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的代表作,是他几十年针灸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中国针灸临证手稿”分别考据了针和灸的历史、施用、疗效,其对进针和运针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对现代针灸实践中的谬误进行了辨析;“伤寒论针灸治疗法”则按照中医中常见的43类疾病,对每一类疾病的病因、证候、针灸疗法、辅助疗法和疗效进行详细说明,大部分附了医案。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尽,实用性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适合针灸临床医师、针灸学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系清代伤科学家钱文彦所撰。钱文彦,字秀昌,号松溪,上海人。少时攻读医书,然未获心传。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时医杨雨苍治愈,遂受业从学。后得接骨入骱之法及秘传治伤之方,又参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第治多应手而愈。有感于内外方书汗牛充栋,而伤科一法,诸书虽载,略而不说,因辑《正骨心法》之精义,结合平素经验,于清嘉庆戊辰提(1808年)撰成是书。 书分4卷,卷1为人身身大体解剖与各部穴位图;卷2为骨伤科常见病治法共36则;卷3—4载常用理伤方剂137首及急救法。 钱氏主张治伤必须明脉理,脉证合参,明辨虚实。于手法要求严谨,谓:“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手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若元气素壮,败血易消,刻期而愈元气素弱,势必难支,若手法再误,万难挽回,尤当慎之
香药本草是中华本草的重要门类,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养生保健、疾病治疗和食品制作等许多领域。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和介绍香药本草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十七章,分上、中、下三编和附录部分。上编总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香药的源流与发展、日常的功能与应用以及在医疗养生保健、本草香道领域中的应用。中编为各论一,讲述医用香药。将常用的医用香药分作芳香解表药、芳香祛风药、芳香清热药、芳香温里药、芳香和胃药、芳香活血药、芳香开窍药等章节逐一论述,每味药物又述及出处、异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方选、成分药理、文献摘录等九个方面。下篇为各论二,介绍本草香道文化领域常用香料。至于养生领域的香药及配方,不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故而不在各论中出现。附录将医用香药本草和香药处方、香道本草按照笔画编列索引。
《中医入门到精通 九代中医世家医病真传》是在《祖师九代医病真传》手抄本及历代先祖临床各科经验基础上辑成的,从中医入门到熟练再到精通,体系完整,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立论阐微,颇具新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分3篇12章79节,232种疾病,其中内科疾病72种,妇科疾病51种,儿科疾病58种,外伤科疾病51种。每病有主因、主证、治法、主方、食疗、预防、单方验方,赋予歌诀,易以记诵,临床实用性强,可供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带徒及中医临床医务人员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鸡峰普济方》共30卷,宋代张锐(字子刚)撰,成书于宁宋绍兴三年(1133年)。原书卷为“诸论”,综述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药物炮炙、处方法则、用药等;第4~27卷则按脚气、伤风、伤寒、中暑、补虚、劳疰、脾胃、黄疸、泄痢、积聚、妇人、心肺、消渴、淋、水气、目、口齿、咽喉、疮肿、小儿等分门胪列证治效方;第28~29卷列举丹药制法相功用;第30卷收录民间常用备急验方。《鸡峰普济方》共载有效良方3000余首,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每列一方,均详述所治病证、药物组成、修制及用法,有方有论,内容翔实。除药方外,书中还载有某些病证的导引、针灸疗法,言简意赅,便于实用。《鸡峰普济方》的学术价作者张锐有感于“近世医者用药治病多出新世,不用古方”,认为“古人方意有今人所不到者甚多”,其治疗者有“意外不测之效”,于是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的主干教材。全书内容共分8章。章开关理论基础,第2章组合逻辑,第3章时序逻辑,第4章存储逻辑,第5章可编程逻辑,第6章数字系统,第7章教学实验设计,第8章课程综合设计。其中第6章内容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是作者对“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改革的具体成果。《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内容全面,取材新颖,概念清楚,系统性强,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形成了文字教材、多媒体CAI课件、试题库、实验仪器、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等综合配套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有广泛
《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是对历代针灸医家治疗各种疾病经验的再总结。 《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由针灸专家张文进先生等编著,收录各种病症548种,均集资分述其病因病机、辩证、针灸验方、方义、疗效等,论述周详又简明,实为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的极好的参考书,亦可作为有志学习针灸者的自学时参考。
《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系我国部完整而系统的中医解剖学著作。《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共分八章:概述、中医解剖学简史、中医人体体表解剖学、中医骨学、中医骨度学、中医脏腑学、中医感觉器、中医经络学。共载人体解剖图谱600余幅,图文并茂。中医解剖学名词之出处皆在 医籍摘要 中,甄别、考证、诠释均在 考据辨正 中。《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中医解剖学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相互参照,并相应标注国际通用的人体解剖学拉丁文名词和英文名词,亦可谓中西医结合的人体解剖学。《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和中医文献研究者阅读。
张三丰是以养生武学名扬天下的道教宗师,历史上记载张三丰深得道教医学真传,精通医理,将道教医学与内丹养生较好地融合,目前传世的冠名为张三丰所著的医学著作共有三种,即《新刊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灵宝源流》。《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张三丰医学三书》分别以孙天仁编《新刊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日本抄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1929年上海中西书局铅印本)、《灵宝源流》(民国铅印本)为底本进行原文标读及校勘,合为一帧,整理出版。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概论,介绍有关《黄帝内经》的性质、成书、流传及其学术体系;中篇经文选读,从《内经》中精选出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突出的经文40余篇、段,分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八章。各章节以《内经》原文为基础,除对经文进行校注,使之便于阅读外,并设有理论阐释和临证指要两项。该两项内容,注意吸收并总结古今有关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的经验,以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篇《黄帝内经》与医学相关专题研究,精选古今尤其是当代研究成果,分列《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地理医学及气象医学思想、时间医学思想、体质医学思想等八章。该篇内容系历版教材所无而为本版新增。
本书字词选择《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宋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4书。正文按照字目、注音、释义、书证(每一词目均出1~3条经典著作语证)等顺序依次编排。
全书共分10章,各章内容包括:1.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退耦;2.单电子近似的物理基础;3.电子态的局域化;4.量子限域和Landauer公式;5.介观体系的物理;6.半导体二维电子气体系和量子霍尔效应;7.库仑阻塞和单电子隧穿;8.团簇和纳米微粒;9.一维和准一维体系;10.量子晶体和量子相变。 为方便读者使用《固体物理基础(第二版)》一书,该书部分题解在附录中给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微电子和材料类专业现代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研究及技术人员参考。
很多人都对古代的中医典籍有些不屑,认为西方的科学和现代的东西才是好的,殊不知,真理是没有时间界限的。老祖宗们留下的经典著作当中,已经将“人”这个物种的复杂性研究得通通透透,并且用精练的话语记录了下来。所以,当买亮不断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时候,自然联通了古人的智慧。这相对于大课堂授课的现代中医教育,跟师学习,对于一名中医的成长,就更加显得重要;而且机缘巧合,买亮又能够拜到指路明师。再加上买亮本人的勤恳和悟性,中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大卫J。格里菲斯专著的《电动力学导论(翻译版原书第3版)》书译自美国物理教育家David J.Grimths教授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第3版),是“时代教育·国外高校教材精选”系列之一,其内容包含了我国大学本科电动力学的主要内容,也涵盖了部分电磁学的内容。本书以其丰富的内容、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新颖的叙述风格得到广泛好评,在世界范围内,被许多大学选为本科生电动力学课程的教材。 《电动力学导论(翻译版原书第3版)》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绍经典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狭义相对论等。作者运用大量生动的实例讲述经典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一些普通物理学中的电磁学知识作为起点,由浅入深地介绍电动力学,使本书易读、易懂。另外,
《赤水玄珠》三十卷。分七十六门,详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每门又分述各病证之因、证、处方,并附诸家治验,是一本颇具理论及临床价值的中医名著,后世医家多所推重。 本书后又附孙一奎所著另外二书:《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医旨绪余》二卷。主述太极阴阳五行之理、脏腑气血、三焦包络、命门相火、经络腧穴、诊断及内伤杂病。《孙氏医案》五卷。由孙氏子泰来、朋来编。系集孙氏部分临证医案而成,主要阐发证治,总结了孙氏的临证经验。 本书适合于各级各类中医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手册内容丰富全面,包括传热工艺和流体力学分析、结构类型介绍、管板和膨胀节计算、管壳式换热器流体流动诱发振动、强化传热技术、材料和制造、检测、换热器污垢和腐蚀的类型,几乎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既有板壳式、板式、板翅式,还有蓄热式、管翅式、空冷器等。 本手册可供从事机械、化工、石油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对过程装备及压力容器设计者,对上述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不失为一本的参考资料,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李佃贵浊毒理论临床经验实录丛书》是李佃贵教授在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遑古今的基础上,组织团队对中医学理论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编纂的一部力作。《肝癌浊毒论/李佃贵浊毒理论临床经验实录丛书》从古代文献溯源浊毒的概念、病因、病机,探讨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临床各科的应用,系统总结并初步构建了浊毒理论的学术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本丛书进一步丰富了浊毒证的临床范围,拓展了“浊毒学说”的使用范畴,并将浊毒理论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代谢疾病等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辨证论治中,更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浊毒学说”对疑难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肝癌浊毒论/李佃贵浊毒理论临床经验实录丛书》是该丛书之一。
中国文化在经历百年来的洗礼与淬炼后,早已和当初的面貌大不相同。中西医不同的身体概念;让这个中西文化交会的契机充满各种挑战,至今不休。 本书跳出中西医论战非此即彼的窠臼,选取唐宗海为个案,探讨早期的中西医汇通,对唐氏选取中西医若干理论解读中医,以维护和发展中医自主性的思想行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虽然实际上汇而不通,却显示了中医未必要科学化才能走出古今中西二重性难题的历史新路。这不仅对研究近代医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有所裨益,对于时下的一论争也有启示作用。
《赤水玄珠》三十卷。分七十六门,详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每门又分述各病证之因、证、处方,并附诸家治验,是一本颇具理论及临床价值的中医名著,后世医家多所推重。 本书后又附孙一奎所著另外二书:《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医旨绪余》二卷。主述太极阴阳五行之理、脏腑气血、三焦包络、命门相火、经络腧穴、诊断及内伤杂病。《孙氏医案》五卷。由孙氏子泰来、朋来编。系集孙氏部分临证医案而成,主要阐发证治,总结了孙氏的临证经验。 本书适合于各级各类中医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中医传统脉诊学研究的专著。 全书分为4篇:篇阐述传统脉学的渊源、理论和方法;第二篇介绍脉诊客观化研究实施情况,其中有脉象仪的研制,脉象的图象化研究,以及脉图的分析和应用;第三篇论述脉篇图的形成机制研究,介绍了多学科研究成果;第四篇详细介绍脉象图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充分展示了脉图运用的前瞻靓景。 本书提出了当今脉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以实验和临床资料为基础,可望反映时代的进步,成为传统医学现代化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全书载有456幅图,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因此,全书是中、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生物学工程、生命科学、图像信息处理专业人员研究与工作的参考读物,亦可作为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科研和教学的教材,以及从事医疗保健仪器开发者参考。
《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精选:妇科》是《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精选》丛书中的妇科部分,从收集到的妇科单方验方中精选出近3800方。《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精选:妇科》以病统方,按病证(病症)对所收集的妇科单方验方分类,涵盖了妇科五大系列病证: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痛、妇科杂病(、脏躁、外阴疾病、盆腔疾病、子宫病变、妇科肿瘤等),涉及近200种妇科病症,对常见妇科病症的单方验方书中都有所收录。《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精选:妇科》收集妇科单方验方数量多,病种齐全,分类规范,资料丰富,简便实用,操作性强,检索查找方便,适合妇科医师、社区和乡村医师临床中参考使用,也可供病人及其家属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