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冰的基本物理性质、成冰作用、冰川的物质平衡等,涉及冰川学的主要方面,吸收外冰川学的精华。本书偏重于普通冰川学方向,主要介绍及论述冰川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冰川学者包括作者本人在内50年来积累的有创新性的成果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涉及冰川物理机制的某些公式省略了繁琐的数学推导,只介绍原理及主要结果。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书中附有大量图表及照片。为方便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附有大量中外文献目录。 本书主要对象为从事冰冻圈、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方面的科研、教学人员及有关的资源、环境部门设计、生产人员,特别针对上述方面的研究生、大学生,也可供出版、旅游、媒体及其经济管理等部门参考。
《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与中国2000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是一本反映现代大地测量确定区域似大地水淮面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技术的专著,基本内容包括:确定外部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理论;计算区域似大地水淮面采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和技术;介绍研制我国新一代似大地水淮面数值模型采用有地面重力数据,GPS水淮和卫星测高数据源、分布和质量、数据处理归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介绍和评述外确定大地水准面研究领域的发展背景和新进展,也包括专题研究成果,探讨了相关学术问题和学术观点。 《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与中国2000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完整和详实地分别给出确定陆地似大地水淮面和海洋测高大地水淮面的实用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为有关专业读者提供确定区域重力场的比较系统深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技
本图集借鉴联合国环境署的环境变化制图思想,以遥感影像为主体,辅以地图、图片、照片、表格、文字等,制作不同专题的环境变化图,直观、可视化表达环境变化中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以期为环境管理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易于理解的反映环境变化的科学证据和信息,建立起科学家、环境管理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纽带,增强公众对我国环境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保护意识。 本图集包括八大图组,即人口与环境序图、城镇化与城市扩展,湖泊环境变化,湿地环境变化,森林采伐、保护与恢复,土地沙化与荒漠化及其治理,重大工程影响,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工程物探手册》以水利水电工程物探为基础,全面介绍了工程物探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应用范围与条件、现场操作、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并以工程勘探、工程检测和工程监测中的探测目的和对象为主线,论述各种方法技术的适用性和、资料分析要点,并提供大量工程应用实例作为参考。手册内容全面,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工程物探手册》由5篇40章及相关录组成:篇地球与地球物理,为工程物探基础知识篇,共计4章;第2篇工程物探方法与技术,为工程物探方法技术篇,共计9章;第3篇工程勘探综合应用,为工程物探的勘探应用篇,共计9章;第4篇工程检测综合应用,为工程物探的工程检测应用篇,共计16章;第5篇工程监测综合应用,为工程物探的工程监测应用篇,共计2章。手册还提供了工程物探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及工程
云的观测是千千万万个观测站的基本观测项目,目测观云,始终是研究云的重要手段,云的观测技能仍然是观测人员的基本功。在云的观测业务工作中,云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积累和传承观测云天经验的宝典,是完善和规范观测云天方法的范本。对于提高观测人员的观测水平,保证云的观测资料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十分重要。一本好的云图,还能够集中反映出我国云天研究成果,体现气象科研水平,在向全社会普及气象知识方面也有极大的展示作用,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工作。 新版《中国云图》内容引用了我国近20年来对云的观测研究成果,是一本真正高水平的《中国云图》。精选的几百幅各类云天照片透射出我国云天观测科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科学与艺术美妙结合的匠心;云图的制作和编排更排更充分利用了新的技术手段,既满足气象观测
本书汇集了过去40年里,编者们在东起内蒙古赤峰,西至甘肃河西走廊,这样一个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空间范围内,所取得的与环境变迁问题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四编:编为“理论和方法”,这是后面三个部分的理论基础;第二编为“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研究”,第三编为“冀、辽、内蒙古交界及毗邻地区研究”,第四编为“河西走廊地区研究”,后三编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区域实证研究。理论部分的论文基本以发表时间的早晚为序,大致排出一个思想发展的脉络。实证部分的论文,则按地区分类,首先从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开始,然后是冀、辽、内蒙古交界及毗邻地区,最后是河西走廊地区。各个研究区域之内,或按时代,或按专题,再将论文加以分组。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及对农业生产和技术效率影响的研究;下篇主要是关于滏阳河流域及灌区的水资源核算和管理的研究补充。 本书主要回答了如下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权制度进行了哪些创新?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过程、趋势和特征是什么?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年均地下水位的影响如何?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有多高?产权制度的创新是否是决定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等。 本书适合水资源政策的制定者,水资源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研究生阅读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参考书。
《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分册之一。 本书是编者基于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以我国海洋开发和海防安全为背景,介绍海洋工程材料腐蚀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2章,重点介绍了海洋大气区 飞溅区 潮差区 全浸区和海泥区的海洋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深海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大气中高温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微生物环境腐蚀和生物污损的行为与机理,以及力学 电化学交互作用下的材料海洋环境应力腐蚀和磨损腐蚀行为与机理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促进节能减排为战略方针,立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地热领域**调查数据,查明了国内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及发展前景,尤其是我国地热发电潜力及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产业布局建议;提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对策,以及今后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建议,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按新的《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及《岩矿实验教学大纲》并结合《岩矿实验指导书》编制本图集,供油气勘查、油气开发专业学生教学使用,同时也供其它研究人员参考、借鉴、学习使用。其内容安排与沉积岩实验顺序一致,按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顺序编写,每幅照片配以说明。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以突出,如碎屑岩中的岩屑组分,是历次教学中学生难以辨别的难点,在此次图册中加以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