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平主编的这本《儿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疗规范》共分十章,内容涉及:生长障碍相关疾病、神经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代谢异常、遗传代谢病、染色体病等。该书能为本专业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实用性参考指南,对普及与规范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专业诊治和推进学科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是一本立足于临床实际,突出方剂的现代药效及现代应用的方剂学辞典。全书共选方剂条目2177条,选方以古今流传甚广、卓有疗效、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的方剂为入选标准。方剂按笔画排列。每首方剂分方源、组成与用法、功能与药效、主治病证、现代应用、注意事项等栏目。方源要求体现方剂最早出现的著作,对于现代著名医家的效验方可以用人名作为方源。本书强调中医证候与西医疾病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既集中体现了古今中医药学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便于临床医师与医学生在临诊中作为案头参考之用。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书中方药的选用,都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品管圈是目前受欢迎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自引入我国医疗系统之后在全国渐成蓬勃发展之态。然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品管圈为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而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应用还较少。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课题达成型品管圈这一创新型品管活动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品质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中国医院品管圈后续发展的方向之一。《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操作手册》由我国医疗机构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的先导团队主创,以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为基础,结合前期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的案例,从质量管理小组的创建、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常用工具解析、品管活动的逻辑步骤、成果转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系统阐述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实施路径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当前我国相关行业,尤其医疗系统实施课题达
一、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分析和研究的内容有中医与易经的关系;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四季变化与伤寒、温病、脾胃的关系;药物药性的判断及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运、气"与药物药性的关系;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与组方原则;以及关于对中医的发展和中西医相结合的思考。二、本书的后半部分别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运气"的运行规律推演出的六十年(一甲子)五运与六气的变化情况;年运与六气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与疾病产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
本书共九章,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包括神经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泌尿科、内分泌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皮肤科的常用药。
本书涉及临床各系统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断及救治措施,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救治流程、救治关键、救治方案、危重症护理措施、预后及预防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详细,条理清楚,具有科学性、优选性、实用性等特点,是一部反映现代临床危重病诊疗方面的著作,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突显学科内涵,适用于急诊科、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及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首先介绍了药物学绪论;然后对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药物进行汇总,包括神经系统常用药、循环系统常用药、呼吸系统常用药等,详细介绍了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与评价,并结合临床用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关用药方案、配伍用药等内容。
本书以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为目标,遵循系统性、科学性、优选性和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先介绍了管理学与医院管理学;后系统介绍了医院病案管理、住院病案管理、医院人力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等,各章节的内容相对较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医院管理的实际之中,内容翔实、全面,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指导性,可以让医院管理者清晰的理解并能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本书适合医院各级领导、卫勤管理人员、医院管理研究与教学人员等阅读参考使用。
本书以临床实用为原则,首先阐述了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学、症状学;然后介绍了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标准化诊断、精神障碍的治疗等内容;最后以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所得数据为依据,选择焦虑或恐惧相关性障碍、抑郁障碍、双相及相关障碍、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等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进行论述,系统地讲解了疾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内容。本书适合各级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务人员及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