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对称思想和标度概念建立城市系统的理论模型,以期反映城市演化及其时空结构的一般规律。根据维数与空间的对应性,从时间、空间和等级三个角度将地理空间分为三种类型。基于三类空间,从宏观城市层面发展了刻画城市系统的标度定律,揭示城市系统演化现象背后的简单与复杂的数学联系和物理本质。 城市和城市体系是复杂的空间系统,分形是探索复杂性的有效工具。运用分形思想探索城市系统的空间复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读者对象包括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应用数学、社会物理、管理科学、分形理论、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
本书是迄今为止外系统研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学术专著。本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论述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和技术,生态需水,滨水景观,河流健康评价,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方法和典型设计。中篇论述了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的技术体系,内容包括:沈阳市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概况,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河流水系现状调查,湖泊水库现状调查,水质调查与评价,水生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水生态系统动态演变遥感调查,径流演变规律分析,河流健康评价,沈阳市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下篇论述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技术体系,内容包括:规划总则,生态需水及保障,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水质安全保障,湖泊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地下水保
《大气科学研究方法》收集了大气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些导致重大科技创新或转折性突破的经典案例,系统总结了这些案例中科学思维的突破、技术或工具的创新,归纳成可供借鉴和运用的大气科学研究方法。特别着重剖析了在大气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案例,如Rosy波(罗斯贝波)的发现、Lorenz(洛伦茨)混沌理论的提出等。其内容涉及大气探测技术方法、天气预报发展过程、数值天气预报及其理论基础、气候系统概念、海气相互作用、短期气候预测、全球变暖、非线性及可预报性研究等。
《潮间带调查方法与实践》是中国在潮间带调查、样品采集及分析方面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潮间带调查及分析方法。全书共8章,分别介绍了潮问带基本情况、生物调查、水质调查、沉积物调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潮间带调查工具及安全等。《潮间带调查方法与实践》不仅可以为我国潮间带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可以推进潮间带学科的发展。
本书对103个工程1174组岩基抗剪强度试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编,除给出了各工程的概况、地质背景、试验段的地质条件外,还逐组给出了各组试验采用的试验方法、试件尺寸、试验时各级加载的正应力和剪应力以及各试块剪切面情况的具体描述,尽量保持了试验条件的客观性和试验数据的原始性。这些资料来源十分广泛,时间跨度很大,不仅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而且包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部分资料以及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大多数岩类,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对水利、水电、土木、交通和采矿等工程中岩基抗剪强度参数的取值研究具有宝贵的类比、借鉴价值。同时,本书还在上述资料整编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概率、数理统计理论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抗剪强度试验成果,来科学、合理地解决岩基抗剪强度参数的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许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煤矿开采引起水资源破坏,并严重制约着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柳塔矿区是神府一东胜煤田特大型矿井之一,年产6Mt,而矿井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地下水资源位于煤层顶板含水层中,因此,探索与研究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护水资源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大柳塔及神府一东胜煤田乃至北方干旱地区的“采煤保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大柳塔采煤条件下煤层顶板含水层变化规律分析人手,利用室内模拟、野外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成果,对含水层结构变化与地下水渗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煤层顶板含水层再造”的概念,并总结出利用“含水层再造”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新的观点、方法和理论,为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煤矿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一种新
《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系我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专项的分析研究成果,是一部关于我国山东半岛海岸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海洋地质等的综合地质专著。 《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共分八章。前七章详细论述了山东半岛海岸带海域沉积动力特征、海岸带沉积演化、浅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海岸带侵蚀淤积、海岸带水文地质、海岸带工程地质、海岸带地质灾害等,第八章重点综合分析和评价了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此外,书中含有20多幅成果图,包括山东半岛海岸带基础性图件(1:50万)、莱州湾海岸带基础性图件(1:25万)和应用性图件(1:10万)。 《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环境,实现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好地质调查、监测和综合研究提供新
目前,外正在推广使用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从事气象教学、科研以及天气预报、专业气象服务的有关人员,为了能够使用好这一先进天气雷达的资料与应用产品,迫切需要一本水平适中且可以按照需要选读有关章节的书籍。为此,作者编著了既有理论分析,又侧重实际应用的《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和应用》。该书共分10章,分别为绪论、雷达气象基础简介、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与新的物理量、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的质量控制与预处理、双线偏振雷达探测小椭球粒子群的雷达气象方程、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的应用、双线偏振物理量在强对流天气及预报中的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回波分析及风场反演、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结构及功能、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性能指标与实现。
由高金耀、刘保华等编著的《中国近海海洋--海洋地球物理》通过大量重、磁、震数据资料的融合处理和反演解释,依据中国近海及东部大陆重、磁异常和地震地层的分布规律,面向我国近海海底地质构造环境,重点研究海陆断裂构造之间的关联性、近海隆起构造的南北差异性、近海裂陷作用与隆起挤压构造的耦合性、不同裂陷作用的特点、凹陷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和新构造活动特点及其他们对油气资源分布、环境变化的制约作用。与之配套出版的还有《中国近海海洋图集——海洋地球物理》。 本书可为从事和关心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工程及灾害地质调查评价、海域使用规划论证、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管理等部门工作人员及有关海洋科学及工程的大专院校师牛参阅。
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入手,围绕固相下的矿物反应、地幔结构、各种地质环境中岩浆的形成、熔体结构特征以及矿物结晶动力学等方面,介绍实验证实的岩石成因理论。本书可作为教材,也可供地质、地球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是采用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以构造控盆、盆控相、相控岩石组合分析为主线,通过全面系统收集分析前人资料,系统总结全国各省级和大区级成矿北京调查研究的相关成果,并针对中国沉积大地构造编图中突显的重大关键地质问题,选择关键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500000)/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说明书。通过编图何综合研究工作,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沉积大地构造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为中国大地构造和成矿地质背静提供了重要新信息和新依据。 《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500000)/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可供地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相关工作者参考。
本书介绍了利用卫星数据反演海洋物理和生物的特性,给出了在海洋方面应用的例子,描绘了众多国家的及国际的卫星海洋学计划,回顺了过去20年的成就,总结了现状并展望了直到2019年的汁划。本书涵盖了辐射传输、海洋表面特性、卫星轨道、仪器与方法、生物特性的可见光遥感、红外海表温度反演、被动微波遥感测量、散射计风场反演、高度计和SAR观测等。同时讨论了新的技术,如极化被动微波辐射汁、SARS、干涉雷达高度汁和海面盐度反演等。 本书可以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小科生的卫星海洋学科书,也可以作为利用卫星数据从事海洋研究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