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四章,结合大量示例,详细介绍了制药企业生产验证的基本知识,新修订的GMP对制药企业厂房与设施的要求,以及厂房和各类设施设备的验证或确认方法,其中包括厂房的设计确认,计量仪器仪表的校验确认,净化空调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洁净室(区)空气臭氧消毒效果、过滤器和过滤系统.净化压缩空气系统的验证,以及制药机械(设备)、无菌制剂生产设备,口服固体和液体制剂生产设备、中药丸剂生产设备、中药材前处理提取设备等的确认。书中内容将新修订的GMP要求与验证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时效性强,且配有大量图表,规范而实用,可为制药企业在厂房设施设备方面达到GMP认证标准提供有益指导,是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在验证工作中难得的参考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教师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时参阅。
《中国医籍大辞典(上下)》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历代中医药文献概况的中医书目辞典,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20世纪末的中医药书目23000余种,堪答医籍辞书之最。每书目下,扼要介绍了卷册数、著作者、成书或刊行年代、流传沿革、内容提要、学术特点或价值、出版单们、版本存佚情况、藏书单位等项,内容全面丰富。书末附有书名索引和作者名索引,查阅使用极为方便。
本书是我国部以“一物一名”的原则规范全国中药材正名的大型专业词典,全书十一章,共收载植、动、矿物性中药材5872味。至第九章为植物药,每章按入药部位分章论述,在同一章中主要将同科属的中药材排列在一起,便于前后比较辨识;有的为便于查阅,从实用出发,也将少数异物同名中药材聚合一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分别为动物药和矿物药。每味中药基本包括中药材正名、汉语拼音名、药材拉丁名、英文药名、原植(动、矿)物中名、原植(动、矿)物拉丁学名、入药部位、药名考注等项目。全书具有目的明确、方法规范、择优有据、务实求是、科学实用、间有创见、种类繁多、检索方便等特点和优点。可供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国际贸易和药政管理等方面人员参考使用。本书不但便于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而且还有利于外医药交流,对
皮肤性病学过去是临床学科中的一个小学科,但是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皮肤性病学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学科。皮肤性病科的门诊病人迅速上长,新的病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药物不断出现,从事皮肤性病学科的医国人员,研究人员日益增多,外皮肤性病学书籍、杂志随之增多,、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
《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选收中医基础理论、临床、针灸、中药、方剂、人物、文献、推拿、按摩、气功、药膳等词目近九千条(包括单字及附条)。本书典共收中医药常用词、常用术语8760余条。包括当前中医学20个科属,即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医史、文献、内科、外科、骨伤、针灸、推拿、妇科、儿科、五官,以及药膳、气功等。本辞典为中英文双解大辞典,其读者对象为操英语的外国人,以及既学习中医,又学习英语的国人。根据此特定的读者对象,所以每条词目皆不注明出处(方剂词目除外)。
《东医宝鉴(精)》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朝鲜·许浚原著,成书于我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全书共5篇,23卷,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和针灸篇5类。是书以《黄庭经》有内景之文,医书亦有内外景象之图,故先以内景精、气、神、脏腑为内景4篇;次取外形头、面、手、足、筋、脉、骨为外形4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内伤外感诸病证,列为杂病11篇;最后为汤液3篇、针灸l篇。每篇又分子目,共计104项。《东医宝鉴(精)》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著中最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都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以目前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所收录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为纲,对这些技术项目的技术概况、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技术操作方法等内容予以、全面的阐述,还特别就技术操作方法中的器械和药品准备、详细操作步骤、治疗时间及疗程、关键技术环节、注意事项、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等六个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全书共介绍了308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对应现行国家规定认可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326项,内容丰富、叙述详实、层次清晰、实用性强,是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护人员的参考书,也是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基础教材,还可以作为普通群众了解中医药诊疗技术以及求医问药的科普读物。
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方剂学大型工具书,是对有史以来中医方剂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总结,将填补自明至今,中医方剂文献荟萃成书的空白。全书约1800万字,收方约10万首,分11册出版。目录以方名首字笔画为序;最后一册为全书目录索引和检方病证索引。具有全面、准确、易检、实用的特点,为当代中医方剂学中无其右的划时代巨著。 本书为第四册,收方名字首六画的方剂,约8808首。
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方剂学大型工具书,是对有史以来中医方剂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总结,将填补自明至今,中医方剂文献荟萃成书的空白。全书约1800万字,收方约10万首,分11册出版。目录以方名首字笔画为序;最后一册为全书目录索引和检方症证索引。具有全面、准确、易检、实用的特点,为当代中医方剂学中无其右的划时代巨著。 本书为第二册,收方名字首四画的方剂,约9134首。
《医学纲目》,40卷,明·楼英编,刊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一至九为“阴阳脏腑部”,卷十至二十九介绍各脏腑有关病证治,卷三十至三十三为伤寒部,卷三十四至三十五为妇人部,卷三十六至三十九为小儿部,卷四十为运气部。前代医书编写多以病为纲,只作一次划分,至楼氏始以五脏六腑为纲,各脏腑所属疾病为目,一二级类目依次排列,条理井然。这种分纲列目编排病证的方法实为楼氏首创,对后世医学著作的编辑体例有很大影响。此外,楼氏在引用前代文献时也十分认真严谨,收录历代名方、验方,务求实效;凡所引医论医方中有衍文、错简等时,都详作考订以正之;对所引文献方论不合或互有矛盾之处,则尽可能予以辨明。本书采集的文献资料极为丰富,对总结明以前的各家学说、指导临床辨证,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对后世影响极大,被
张爱萍等编著的《无菌药品》是《药品GMP指南》丛书之一,为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科学参考。 《无菌药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参考美国、日本、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文件。介绍无菌药品的GMP相关知识,包括背景介绍、法规要求、技术要求、实施指导、实例分析、要点备忘等板块,具体内容包括质量风险管理、生产管理、人员、清洗和准备、药液的配制、灌装、冻干、轧盖、灭菌方法、药品的最终处理、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清洁和消毒、环境监控、无菌检查、吹灌封技术、隔离技术及实施案例等。 《无菌药品》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药品生产企业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可供药品生产企业及
李新钢、王维嘉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法律解析--已执业医师的法律手册》是判断医师的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执业过错的基本依据。从严格意义上讲,此书不仅是一个技术规范,也是一个法律规范。所以,对于医师来讲,写好病历有赖于对这一基本规范的遵照执行。并且,对于2010年前已执业医师来讲,还有一个对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纠正原认识的过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法律解析--已执业医师的法律手册》从这一角度出发,参照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对有关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了逐条解释,并从律师与医师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是2010年前已执业医师的参考书和法律手册。
《皮肤病实用中药学》精装上下,铜版纸印刷,全彩图文。由皮肤临床专家王继生主编,选辑皮肤病实用中药千余种,全书分绪论、各论两部分。绪论介绍了中药发展简史、药用植物一般知识。各论对每种药材的科属、形态、分布、产地、成分等进行介绍。全书配有彩图千余幅,资料翔实,实用性强,可供广大临床医生及中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皮肤病实用中药学(套装上下册)》选辑皮肤病实用中药千余种,全书分绪论、各论两部分。绪论分别介绍中药发展简史、药用植物~般知识,还有认药、采集、收藏、储存、炮制、制剂、配伍、用法及用量等。各论以药名笔画为顺序,每种药分别名、科属、形态、分布、产地、成分、作用、功能、应用、用法及用量等。全书彩图千余幅,文字约100万,并介绍了百种中草药用于美容方面的内容。《皮肤病实用中药学(套装上
《中医经典词典》字词选择《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宋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4书。正文按照字目、注音、释义、书证(每一词目均出1~3条经典*作语证)等顺序依次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