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本书是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的代表作,是他几十年针灸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中国针灸临证手稿”分别考据了针和灸的历史、施用、疗效,其对进针和运针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对现代针灸实践中的谬误进行了辨析;“伤寒论针灸治疗法”则按照中医中常见的43类疾病,对每一类疾病的病因、证候、针灸疗法、辅助疗法和疗效进行详细说明,大部分附了医案。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尽,实用性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适合针灸临床医师、针灸学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汇集近15年来全国各期刊杂志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而疗效确切的验方近3000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方剂学的风貌、发展和成果。所治病症广泛涉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疾病。本书衷中参西,以西医病名为纲,以当代验方为目,次列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科系统疾病验方,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查阅。同一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中医辨证学中不同的证,“同病异证”则当“异治”,加之各临床学者经验所得不同,故每一疾病之下选录有多少不等的验方若干首,既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特点,又汇集了各名家临证经验之长。每一验方一般列有处方、来源、功效、主治、用法、加减、现代研究和疗效诸项。其中“现代研究”项,主要选录了方中药物现代药理研究的内容,在中医理、法
本书系清代伤科学家钱文彦所撰。钱文彦,字秀昌,号松溪,上海人。少时攻读医书,然未获心传。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时医杨雨苍治愈,遂受业从学。后得接骨入骱之法及秘传治伤之方,又参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第治多应手而愈。有感于内外方书汗牛充栋,而伤科一法,诸书虽载,略而不说,因辑《正骨心法》之精义,结合平素经验,于清嘉庆戊辰提(1808年)撰成是书。 书分4卷,卷1为人身身大体解剖与各部穴位图;卷2为骨伤科常见病治法共36则;卷3—4载常用理伤方剂137首及急救法。 钱氏主张治伤必须明脉理,脉证合参,明辨虚实。于手法要求严谨,谓:“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手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若元气素壮,败血易消,刻期而愈元气素弱,势必难支,若手法再误,万难挽回,尤当慎之
香药本草是中华本草的重要门类,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养生保健、疾病治疗和食品制作等许多领域。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和介绍香药本草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十七章,分上、中、下三编和附录部分。上编总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香药的源流与发展、日常的功能与应用以及在医疗养生保健、本草香道领域中的应用。中编为各论一,讲述医用香药。将常用的医用香药分作芳香解表药、芳香祛风药、芳香清热药、芳香温里药、芳香和胃药、芳香活血药、芳香开窍药等章节逐一论述,每味药物又述及出处、异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方选、成分药理、文献摘录等九个方面。下篇为各论二,介绍本草香道文化领域常用香料。至于养生领域的香药及配方,不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故而不在各论中出现。附录将医用香药本草和香药处方、香道本草按照笔画编列索引。
《中医入门到精通 九代中医世家医病真传》是在《祖师九代医病真传》手抄本及历代先祖临床各科经验基础上辑成的,从中医入门到熟练再到精通,体系完整,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立论阐微,颇具新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分3篇12章79节,232种疾病,其中内科疾病72种,妇科疾病51种,儿科疾病58种,外伤科疾病51种。每病有主因、主证、治法、主方、食疗、预防、单方验方,赋予歌诀,易以记诵,临床实用性强,可供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带徒及中医临床医务人员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是对历代针灸医家治疗各种疾病经验的再总结。 《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由针灸专家张文进先生等编著,收录各种病症548种,均集资分述其病因病机、辩证、针灸验方、方义、疗效等,论述周详又简明,实为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的极好的参考书,亦可作为有志学习针灸者的自学时参考。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的主干教材。全书内容共分8章。章开关理论基础,第2章组合逻辑,第3章时序逻辑,第4章存储逻辑,第5章可编程逻辑,第6章数字系统,第7章教学实验设计,第8章课程综合设计。其中第6章内容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是作者对“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改革的具体成果。《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内容全面,取材新颖,概念清楚,系统性强,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形成了文字教材、多媒体CAI课件、试题库、实验仪器、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等综合配套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有广泛
《鸡峰普济方》共30卷,宋代张锐(字子刚)撰,成书于宁宋绍兴三年(1133年)。原书卷为“诸论”,综述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药物炮炙、处方法则、用药等;第4~27卷则按脚气、伤风、伤寒、中暑、补虚、劳疰、脾胃、黄疸、泄痢、积聚、妇人、心肺、消渴、淋、水气、目、口齿、咽喉、疮肿、小儿等分门胪列证治效方;第28~29卷列举丹药制法相功用;第30卷收录民间常用备急验方。《鸡峰普济方》共载有效良方3000余首,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每列一方,均详述所治病证、药物组成、修制及用法,有方有论,内容翔实。除药方外,书中还载有某些病证的导引、针灸疗法,言简意赅,便于实用。《鸡峰普济方》的学术价作者张锐有感于“近世医者用药治病多出新世,不用古方”,认为“古人方意有今人所不到者甚多”,其治疗者有“意外不测之效”,于是从
《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系我国部完整而系统的中医解剖学著作。《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共分八章:概述、中医解剖学简史、中医人体体表解剖学、中医骨学、中医骨度学、中医脏腑学、中医感觉器、中医经络学。共载人体解剖图谱600余幅,图文并茂。中医解剖学名词之出处皆在 医籍摘要 中,甄别、考证、诠释均在 考据辨正 中。《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中医解剖学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相互参照,并相应标注国际通用的人体解剖学拉丁文名词和英文名词,亦可谓中西医结合的人体解剖学。《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和中医文献研究者阅读。
张三丰是以养生武学名扬天下的道教宗师,历史上记载张三丰深得道教医学真传,精通医理,将道教医学与内丹养生较好地融合,目前传世的冠名为张三丰所著的医学著作共有三种,即《新刊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灵宝源流》。《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张三丰医学三书》分别以孙天仁编《新刊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日本抄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1929年上海中西书局铅印本)、《灵宝源流》(民国铅印本)为底本进行原文标读及校勘,合为一帧,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