绍了神经系统磁共振和CT诊断、放射性核素脑显像和中市区神经系统血管造影诊断。磁共振和CT诊断篇详细介绍了其在颅脑的先天性病变、外伤、感染、血管疾病、肿瘤、代谢变质中的应用,还介绍了脑功能成像、12对脑神经及脊市主和脊髓的磁共振和CT检查;核素篇主要介绍了其在脑血管、痴呆、帕金森病、癫癎、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缺氧性损伤等疾病中的应用;血管造影篇侧重介绍了脑、颈部、脊髓血管应用的具体方法、造影解剖及其在脑、颈部、脊髓血管各种病变中的应用。各篇论述均突出实用性,内容简明扼要,附有大量图片,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专著。 本书可供影像科、神经科
《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全书分基本知识、医方、医案、医论四部分。其中基本知识部分,是对痤疮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预防的系统概述;医方部分,则集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按摩、食疗药膳等法于一体,是临床医家治疗痤疮的经验汇总;医案部分,是众医家辨证、立法、处方的临床记录,选取了四十位医家治疗痤疮的典型验案,虽不能统览全貌,但可窥一斑;医论部分,选取二十七位医家对痤疮的独特论述,或详于论述脏腑病机,或着眼论述处方用药,有对先贤理论的继承发挥,也有现代研究的成果运用。全书有论、有方、有案,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结合。切于实用,可谓痤疮一本通,适合于基层医生和广大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以临床实用为原则,坚持中西医结合,将中医学对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分型及方药、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进行系统总结与概括。本书应用现代中医的理念,传统中医肛肠疾病整体辨证论治的思维,总结了以往各家治疗肛肠疾病的宝贵经验,汲取了现代医学的理论精华及先进诊疗技术,全面反映了中医肛肠病学锦2几十年的发展。
马问我、叶瑗、秦伯未编著的《百病良方中国经验良方膏方大全》为“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民国中医文献”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内容精选民国时期中医文献精华,重新改编出版,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以下三种书民国时期原版内容较少,故三本合并为一本出版。百病良方:介绍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精选常见病及常用方剂加以整理汇集,临床多验之有效。中国经验良方:本书详细介绍常用验方的组成、功效、主治、用量、煎熬、禁忌等,均为苦心搜集、悉心整理,分门别类,具有的参考价值。膏方大全:上编介绍膏方的性质、效力、用量、煎熬、禁忌等;下编介绍治疗咳嗽、痰饮、眩晕、耳鸣、失眠、多寐、瘕聚、调经、白带、产后、求嗣等病症的膏方,说明主治、剂量、配制方法及服法。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阐述方剂气味配伍理论的研究及各大名家的研究成果,提出气味配伍理论的价值;下篇为各论,从气味配伍理论角度对百首名方的制方规律进行研究,证明气味配伍理论的科学性;每方均注明出处,原书未注药量的以临床常用剂量为准。
全书分三个部分。部分是条目索引.按汉语拼音排序,以便快速查询。第二部分是检验项目,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其中每一个大项先按照标本类型进行划分,再按分析或生理效应进一步细划,同时对已报道的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下降、还是无影响进行了具体注明,还对每种影响的性质作了简要的说明。第三部分在书配光盘中,包括一套快速检索软件和全书所有的参考文献,使读者能快速查阅书中内容并进一步地了解相关信息。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阅读使用。
影像学在急诊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影像学诊断可能存在假阳性、误诊或漏诊问题。现在影像科医师不仅要掌握常见病的典型征象,还要能够鉴别类似病和少见病。《急诊影像诊断学精粹(变异及其他难点诊断)(精)/影像诊断精粹与误区防范丛书》对急诊影像可能遇到的异常影像表现、与疾病类似的影像假象及可能遗漏但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包括影像表现、临床相关知识、鉴别诊断、教学要点等。本书尽量全面覆盖急诊中可能遇到的病种,纳入了大量创伤和儿科病例,适合影像科、急诊科医师参考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现有体系是在“事事以翻脸不认古人为标准”的时代背景下,以西医学为参照系加以整理的产物。我们现在是到了对自近代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立的中医基础理论现有体系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反映了传统中医学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作出反思并加以重新认识,还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本书运用文献学、史学、文字学、哲学、社会学、逻辑学、发生学等综合方法,对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辨证论治、中药等中医基础理论现有体系中存在的诸多既违背历史与逻辑,又无临床指导价值的“似是而非”的“不刊之论”进行了辨析和驳正,并重新加以认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记中医自己解释自己一的学术主张。
本书列出了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载述的有效方剂,将建国以后众多的医家应用张锡纯医方治病的经验进行了搜集整理,有利于临床医学掌握多种方法,提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