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绝用:黄芪》为国药绝用丛书之一,经典国药,家庭常备,药食同源,治病养生。
《冬虫夏草》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生长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山间草甸上的小精灵,是我国独有的物种,由于人类当时认知的局限,这种人间至宝一直于人迹罕至的荒野中,直至公元8世纪才被藏医纳为藏药载入《月王药诊》中,这可能是《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记载了。随着藏汉文化交流的深入,《冬虫夏草》才被传到中原,直至1694年的《本草备要》中才有了《冬虫夏草》的记载。 当《冬虫夏草》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医药价值进入中药的序列后,很快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列为补药之一,人类用它治病、养生,对它的依赖几乎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从明代中叶开始,中国的《冬虫夏草》通过丝绸之路渐渐走向世界,一度引起了《冬虫夏草》的研究热。 《冬虫夏草》在引起轰动还是近年的事。现代医学对《冬虫夏草》进
《中医形态学(创新教材)》既尊重传统中医学的认知结果,又合理地借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经络、精气血津液7类中医学表达人体功能的结构归属于五藏,将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归纳为运化、散精、统血、主肌肉、主气、卫外、主水、生育、全形、气化、藏精、疏泄、藏血、藏神和主血脉15种功能。借用解剖学等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以15种功能为线索,明确了五藏功能的固定结构,并从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两个角度论证五藏功能固定结构的内在规律。进而讨论了五藏功能实现的流变结构,即精气血津液的生物学基础;五藏15种功能的神经体液调控结构、五藏功能节律的关系结构,以及五藏15种功能的体表敏感区。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等内容,着重阐述了慢性支气管炎的l临床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应用和配伍的注意事项等医生和患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突出了老年人、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宜忌。该书内容通俗易懂,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涉及的药用动植物,主要是珍稀、濒危物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中药中使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信息、技术和原理。内容涵盖了生物类群、资源现状、保护与利用,物种的DNA分子标记、组织和细胞培养、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HTS)、遗传与变异等,力求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就;全书共有182幅彩照,图文并茂,便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共分三篇十章。篇总论,共八章,分别是绪论、中药资源类群、中药资源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分区、中药资源的鉴定、中药资源的质量、中药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濒危名贵中药选论,共两章,分述植物类中药和动物类中药;第三篇附录,包括政策与法规,以及参考文献、植物拉丁学名
《外治寿世方》为清·邹存淦所著。分《外治寿世方初编》和《外治寿世方续编》两部分。初编按病种、人体部位以及妇、儿、急救、杂治分为六十二门,载方二千四百余首;续编则以膏丹立目,收外治膏丹约八十余种。所治诸症统括内、外、妇、儿等各类疾病,并兼及养生。 此次据清光绪三年杭州执勤堂刊本为底本,以《珍本医书集成》为主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现代调剂学》分为三篇。上篇主要阐述了调剂学的概念与理论以及涉及调剂工作的法律法规;中篇论述了调剂学技术,包括调剂领域的进展,如调剂工作的临床药学基础,调剂工作自动化与信息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业务,用药咨询与患者教育,调剂学教学与科研等;下篇主要涉及调剂服务与调剂管理,包括服务管理、药房管理、药品管理、调剂安全与差错管理、调剂工作的绩效管理、调剂学展望等。本书内容丰富,既阐述了调剂学的传统理论和技术,又反映了进入21世纪以来调剂学的研究和进展。 《现代调剂学》既可作为广大药师在工作中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药学生进入医院药房或社会药店实践的学习教材,是一本调剂学的“百科全书”。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正在改变全世界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监护实践(原著第3版)》将帮助你理解这项服务。本书解释了如何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愿景,即如何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与正在演变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无论你是学生、执业药师、护士、医生,还是医疗卫生行政人员,本书将为你提供循序渐进实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必要策略,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执业环境中开展和支持这项服务。
《内科治疗用药酒》根据中医理论,收集了古今有关治疗感冒、咳嗽、咳喘、肺结核、肺痈、便血、便秘、肠梗阻、出血、呃逆、二便不利、腹痛、腹胀、黄疸、呕吐、急性胃炎、胃腹疼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泄泻、低血压、动脉硬化、烦躁忧郁、高脂血症、心绞痛、心悸、头痛、冠心病、高血压、前列腺炎、老年性遗尿、淋证、泌尿系结石、肾结核、水肿、癫痫、面瘫、神经衰弱、痿证、脚气、糖尿病、痛风、痢疾、麻风、疟疾、破伤风、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关内科的药酒经方、验方、名方、秘方。每个酒方按处方、制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顺序排列,特殊情况还附有附记,各处方剂量均换算成现代重量和容量单位,配制方法一般按家庭配制法介绍,以利广大读者制作用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同时《内科治疗用药酒(珍藏版)》
《中药制剂药物动力学》共十二章,内容紧扣中药制剂和与中药制剂发展相关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其中~第5章介绍药物动力学和中药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特点、方法及其发展,并收集了药物动力学相关软件、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检测等资料;第6~0章介绍中药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的进展,重点探讨微透析采样技术及其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药物动力学,特别是局部药动学和PK-PD结合模型研究中的探索应用;1~2章侧重于中药药动学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制剂药物动力学》各章节通过不同类型中药制剂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实例进行展示,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常见病处方速查》主要包括了常见危重病症以及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常见病的处方,分二十章进行阐述。对每一种疾病分设“疾病概要”、“治疗原则”、“推荐处方”及“注意事项”项目进行了介绍,其中“推荐处方”是《常见病处方速查》的重点内容,根据每种疾病的不同程度或不同症状给出不同的推荐处方。每个处方具有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查阅方便等特点。
中医临床的理法方药,其中“药”是基础,研究、学习名医名家运用药物和使用方剂的心得、体会、经验,不仅对初涉临床的青年医师有所帮助,而且对经验老到的医务工作者,也是很好的学习、补充和提高技艺的途径。 譬如说,常用中药“黄芪”,岳美中先生言黄芪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耆”也,善治诸虚赢弱;焦树德先生用黄芪治过早搏动,临床疗效肯定;谢海洲先生用黄芪治单纯性肥胖,坚持数月,无不效验,但黄芪用量应在150~250克为宜,若黄芪每剂少于60克,则益气利水消脂作用甚差;赵锡武先生用黄芪治臌胀,认为臌胀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扶正固本为先,兼以利水化瘀,祛湿理气,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用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利水;周凤梧先生用黄芪治重症肌无力,极其效验。诸家用黄芪一味,有治满懑短气
《防风通圣散》广泛收集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术与临床杂志上刊登的以及中医临床专著中载录的经典方剂的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应用经验。内容包括防风通圣散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古今医家论述、临床研究与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研究部分重点介绍研究者对防风通圣散的系统性的临床观察。临床应用部分则收集了大量临床医家的临证医案与经验总结。现代药理研究部分着重论述了防风通圣散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防风通圣散》内容丰富、体系清楚,简明实用,可供中医学习及研究者参考。
《张锡纯医学全书2:中药亲试记》有创新特点: 个特点:将卷佚浩繁、广博厚重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进行分门别类,按册出版,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张锡纯在世之时,考虑到其所有著作卷佚浩繁,超过一百万字,于是张锡纯本人将其医著系列分为“处方、药物、医论、医案、伤寒”五个分册,以方便读者阅读。而目前所出版的张锡纯著作,多为将著作汇为一册的厚重开本。所以,本次分卷出版恢复张锡纯生前对其医著的分册原旨,将《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医著分为五册:处方篇(即《屡试屡效方》)、药物篇(即《中药亲试记》)、医论篇(即《中医论说集》)、医案篇(即《医案讲习录》)、伤寒篇(即《伤寒论讲义》)。 第二个特点:对张锡纯原著中前后章节错乱的地方予以“重新编辑”。因为张锡纯在世的时候,著作都是陆续
本书共分4章:章简要介绍了中医药用虫类的人工饲养的必要条件与管理方法,以及药用虫的采收、加工与贮存方法;第2章详细阐述了21种昆虫的药用价值、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方法、疾病防治及其药材加工;第3章介绍了作为药用昆虫饲料的几种活虫养殖方法;第4章介绍了被药用毒虫蜇、刺伤后的处理和中毒救治.本书内容翔实、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文字通俗,图文并茂,适合广大药农,药用虫类养殖专业场户和药材加工、收购的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亦可供中医药、农林大专院校的医药、畜牧、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n
《知柏地黄丸》(作者李楠、刘伟)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四辑)之一 。详尽地介绍、解读了中医学治疗阴虚火旺证 最常用的方剂——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分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 实验研究3大部分,从知柏地黄 丸的来源、组成、用法、古今医家论述等理论研究开篇,博古通今,广征 博引,全面综述了 知柏地黄丸在现代临床极其广泛的应用,及对其中单味药和整个方剂的实 验研究进展。本书 适合广大中西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文献工作者阅读与参考。
本书论述了外源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性肝损害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介绍了实验性中毒性肝病和环境相关肝脏中毒的现状,着重阐述了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包括细胞色素P450及其遗传多态性在肝损害中的作用,并对各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作分类详尽介绍,以其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本书读者对象为临床肝脏病或肝脏病相关学科的医生和科研人员,职业防护、环境保护及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参考、借鉴。
本书为《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着重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全书共6章,前二章综合介绍药品质量的分析现状与进展及色谱基础知识。以后逐章论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药、抗生素和生化药品中的应用,内容涉及药品前处理技术、手性药物拆分、体内药物分析以及联机技术等。本书内容新颖,并列举了药物质控及相关科研中的许多实例。 本书适合于从事色谱技术研究人员和药物分析人员参考,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儿科病名方》以病证名为纲,以方剂为目,择取了历代中医典籍和近现代名医经用有效的儿科名方,并详细介绍每首方剂的名称、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方从法出,法从证出,方证相应,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读经典学名方系列:儿科病名方》适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儿科病患者家属参考使用。
在《转型中的监管型国家建设——基于对中国药品管理体制变迁(1949-2008)的案例研究》这本书中,刘鹏运用档案、文件资料、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式,追溯了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的变迁史[即从“指令型体制”(1949—1977)到“发展型体制”(1978—1997),再到“监管型体制”(1998年至今)]。这可以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基础权力一个重要侧面的发展路径。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解释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设,并验证了他所提出的关键解释变量——“政企事利益共同体”,对中国监管型国家的兴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本书是16开,封面为普通金,全书采用铜板纸,四色彩色印刷,精装 中药学,也被称为“本草学”,或许是因为草本根和茎杆惯称为“本”,而草木植物油统称为“草”,所以命名为“本草”,还含有以草药治病为本的深意。当然,中药的品种除植物类外,还有动物类、矿物类以及人工合成类等。大千世界,中医药材种类繁多,其数字是惊人的。单就明代李时珍所编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就收集了1892种,而目前所编著的《本草纲目》艺术中,就收集了1892种,而目前使用的中药中,据统计资料显示,已达6000种之上。 我们在外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集古今研究成果、众多从业人员的智慧于一体,精心策划和编辑了《使用养生保健中草药彩色图鉴》一书。 本书收录了400多种常见的中草药,分别从别名,科属,形态,生境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妇人大全良方》为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撰著。自明字良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于世医之家,自幼熟读家藏医籍,又遍行东南,尽索方书以观,遂著名于时,普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喻。因虑妇科医著纲领散漫,节目疏略,医者难以深究遍览,因而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经验方,于嘉熙元年(1237)撰成此书。本书共24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8门,每门又分若干症证,菜260余论,分述各种妇科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方药,并附有部分医案。其内容丰富实用,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妇产科专著,并为后世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次整理,以保持该书原貌、又经清人校勘的《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选择多种对校本和他校本精心点校而成,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