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一维波动力学新论(精)》由曹庄琪、殷澄等,用经典的电磁场理论诠释量子力学,把光学中常用的介质分层的方法和转移矩阵移植到薛定谔方程的研究中,提出子波作用量这一概念,完善了近一个世纪前由波尔-索米非提出的量子化条件,由此得到了一系列新的结果。本书内容包括量子力学与光学的相似性、分析转移矩阵方法、一维任意形状势阱、势垒贯穿、量子化条件、子波和关于子波的补充等。《一维波动力学新论(精)》可供物理研究人员,高校物理、光学和信息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连续介质力学是近代力学的重要分支,它以统一的观点、严格的非线性理论体系研究连续介质的变形和运动规律,是众多应用力学的基础。张量分析是连续介质力学的数学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在力学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张量和连续介质力学》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的张量理论基础及其在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完整的理论系统;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在线性和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弹性、热弹性、塑性、黏弹性、流体等力学分支中的应用。《张量和连续介质力学》注重基础性、系统性、相互关联和实用性。内容力求深入浅出,以便于初学读者理解和自学,书中并附有典型例题和习题。黄宝宗编著的《张量和连续介质力学》可作为力学及相关工程学科(例如航空航天、土木与工程结构、机械、交通、采矿、材料、加工等)研究生、高年级本科
范洪义、袁洪春、吴昊等著的《量子力学的不变本征算符方法》提出求量子体系能隙和能级公式的新方法,称之为“不变本征算符方法(invarianteigen-operatormethod,IEO方法)”。这一方法是从Heisenberg创建矩阵力学的思想出发,关注能级的间隙,同时结合Schrodinger算符的物理意义,把本征态的思想推广到“不变本征算符”的概念,从而使得Heisenberg方程的用途更加广泛,求若干量子体系的能级更为简便。本书为量子力学、量子光学和固体物理提供了新方法,也为经典力学的简正坐标理论提供了新思路。《量子力学的不变本征算符方法》适合对量子论有兴趣的广大学生、教师和理论科研人员阅读。
《轻质板壳结构设计的振动和声学基础》内容简介:轻质板壳结构被广泛地用作汽车、高速机车、舰船/潜艇及航空航天飞行器等外壳及内部隔舱结构,其声振耦合特性的研究对降低交通工具舱内外噪声至关重要。在民用及国防工业领域减振降噪应用需求的牵引下,《轻质板壳结构设计的振动和声学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和数值计算研究了汽车、高速机车、舰船/潜艇及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常用典型结构的声振耦合特性,建立了相对完善可靠的结构声振耦合特性理论表征体系,分析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结构声振耦合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弯曲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及结构的声辐射/传声特性,提出了轻质、高强度、声辐射小及隔声性能优良的复杂板壳结构的创新优化设计概念,建立了综合结构质量、力学刚度和声振耦合特性的优化设计理论和判据,并结合该领域的外
·《界面科学导论(原著第2版)》的视角独具匠心,详细阐述了物质的几面物理和化学特性——它们是如何表现的?为什么这样表现?怎样已新颖和振奋人心的方式将之加以利用?·从重要的毛细和吸收原理展开,在开始讨论当前最为热门的生物学界面科学之前,逐一探究了液-气,固-气和液-液界面科学。·《界面科学导论(原著第2版)》辅以数学推理和物理概念,帮助读者探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掌握相关材料在现实中的应用。专栏、习题和实例引发深入思考。·相对于第1版,优化了内容结构,逻辑关系更易掌握,内容更加深化,覆盖面更广。
《摩擦学发展前沿》在全面回顾我国摩擦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我国摩擦学研究现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流体润滑、磨损、摩擦学材料与涂层、添加剂摩擦化学、摩擦学建模及仿真与预测、摩擦学测试与状态辨识、典型零部件摩擦学设计、制造过程摩擦学、超常工况摩擦学、微纳摩擦学、生物摩擦学、仿生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我国摩擦学的战略目标、措施和建议。《摩擦学发展前沿》可供摩擦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科研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连续相变临界指数的成功计算是过去25年来理论物理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这一成就是通过标度和场论技术的使用而取得的,由此这两项技术成为物理学许多领域,特别是量子场论领域的标准理论工具。《国外物理名著系列19:临界现象理论重正化群导论(注释版)》在适合低年级研究生理解的水平上提供了对这些知识的透彻介绍,读者只需具有扎实的大学本科物理和数学基础,即可领会《国外物理名著系列19:临界现象理论重正化群导论(注释版)》的内容。《国外物理名著系列19:临界现象理论重正化群导论(注释版)》首先介绍连续相变,然后综述必要的统计力学知识,继之以对标准模型、若干解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的论述。紧接着对实空间重正化群和平均场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国外物理名著系列19:临界现象理论重正化群导论(注释版)》的后
《非平衡统计力学》是为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并曾作为研究生课程讲义使用多年,全书共分10章,包括:非平衡统计力学概述、趋向平衡理论、线性响应与线性输运过程、经典系统的动理学方程、量子系统的动理学方程、宏观变量与开放系统的动理学理论、流体力学描述、非平衡相变、少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混沌运动以及少自由度耗散系统的混沌运动,《非平衡统计力学》重点介绍基本概念,也包含了必要的数学推演,并在书后列出了主要的文献供读者查阅,《非平衡统计力学》可供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非平衡统计力学教学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完全可积非线性方程的哈密顿理论》分九章介绍了各种完全可积非线性方程的哈密顿理论的建立,其中包括NLS方程的哈密顿理论,KdV方程的哈密顿理论,sine-Gordon方程的哈密顿理论,UNLS方程的哈密顿理论,DNLS方程的哈密顿理论,NLS方程的哈密顿理论,L-L方程的哈密顿理论,具轴对称的L-L方程的哈密顿理论,完全各项异性的L-L方程的哈密顿理论。本书最后是附录介绍了本书的数学基础。《完全可积非线性方程的哈密顿理论》可以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对教师和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计算结构动力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包括:复杂结构多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多自由度系统特别是自由度数很大系统的振动分析方法;复杂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工程解决方法。同时,结合作者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航天器为研究对象,介绍结构动力学分析计算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结构动态试验仿真技术,以增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计算结构动力学》可供航空、航天、海洋、交通、机械、建筑、化工、能源等工程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大学生、研究生、大学教师参考。
《断裂与损伤力学》是反映作者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其内容包括:二维驻止裂纹断裂力学解析变分解法;三维驻止裂纹断裂力学能量差率闭合解法;扩展裂纹断裂力学问题的损伤力学分析;材料抗断裂性能中尺寸效应的理论分析;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分层问题的断裂力学分析。此外,为了方便读者,本书还扼要介绍了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以上关于断裂力学方面的创新成果曾获科技进步三等奖与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本专著适用于从事飞行器及地面设备结构损伤容限与耐久性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固体力学、航空航天与机械等专业的研究生。
本书首先介绍非牛顿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其中有限变形理论,各向同性流体本构方程,拉伸流动等,液晶高分子流变学和低分子液晶连续介质理论。本专著主要阐述作者创建的各向异性黏弹流体一液晶高分子共转型本构理论,以及应用于其流动规律研究成果,其中在共转导数和张量分析基础上构建本构方程,流体中的非对称应力行为,液晶分子取向对表观黏度和法向应力差等的影响,液晶高分子纺丝工艺中的剪切一拉伸流动,拉伸黏度分岔以及剪切一拉伸流动不稳定性等。其中本构理论、拉伸流动研究,研究稳定性的方法,计算机符号运算技术、纳米液晶高分子流变学及其复合材料问题均有普遍意义,对一般基础科研教学有参考意义。本书可供化工、石油、生物工程、轻工、食品、纺织、材料科学、流变学及计算机应用等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有限自由度力学系统的动力学逆问题,包括动力学逆问题的基本提法和解法,分析动力学中的逆问题,运动控制理论中的逆问题,刚体动力学中的逆问题,变质量动力学中的逆问题,非完整动力学中的逆问题,Birkhoff系统动力学逆问题,广义Birkhoff系统动力学逆问题以及其他动力学逆问题等。本书可供力学、数学、物理学工作者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Thisworkdescribesthefundamentalprinciples,problems,andmethodsofclassicalmechanicsfocussingonitsmathematicalaspects.Theauthorshavestriventogiveanexpositionstressingtheworkingapparatusofclassicalmechanics,ratherthanitsphysicalfoundationsorapplications.ThisapparatusisbasicallycontainedinChapters1,3,4and5.Chapter1isdevotedtothefundamentalmathematicalmodelswhichareusuallyemployedtodescribethemotionofrealmechanicalsystems.Specialconsiderationisgiventothestudyofmotionunderconstraints,andalsotoproblemsconcernedwiththerealizationofconstraintsindynamics.Thisworkdescribesthefundamentalprinciples,problems,andmethodsofclassicalmechanicsfocussingonitsmathematicalaspects.Theauthorshavestriventogiveanexpositionstressingtheworkingapparatusofclassicalmechanics,ratherthanitsphysicalfoundationsorapplications.ThisapparatusisbasicallycontainedinChapters1,3,4and5.Chapter1isdevotedtothefundamentalmathematicalmodelswhichareusuallyemployedtodescribethemotionofrealmechanicalsystems.Specialconsiderationisgiventothestudyofmotionundercons
本书在总结经典弹性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规范空间考察弹性波动力学的新的思想,并据此全面论述了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传播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包括各向同性弹性波在内的七种十类各向异性晶体弹性波传播的规律与特性。与经典弹性波理论基于几何表象研究的张量方法不同,本书基于物理表象空间,推导出了标量模态形式的弹性波动方程,并首次提出了本征弹性波的概念,本征弹性波的模态组合构成了具有不同对称性质的各向异性材料的弹性波传播图像。 本书适合于地球物理、晶体物理、复合材料、地震工程、声学工程与工程力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是一部关于塑性力学的极限与安定分析理论及工程方法的著作。作者力求通过本书告诉读者应用极限与安定分析理论解决系列工程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书中介绍了作者近20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弹塑性结构极限与安定分析数值理论及其在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强度设计和安全评定等方面的工程应用。全书共分三篇十五章,其中篇简要阐述极限与安定分析的基本任务与工程背景、基本理沦与解析方法;第二篇重点介绍各种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实用的实验测试方法;第三篇突出展示典型、成功的工程应用案例,并总结凝炼出工程应用的一般方法。这些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和发展,又解决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形成较为完整和一般通用的应用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书可供力学、机械、材料、能源、化工、冶金、航空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系统地叙述了宏观连续介质损伤唯象分析理论。基本框架包括数学理论、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和损伤宏观分析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代数结构、拓扑结构、微分结构、连续介质守恒律、热力学耗散势(余势)、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方程、各向同性损伤分析。《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可供从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力学研究生、教师、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或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