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跟踪卫星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由王正涛、姜卫平、晁定波所著,是一本反映卫星跟踪卫星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技术的专著,基本内容包括:卫星重力学所涉及的卫星轨道理论;星载GPS精密动力法定轨的概念和实用计算模型;基于GPS精密定轨的三类求解重力位模型的方法和实用算法,包括动力法、能量守恒法和加速度法;重力场模型现有各种数值解法及优化算法与技巧;GRACE卫星重力数据的组成和数据预处理算法及有关技术问题;卫星重力模型质量检验评价的准则和方法。本书还总结了卫星重力技术的发展阶段和现有研究成果,评述了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在现代大地测量发展及其与相关地球科学交叉研究中的作用,对实现确定1cm级精度大地水准面及相应地球重力场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卫星跟
湿地修复工程是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利用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使其恢复到较接近于受干扰前状态的工程。《湿地修复工程:上海大莲湖模式》根据上海大莲湖湿地修复工程的实践情况,划分为三篇,共列为十章,详细阐述了湿地修复工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湿地的本底调查、湿地修复的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效果的跟踪、监测、评估等。通过上海大莲湖湿地工程的实例,完整阐述了一个湿地修复工程实施的过程,提供了湿地修复工程建设的手资料,为以后类似的湿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湿地修复工程:上海大莲湖模式》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等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辅助,并可供各专业研究者参考。
本书收集了郭令智院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华南板块构造代表论文22篇。其主要内容是人们从海洋研究而诞生出中、新生代板块构造理论,他创造性地把它应用到华南前中生代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古板块构造研究中,提出了代表古老活动大陆国缘沟、弧、盆构造系的鉴定标志。由此认为,华南板块构造演化在总体上看,有从现今的西北向东南方向,由元古宙到新生代的演化趋势。此外,还特别专文论证了华南的江南地区元古宙沟、弧、盆构造系的岩石标志及其演化,把诞生于中、新生代的板块构造向前推进到元古宙。对于在造山带中经常发现有更老的“地质体”,与毗邻的地质演化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在本书的多篇文章中论证了地体构造,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板块构造的科学内家。在研究板块构造与造山带时,还讨论了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及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
《岩体动力变形与破坏的基本问题》利用力学、物理学、协同学等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岩体动力变形与破坏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岩体变形破坏的微观动力机理、岩体的强度理论、岩体的动力破坏规律及非平衡过程、岩体变形破坏的动力模型、爆炸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岩体的构造层次及其成因、岩体的构造层次及其力学行为、应力波对于地下坑道的动力作用、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时间过程、微粒子对于固体的超深侵彻机理。《岩体动力变形与破坏的基本问题》对时间因素及岩体的构造层次因素对于岩体动力变形破坏的影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独特的成果。《岩体动力变形与破坏的基本问题》可供矿业工程、岩土工程、防护工程、地下工程、地球物理学、固体力学等专业的师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师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