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通考》由丁绪贤所著,全书共7编24章,前6编为断代化学通史,第7编为特别化学史,重点介绍实验化学及工业化学。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是我国部化学史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本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分册介绍纳米孔材料的NMR表征、理论模拟以及吸附分离,包括纳米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介孔材料的理论模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气体吸附与分离的分子模拟、微孔分子筛材料的吸附与分离、介孔材料的吸附与分离以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吸附与分离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也可供化工、生物医药、环境、材料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厂矿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不可思议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分上下册,系四色彩绘版科普读物。全书每一化学元素均配有据其特性及应用绘制的精美卡通图片,后罗列其化学学科知识要点,并着重突出该元素的个性特征及实际运用。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是一套集卡酷、创意、学科于一体的精品青少读物。 本册为《不可思议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由刘欣雨编著。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以指控系统(或火控系统)为核心的潜艇作战系统的基本结构,对潜艇指控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主要工作环节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及分析,并对潜艇攻击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潜艇火控系统几项核心功能--计算目标运动要素、计算占位方案及计算各种潜射武器射击(导引)诸元的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本书内容系统、完整、新颖,概念准确、清晰,具有通用性强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书对从事潜艇武器系统装备技术管理、论证,以及从事潜艇指控/火控设备和鱼雷武器设计、研制的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液晶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二三十年取得了的发展。本书系统介绍了液晶的发展历史、分类。相关物理概念、分子结构与性质、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等内容,也着重介绍了液晶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不仅讨论了液晶在显示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及不同显示模式对液晶材料的要求,还尽可能多地展示了液晶在非显示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并分别介绍了溶致液晶。盘状液晶、高分子液晶、超分子液晶及其研究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液晶与平板显示,新型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及相关专业的教材。
近年来,我国的氧基簇合物化学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氧基簇合物化学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由我国当前活跃在科研线的学者和专家撰写的,旨在反映近年来我国氧基簇合物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氧基簇合物化学主要结合撰稿专家们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介绍氧基簇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动态。在撰写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部分国外同行的工作也进行概述。全书包括过渡金属-氧簇化学、主族元素(包括主族金属和主族非金属)-氧簇化学、稀土-氧簇化学及氧基簇合物的理论化学与应用共4篇32章,基本覆盖目前氧基簇合物化学的研究范畴,交叉性强,反映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现状。氧基簇合物化学不仅阐明了氧基簇合物化学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学者的学术水平和我国氧基簇合物化学
《化学试剂标准汇编:基础标准和基准试剂卷(第3版)》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朱江编*的《基于醋酸纤维素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以纤维素衍生物——醋酸纤维素 为例,侧重介绍其与聚对二氧环己酮的接枝改性,合 成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并对其潜在的用途进行了 阐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醋酸纤维素—聚对二氧环己 酮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醋酸纤维素—聚对二氧 环己酮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及其结晶性能、醋酸纤维 素—聚对二氧环己酮接枝共聚物流变性能及其力学性 能、醋酸纤维素—聚对二氧环己酮接枝共聚物的降解 性能、醋酸纤维素—聚对二氧环己酮接枝共聚物空白 及载药微球等。 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 本值得学习研究的*作,可供从事材料、环境、生态 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液晶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二三十年取得了的发展。本书系统介绍了液晶的发展历史、分类。相关物理概念、分子结构与性质、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等内容,也着重介绍了液晶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不仅讨论了液晶在显示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及不同显示模式对液晶材料的要求,还尽可能多地展示了液晶在非显示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并分别介绍了溶致液晶。盘状液晶、高分子液晶、超分子液晶及其研究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液晶与平板显示,新型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及相关专业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