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的一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合作撰写而成,在融合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集中反映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全书分为15个专题:分析化学学科“十二五”发展战略报告、色谱分析、微-纳尺度分离分析、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成像分析、化学计量学、生命分析化学、药物分析、环境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公共安全分析、分析科学仪器和装置。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读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分析测试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分析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对于基金申报有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其他相关学科的非分析化学专业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始终贯穿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建立在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的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开阔的眼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包容合作精神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学院也一直鼓励同学们“想人之未想,做人所未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我以为,《明星分子》(作者马玉国、白宇)一书的出版再次为这一教育理念做出了注解与诠释。
本书从化学键开始谈起,在各章节涉及到具体化合物及其性质时,顺势引入了在自然界、生物体内和化学工业中与其有关的应用、融合自然、系统性强,打破了以前化学家只关心结构、生物学家只关心动物的局限性,将结构与功能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于结构—功能—反应机理贯穿全书,使读者能够始终抓住主线,更好地在理性上理解有机化学,也为学习物理有机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在帮助读者理解有机化学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有机化学前言领域的研究乐趣。本书彩色印刷,借鉴原书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读性强。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固水界面化学与吸附技术》由马伟编著,主要阐述了固水界面化学与吸附技术的基础理论、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9章,分别从水化学理论、固体界面的官能团和电量分布,阳离子、阴离子、有机分子和微粒在水中的分布规律和界面吸附反应理论,重金属生物吸附的特征等内容角度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固体与水溶液的吸附规律,突出了溶液离子和分子状态、固体界面特性和界面反应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固体吸附反应的基本方法和发展,从而揭示了吸附技术在元素分离、水质净化和溶液纯化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潜力。《固水界面化学与吸附技术》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水科学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学、化工、环境、生物、药学、材料、冶金等有关专业人员参考和阅读。
本书介绍了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定性分析中除介绍了经典的保留值定性的各种方法外,对近年来在色谱定性分析中越来越多使用的质谱和红外光谱的谱图解析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定量分析中除介绍了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外,对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定量分析结果的评价和表达方法作了较详细介绍。本书还对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常用的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作了介绍。最后对于保证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准确的优良实验室规范作了较详细介绍。与版相双,本书第二版增强了色谱峰纯度检验,色谱指纹图谱、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本书适于从事色谱分析实验的科技人员阅读。对广大工矿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色谱分析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非色谱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本书既简明扼要介绍了经典的分析化学内容,又增加了近年来分析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分析化学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上)》包括前言、靠前章至靠前1章以及附录A至附录F。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和数据处理、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与滴定、络合平衡与滴定、沉淀平衡与滴定和重量分析;《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下)》包括靠前2章至第26章,主要涉及和电化学相关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样品前处理、临床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测量过程中的自动化、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和基因组学等。
光子晶体是不同折射率的电介质材料在空间呈周期性排列构成的晶体结构,它是材料科学、光学原理与集成技术以及微纳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代表了光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下一代新型的光电器件和光集成技术的基础。本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部分地阐述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光子晶体的概念和性质(章),光子晶体的分析方法和电磁波理论(第2章);第二部分介绍了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第3章);第三部分给出了光子晶体的应用,介绍了新型的光子晶体光学器件,包括光子晶体光开关、滤波器、光波导(第4章),光子晶体光纤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第5章),胶体光子晶体(第6章),光子晶体发光(第7章)和负折射率光子晶体(第8章)。本书适合于从事微纳光学和光通信、微纳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应用物理和材
本书是《现代有机反应》第二卷《碳-氮键的生成反应》的补充与延伸,书中精选了第二卷之外的一些重要的碳-氮键的生成反应。对每一种反应都详细介绍了其历史背景、反应机理、应用范围和限制,着重引入了近年的研究新进展,并精选了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以及5个左右代表性反应实例,参考文献涵盖了较的和新的文献。可以作为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参考用书。
《化学史通考》由丁绪贤所著,全书共7编24章,前6编为断代化学通史,第7编为特别化学史,重点介绍实验化学及工业化学。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是我国部化学史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本书由武汉出版社2011年出版。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酶)是一种多功能酶,可将淀粉转化为环糊精,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高附加值产品有着广泛应用。吴敬、顾正彪、陈坚等编著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制备与应用》是反映CGT酶研究成果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将长期从事酶工程科研、教学和应用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并结合外资料汇集而成。主要介绍CGT酶及其催化机理,CGT酶的产物特异性改造、热稳定性改造、重组表达、发酵优化,利用CGT酶制备各种类型环糊精,以及基于CGT酶的其他产品制备技术,包括2-氧-α-D-吡喃葡萄糖基抗坏血酸、甜菊糖苷和偶合糖的制备。《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制备与应用》可作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