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应用基础》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际应用为目的,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该技术及其各种分技术的原理、仪器组成和测定技巧等。内容同时覆盖到测定条件的优化,测定噪声的判断和排除,仪器的维护保养及实验室的条件和安全注意事项。书中也尽可能地对商品化仪器和应用技术的一些新发展作了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应用基础》主要适用于各行业实际从事原子吸收分析工作的人员,也可供包括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在内的其他需要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人员参考。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删减,保持原手册10分册的基础上,拆分了其中3个分册成6册,最终形成13册。本分册内容更加精练、充实。第一篇基础知识,采用了近期新的原子量表,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元素分析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成就,精心编写了本书。书中共包括58种常见元素的分析方法,每种元素又包括多种不同领域运用的分析方法,共计250余种,涉及钢铁、水质、土壤、食品、矿物质等样品分析。本书实用性强,信息量大,许多是作者自己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可供机械制造、钢铁、矿石、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化验员及化学分析工作者参考。
《有机元素微量定量分析》总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分析实验室目前开展的所有常规测试项目所使用的方法。测试项目包括有机元素微量定量分析、微量和痕量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部分物理常数的测定等。有机元素微量定量分析作为该实验室的特色项目,除了介绍方法以外,还针对化学工作者的需求,对方法的适用性做了研究,并列举了实例来重点论述,以提高使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微量和痕量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部分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元素微量定量分析》详细地介绍了方法。 《有机元素微量定量分析》可作为从事有机元素微量定量分析的测试人员的工具书,也适用于分析化学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
本书全面地阐述和介绍了介电谱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以水为介质的化学和生物学体系中的应用;列举了经典的论文、综述及最近介电谱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进行了重点的解说和评述;概述了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本书还包含了相当多的有助于理解介电弛豫理论、介电谱测量和分析原理的示意图,介电谱解析的流程图以及典型实验的结果图,加上简捷的分析和精选的专著论文,都使得该书具有知识介绍和研究参考兼备之功能。本书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为对象,还可作为在化工、食品、农业以及卫生医疗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基础用书。
本书介绍了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定性分析中除介绍了经典的保留值定性的各种方法外,对近年来在色谱定性分析中越来越多使用的质谱和红外光谱的谱图解析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定量分析中除介绍了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外,对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定量分析结果的评价和表达方法作了较详细介绍。本书还对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常用的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作了介绍。最后对于保证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准确的优良实验室规范作了较详细介绍。与版相双,本书第二版增强了色谱峰纯度检验,色谱指纹图谱、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本书适于从事色谱分析实验的科技人员阅读。对广大工矿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色谱分析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非色谱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离子迁移谱(第2版)》介绍了IMS技术从19世纪到现在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讲述了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理论和强电场对离子运动的影响;讨论了决定IMS信号响应的物理和化学问题;介绍了IMS技术、IMS与色谱或质谱的联用技术;IMS技术在司法、军事和反恐、医疗和生物方面以及在工业、环境和其他特殊方面的应用;IMS技术在微生物和生物试剂检测方面的发展等。 《离子迁移谱(第2版)》是相关领域专家了解IMS技术最新发展状况的综述性的资料,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学生参考。
本手册精选了各种分析方法中常用和重要的化学数据和基本信息,全书主要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包括分析化学计量单位和基本常数、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重量分析及沉淀滴定法、常用分离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热分析法、实验室安全知识,共17章,编写主要以表格形式为主。本书可供大中专院校师生用作化学类课程教学科研的工具书,也是化学化工科技工作者的数据手册。
本书以基本的电分析化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在概述电分析化学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问答的方式以及大量的工作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局限性。主要内容包括离子选择电极、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计时电流法、极谱法、伏安分析法、流体动力学方法、光谱电化学方法以及电化学阻抗技术。此外还详细讨论了电极的处理以及电化学的数值模拟技术。全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电分析经学课程的或教学参考书,也适用于化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同时对于从事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亦具有的参考价值。
《分析化学原理》内容充实,以测定各类物质从常量组分至痕量组分,建立起系统的“量”的相关概念,内容涵盖了化学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法、光学分析法、分离分析法、质谱及其他分析法和化学计量学初步及分析过程六部分33章内容。《分析化学原理》对经典分析方法的内容进行了提炼压缩,对近年来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方法,如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毛细管电泳、测量的不确定度、生物质谱技术、微流控分析及成像分析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分析化学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理科化学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广大分析科研人员参考。
《煤的灰化学》是一部煤科学领域关于煤中无机组分热转化行为(煤的灰化学)的学术专著,集中了作者团队多年来在该方向上的科研成果,并参考了国内外的文献。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煤及灰渣中矿物质的组成和表征;第2章阐述热转化过程中矿物质的演化行为;第3章主要包括煤灰组成对熔融和黏温特性的影响、预测方法及二者的关系,典型煤种熔渣流体性质及调控机理,以及煤灰组成对灰沉积和结渣性的影响和预测;第4章介绍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相互作用;第5章介绍飞灰和灰渣的形成机理、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现状;第6章讨论煤性质与气化技术选择的关联性及煤种的调变方案。
本书对标准物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选择和使用作了系统的介绍。第1 ~3章是对标准物质属性的一般性论述,主要介绍标准物质的定义、分类、层级、实用性、制备过程中原料的选用、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方法、定值报告与证书、关于有证标准物质使用者的简单统计学知识等;第4 ~6章分别讨论了有证标准物质在仪器校准、分析数据准确性评价、方法确认中的应用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本书具有较大的使用参考价值,可供标准物质研制者(生产者)、分析测试工作者及有关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的学生及教师参考使用。
本书章简单介绍了作为光散射实验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第2和第3章分别描述了光散射仪器的组成以及都有哪些公司提供这些仪器;第4章是实验的制样方法;第5章篇幅占了本书的大半,讲述了24篇近年最精彩的光散射相关的文献,涵盖了光散射应用的各个领域;第6章是样品池和除尘过滤器的一些信息;的附录是一些推荐的进阶读物以及一些名词的中英文对照和重要物理量的名称、符号与缩写。本书适合各个层次的光散射使用者,从工厂中仅使用粒径分析仪的操作者到高校中能够自己拼装仪器的研究人员,都可以从本书及本书的引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实验经验。
拉曼光谱术已经是成熟的分析测试技术。本书简要阐述拉曼光谱的基本概念、仪器学和主要实验方法,着重于拉曼光谱在微观力学、材料学(聚合物、复合材料、碳、半导体和矿物质)、生物医学和药物学领域的应用。本书适合于上述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临床医师和高等学校师生阅读参考。
《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子光谱分析技术》分为7章,包括绪论、化学计量学方法、紫外 可见光谱、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若干问题的探讨。每章内容系统详尽,独立自成体系,又有相互联系,并各有侧重,涉及到了光谱理论、光谱与物质结构的相关关系、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技巧、工程化技术及其实际应用等诸多主题。书中既介绍了比较成熟的分子光谱实用技术,又反映出最新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其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工作成果和思考,同时又兼顾作为教学用书的系统性要求。因此,本书适合作为从事分析仪器、仪器分析、过程分析和过程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教材或参考书,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培训的教材。
本书对分析化学中标准物质的选择和使用以综合的形式作了介绍。第1~3章是一般性论述,主要讨论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标准和质量保证的需求、标准物质的定义、分类以及认定等共性问题;第4~7章分别讨论了标准物质在分析化学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第8章是与标准物质有关的国际组织的情况。 本书有较强的实用参考价值,可供分析测试工作者、分析测试实验室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的学生及教师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