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项目的实施讲述基于MapX技术的地理信息与定位系统的实现过程。全书共分16章。章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建立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方案和开发技术选型。第2章讲述基于多层分布式的体系架构及其相应的基于标准组件模式的应用服务器的开发。第3章建立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第4章重点讲述GpsOne定位方式的特点、流程和通信接口协议。第5章以第4章的通信协议为基础,实现定位通信服务器的设计开发。第6章讲述如何通过主叫号码截取的方式获得主动触发定位号码及数据传输。第7章讲述局端应用服务器定位通信子线程的设计和实现。第8章介绍MapX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与开发语言进行集成。第9~14章作为本书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的实现过程。这其中,为了提高大数据量图元的生成效率,本书引入了开源的Mitab技术,解决了常规MapX方法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测量学教程》是高等学校测绘及非测绘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十四章,章至第九章是基础部分,包括绪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经纬仪及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平面控制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地形图测绘;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为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的选学部分,包括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道桥工程测量、管线工程测量、地形绘图。 《测量学教程》主要适用于测绘工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资源勘察工程、土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土地管理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函授大学、职业大学、网络教育及自学者的教材,同时,也可作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重点介绍了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工程实地测设以及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等内容,最后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与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全站仪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能见度测量技术100问》面向气象行业广大研发和使用人员,力图把大气探测理论基础和大气探测仪器构造技术,以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形式,奉献给读者,旨在抛砖引玉。能见度测量仪的型号多种多样,构造技术千差万别。《能见度测量技术100问》采用典型例举方法,希望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本书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着手,全面阐述3S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集成应用技术,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使读者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是在总结近几年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作者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DInSAR,获取地面缓慢形变信息的研究成果。《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详细阐述了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DInSAR方法的原理、技术处理流程,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相干目标点的选择、网络建立、线性形变反演模型、形变速率增量集成等。并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该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阐述了集成相干目标DInSAR处理模块的CAESAR—XInSAR软件平台的有关功能。 《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内容新颖,涉及InSAR的发展前沿,可供从事遥感、测绘、地球物理、林业及其他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和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
《ArcGIS开发宝典---从入门到精通》是为适应当前我国ArcGIS应用开发需要而编写的一本面向不同层次的开发指导教程。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cGIS初、中、高级应用开发方法,提供了大量VC++、Delphi、Java、VB、C#、.开发实例。本书快速入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程分四部分,由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构成。部分介绍准备知识和简单开发,第二、三部分是教程的主体,分别介绍桌面/嵌入式GIS开发和GIS服务开发,第四部分力求全面介绍各种开发手段,并提供实际应用系统的实现实例。四个部分可以视为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的ArcGIS应用开发。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建立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坐标框架,重点介绍我国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与框架实现,包括200O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平差方法、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方法等。同时针对大地测量框架实现的多源技术手段,介绍了国际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和实现方法、国际ITRF综合处理及实现方法。结合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参考框架动态维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包括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点稳定性分析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线性动态维持和非线性动态维持方法。 为便于读者理解,《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引用了大量的天文大地网及GNSS大地测量数据计算、分析及方法比较实例,可作为测绘专业学生、
《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系统讲述网络时代来临之后,给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和可视化发生的背 景。《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划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地图的背景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位置、属性和时间三要素;第三部分讨论地图的应用,阐述地图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相关问题和决策支持。
《遥感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教程》是作者在长期的遥感教学和遥感科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结而编写的。既有符合《遥感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课程实验要求的内容和详尽的实验编排,又有接近遥感科研活动实战的技术方法。教材着眼于强化学生的遥感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遥感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教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部分共计23个实验,即遥感图像软件和遥感数据的认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遥感图像的分类、遥感图像的空间建模、遥感图像的判译。每一个实验既独立义前后响应,表现为每一个实验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群,目的性很强;前后实验的组织安排是系统化的,前面实验的输出即为后面实验的输人数据。同时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当今遥感数据、遥感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
本书系统、透彻地阐述了GPS及其接收机设计的各项相关内容,包括GPS信号结构、时空坐标系、测量值、定位原理、卡尔曼滤波、接收机的射频前端、信号捕获和信号跟踪。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差分精密定位、GPS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和地图匹配三方面GPS应用技术,并对多路径、电磁干扰、互相关干扰、高灵敏度GPS、辅助GPS等关键课题做了论述。本书理论分析清晰,实用性强,并且内容力求反映近些年来出现的GPS技术和成果。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材参考书。也是所有与GPS等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接收机设计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都应当配备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测量平差基础》是根据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制定的编写规划,针对高职高专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而编写的。全书共分五章,内容主要包括:测量误差理论、测量平差方法、测量平差应用、误差椭圆、测量平差计算方法介绍。
遥感地质调查已经进入高分时代。本书以地质调查项目“西部重要成矿区带遥感找矿异常提取与应用研究”、“重要成矿带遥感综合调查综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不同尺度遥感地质解译的内容和方法、蚀变信息遥感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综合研究与成矿预测等多个方面,以大量实例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地质调查的相关技术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层次、多数据源的现代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可供从事遥感、地质工作的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讲述常规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常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选点、造标、埋石,全站仪、水准仪结构及其观测操作方法,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及控制网的外业计算和控制网平差。书中内容注重了与时代的同步。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测绘专业或测绘有关专业学生作控制测量学教材使用,也可供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情况,重点对位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位置信息服务在几个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适用于从事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人员;同时也可作为与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作者在总结多年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构成、产业现状等,并从定位、导航、授时、通信等方面阐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应用。本书介绍了基于北斗兼容技术的硬件系统,包括天线、芯片、板卡和RTK产品;讨论了多模GNSS定位原理与基础模型、网络RTK及高精度定位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实时差分技术、后处理差分技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等;描述了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及人才工程的现状并从技术产品、行业应用及国家战略等方面做了总结与展望。
《GPS定位测量(第2版)》共分10章,主要内容有:绪论,GPS定位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定位系统与GPS信号,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定位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GPS定位测量的设计与实施,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GPS实时动态定位原理,GPS接收机的选择和使用,GP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 《GPS定位测量(第2版)》主要供高职高专院校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工程地质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以上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我国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和产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至今已经形成规模的产业。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业界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也提出过许多建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研究》通过问卷和企业走访的方式,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通过大量典型实况调研和专家座谈的方式,就我国地理信息资源产权、市场运行特征、地理信息安全和标准化与资源共享等问题,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还对国外同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研究》从理论上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信息资源产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产业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市场机制、地理信息安全,以及地理信息标准化等至关产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进行
祁向前主编的《地图学原理》主要介绍关于现代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从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符号、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制图综合理论、地图的应用等内容,几乎包括了现代地图学的内容。本书注重原理的讲述,同时兼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启发式教学和自学。《地图学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建筑、水利、农林、环保、交通、旅游、、生态学、园林等方面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人员参考和自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坐标系、回声测深相关的水声学与水声技术等原理性知识,海洋定位与导航技术、船载声呐测深及底质探测技术、机载LiDAR测深技术,水下地形测量主要误差来源及改正技术,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并从工程角度上叙述了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的组织实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测绘、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海洋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