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通考》由丁绪贤所著,全书共7编24章,前6编为断代化学通史,第7编为特别化学史,重点介绍实验化学及工业化学。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是我国部化学史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本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系统介绍多尺度理论模拟方法在分子筛催化剂定向合成、活性官能团特性预测和反应机理理论研究成果。为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涉及和催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奠定基础。本书整体反映分子筛催化理论研究领域的较新进展,是近十余年来的数千篇文献的总结和凝练。
本书以林邦的副反应思想为基础,创新滴定分析理论,解决滴定分析的问题,统一“滴定”分析。研究“滴定”分析理论所采用的方法相同,所得结论的数学“模型”相同,实现“滴定”分析理论的统一,并用经典例题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分四章分别介绍配位滴定、沉淀滴定、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滴定,按照平衡、滴定原理、林邦滴定曲线方程的应用、终点误差、准确滴定的顺序展开。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分册介绍纳米孔材料的NMR表征、理论模拟以及吸附分离,包括纳米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介孔材料的理论模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气体吸附与分离的分子模拟、微孔分子筛材料的吸附与分离、介孔材料的吸附与分离以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吸附与分离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也可供化工、生物医药、环境、材料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厂矿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
本书以林邦的副反应思想为基础,创新滴定分析理论,解决滴定分析的问题,统一“滴定”分析。研究“滴定”分析理论所采用的方法相同,所得结论的数学“模型”相同,实现“滴定”分析理论的统一,并用经典例题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分四章分别介绍配位滴定、沉淀滴定、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滴定,按照平衡、滴定原理、林邦滴定曲线方程的应用、终点误差、准确滴定的顺序展开。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第二版)》是在版的基础上,保持以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为主线,兼顾基础与发展前沿并重的体系,总结本领域十年(2004~2013)来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幅更新与删改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再新增加“等级孔材料”与“金属有机与有机骨架多孔材料”两章。整体反映本领域的较新进展,新增十年(2004~2013)来的参考文献近千篇。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第二版)》有助于化学、化工、石油与煤加工科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科技领域从事产、学、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高校师生对本领域科学与应用上的新发展、研究前沿与重要方向有一个更为全面与系统的了解。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 ●砖, 我们的建筑材料; ●客厅里的神奇化学; ●厨房里的分子们;●浴室里的化学现象; ●床脚边的化学;●充满化学现象的花园等内容。全书通过简明易懂的文字及幽默有趣的方式, 采用漫画的形式,将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奇妙的化学作用为读者一一讲解: 通过“知识备忘录” 讲解基本的化学常识及化学现象原理; 通过“家庭小实验”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积极动手操作,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真不可思议”这一板块介绍了一些你不知道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件或现象。 内页插图: 拉希徳·马拉依(Rachid Mara.) 本书中涉及的所有实验都必须在成年人监督下进行。
耐高温聚合物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在现代高新技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从耐高温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出发,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各种耐高温聚合物的单体合成、聚合物制备方法及结构与性能表征。具体介绍了有机硅、有机磷、有机硼、有机氟等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二茂铁聚合物,以及含铝、锗、锡和砷的耐高温金属聚合物,对于研究比较成熟的聚酰亚胺、聚砜、聚苯并咪唑等耐高温工业聚合物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用性并重,可供材料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的科研、教学以及生产人员使用参考,对其他专业的有关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既包括经典的配位化学,又包括广义的配位化学。全书共分12章,前7章是配位化学基本性质和应用,包括配合物的成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光化学、磁化学等。后5章为经典配位化学发展,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有机金属骨架(MOF)等新型配合物在生命科学、绿色化学、分子器件、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生长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旨在使读者有坚实的配位化学基础和全面的配位化学知识,还能更上一层楼,有所创新。该书可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包括: ●砖, 我们的建筑材料; ●客厅里的神奇化学; ●厨房里的分子们;●浴室里的化学现象; ●床脚边的化学;●充满化学现象的花园等内容。全书通过简明易懂的文字及幽默有趣的方式, 采用漫画的形式,将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奇妙的化学作用为读者一一讲解: 通过“知识备忘录” 讲解基本的化学常识及化学现象原理; 通过“家庭小实验”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积极动手操作,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真不可思议”这一板块介绍了一些你不知道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件或现象。 内页插图: 拉希徳·马拉依(Rachid Mara.) 本书中涉及的所有实验都必须在成年人监督下进行。
本书全面介绍了化学元素周期系的发现与发展,从化学元素概念的产生开始,一步一步揭开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发展、早期化学元素原子量的测定、元素的分类过程、原子量与元素性质之间的规律探索,以及发现问题、修订,直至最终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书中对于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发展过程中一些细节性的史学故事,给予了细节性的描述,特别是在书中出现了化学元素周期系的发现人门捷列夫和迈尔等人的原始论说译文。这些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本书既是一本科学史话,也是一本科普读物,可供中学、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化学史爱好者阅读。
本书主要介绍了催化剂的分类及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性;过渡金属有机与配位化学基础;催化加氢;分子氧的活化和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活化与反应;氮分子的活化与固定;二氧化碳的活化与固定;低分子量烷烃的活化;烯烃的聚合等内容。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