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注重从实际出发,结合强电类工程实际的特点,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知识,包括电磁下扰的产生和电磁兼容的实现技术,以及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本书章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电磁干扰源及其危害;第2章介绍了传导和辐射两类干扰的产生机理;第3~5章介绍了接地、屏蔽和滤波三种主要的电磁兼容技术;第6章介绍了电磁干扰的发射和敏感性测量技术;第7—9章结合实际,具体介绍了静电防护、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浪涌抑制技术:0章介绍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一些典型的电磁兼容问题。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TWENTY-FIV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writing of this volume in its first edition.Such a long interval has inevitably made necessary a fairly thorough revi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book for its second edition. The original choice of material was such that, with some very slight exceptions, it has not bee obsolete.In this part, only some relatively minor additions and improvements have been made.
Yun-ShinkLee编著的《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原理》介绍多种太赫兹源的研制、太赫兹波的探测和控制技术,涵盖了太赫兹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相关技术。不仅详尽地说明了主要的太赫兹技术,如太赫兹波的产生、探测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讨论了太赫兹科学的发展,介绍其与各研究领域的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兴技术进步,如在超高速率空间通信、超高分辨率武器制导、医学成像、物质太赫兹光谱特征分析、安全检查、材料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得读者能够举一反三,结合本专业领域技术与太赫兹科学技术进行思考与研究。《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原理》既适合于具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光学基础,并希望了解太赫兹科学技术理论基础的初级入门者,也适合于太赫兹领域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固态磁性导论(英文版)》是一部从现象学研究出发,讲述固态磁性理论的教程。从引入统计热动力学和电子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开始,部分讨论了局部矩(Weiss,Heisenberg)和非定域矩(Stoner),紧接着用一章篇幅讲述了金属中的交换和相关内容,重申了局部和非局部极限的有关结果。最后,以自旋涨落结束,并将这章作为学习有限温度Stoner理论的开始。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前沿系列15:硅基光电子学》是笔者在微纳光电子领域多年研究和教学基础上完成的,系统描述了硅基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器件原理及应用前景。全书共10章。~3章讲述了硅基光电子学的起源及所需的基本知识;第4章介绍了硅基无源器件;第5~8章为硅基有源器件,包括光源、调制器、探测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器件等;第9章介绍器件工艺与系统集成;0章探讨了硅基光电子学的应用。《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前沿系列15:硅基光电子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学、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对于在相关领域内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前沿系列15:硅基光电子学》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介绍了电磁学知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场中的磁介质、电磁感应、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波.本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浅入深出、易于理解.缩减了冗长的数学推导,加强了应用性的内容,使之更适合应用物理专业的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书中精选了不少有启发性的例题;并结合各节所讲内容,每节后附有复习思考题,每章后附有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物理类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电磁学课程的,也可作为理工科物理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和电磁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人们从很早就认识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了19世纪,才真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电磁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影响。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与电磁学息息相关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本书对电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同时利用物理学定律解释了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对生活中的很多电气设备,比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从物理学原理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力求从多方面阐述电磁学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电磁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20世纪基础科学逻辑检查系列丛书的册,本书汇集了著者自2005年末起所书写,主要涉及“经典电磁场理论”数学基础的若干文章。著者指出:如果说20世纪的量子力学之所以面对哲学基础众所周知的矛盾,在逻辑上最终不能不归咎于经典电磁场理论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并没有真正得到澄清的话,那么,经典电磁场理论体系隐含的众多逻辑不自洽问题与目前计算动态电磁场所面对的困境,则必须逻辑地归咎于与双旋度微分算子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数学命题并没有解决,而相关的恰当数学物理模型至今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缘故。本书仅仅专注于形式逻辑的分析,期待能够为Maxwell所建立经典电磁场理论体系如何严格化的问题提供必要的逻辑准备。此外,通过正文之前题为“直面现代科学生活‘反常’的严肃思考”的综述,就如何看待、理解和评价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活动
本书以剖析典型电磁问题求解过程的方式,对计算电磁学四十余年来发展的重要成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和论述。全书共五章。首章讲述电磁规律的各种数学表述,为后续各章的基础;二、三、四章分别讲述矩量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为计算电磁学的核心内容;很后一章讲的是混合法,为前述各章内容的灵活运用。
《电磁信息泄漏及防护技术(精)》系统论述了电磁信息泄漏及防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其特点是将电磁辐射与传播理论及信息论相结合,形成了符合电磁信息特征的电磁信息泄漏模型。本书定义和分析了电磁信息泄漏限定因子、受限因素和取值范围,提出了噪声条件下的重构复现模型,并给出了电磁信息重构复现的质量因子,初步形成了一种电磁信息泄漏及防护技术的理论体系。同时,基于模型提出了抗泄漏、抗截获和抗复现的系统性分级防护策略。 本书适合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理论、方法与实现》系统介绍了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理论及各类分析、计算方法,讨论了这些算法的原理、实施技术和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理论、技术的发展和展望;同时,也介绍了与上述内容密切相关的目标与环境的几何建模、电磁散射特性的测量以及模型的校模、验证方法。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上、下两册。“应用篇”重点介绍了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分析和计算的实现方法及相关算例,共有13章内容,主要包括目标与环境几何构形的建模、矩量法及其实现、旋转对称矩量法及其实现、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及其实现、合元极技术及其实现、FDTD方法及其实现、部件合成法及其实现、面元法及其实现、图形计算电磁学及其实现、地海杂波环境中目标双站电磁散射的复合建模与数值仿真、雷达目标的强散射源建模
雷电电磁脉冲是雷电过程产生的瞬变电流和电磁辐射,是信息化时代的防雷薄弱环节。本书系统介绍了雷电电磁脉冲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全书共9章。章、第2章讲述防雷技术的发展过程和雷电形成的物理机制;第3章介绍引雷空间概念及雷击概率;第4章、第5章讲述基于镜像法的直击雷电磁脉冲场计算方法和实验室模拟技术;第6章讲述直击雷防护技术;第7章、第8章讲述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方法;第9章介绍雷电损害风险评估技术。???本书适合从事雷电防护工程和理论研究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
本书是在攻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无线电物理”学科的研究生用基础课讲义之上经过修改补充而成的。全书共分10章,前8章涵盖了经典电动力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基础理论,并将二者合而为一;第九、十两章讲述“场”和“非线性波”,作为在已有基础上的扩充。在附录中引入了复变函数的鞍点法、路程积分的基本表述。本书是适用于在无线电物理和光学与电磁场工程领域工作和学习的教师、研究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基本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