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对称思想和标度概念建立城市系统的理论模型,以期反映城市演化及其时空结构的一般规律。根据维数与空间的对应性,从时间、空间和等级三个角度将地理空间分为三种类型。基于三类空间,从宏观城市层面发展了刻画城市系统的标度定律,揭示城市系统演化现象背后的简单与复杂的数学联系和物理本质。 城市和城市体系是复杂的空间系统,分形是探索复杂性的有效工具。运用分形思想探索城市系统的空间复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读者对象包括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应用数学、社会物理、管理科学、分形理论、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点,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抽样方法广泛运用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调查之中。相对于普查,抽样调查具有费用低、速度快等特点。本书介绍了经典抽样、考虑空间关系的空间抽样和Kriging 估计等理论。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各主要抽样模型的实际运用步骤。阅读本书只需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即可。 本书供地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在抽样调查、统计推断和监测网优化设计中使用参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轨道确定》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轨道确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总结、对比了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精密定轨方法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单系统精密定轨、多系统融合精密定轨、精密定轨后处理、低轨道地球卫星辅助北斗卫星精密定轨,以及实时轨道确定等方面对北斗卫星精密定轨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轨道确定》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地测量、导航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为从事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特别是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线,是严格适应断裂构造而发育的一条构造河谷。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地质现象复杂,地层发育多样。本书根据近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将该缝合带的地层划归于日喀则、拉孜-萨嘎、仲巴-札达和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对各区不同类型地层做了详细描述,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并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古生物地理演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缝合带闭合的地层学证据。
本书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GNSS高精度定位的基本概况和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尝试,本书略写同类型书籍中常见的空间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程内容,避免与现有的教科书雷同。同时,本书从物理、通讯和地球物理的角度,以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为起点,推导并介绍GNSS电磁波信号的基本特征和传播介质的影响,阐述GNSS信号及系统误差的物理机制。同时介绍接收机内部捕获、跟踪和提取GNSS信号的系统设计,输出数据的压缩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阐述GNSS高精度定位和定向测姿原理,以及数据分析中比较前沿的算法。
由苏奋振、李德仁等著的《海岸带遥感评估》针对海岸带独特的地表形态、结构、格局和过程,融合高分辨率遥感的技术特点,创建海岸带遥感独特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方法,旨在打通海岸带与遥感的学科壁垒,使海岸带与遥感融合并重,相互不可或缺,以区别于遥感技术在海岸带中的应用或利用遥感技术的海岸带分析等一主一附的技术方法路线。全书分海岸带遥感调查、海岸带遥感分析和海岸带遥感评估模型三篇。海岸带遥感调查篇探讨海岸带遥感的分类体系、信息提取和制图方法;海岸带遥感分析篇则以我国大陆海岸30年变化为核心,探讨海岸带遥感分析中的典型形态特征分析方法和要素组成特征分析方法;海岸带遥感评估篇则创建海岸带遥感评估物理模型,探究海岸带与人力的相互作用及其累积效应与过程。 本书可供海洋、地理、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s)概念的提出已有10多年的时间。自Dennis AKos于1997年次对基于软件无线电的GPS系统进行了完整论述,几个研究小组已分别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出版一本更新的书来介绍GPS系统软件接收机的研究成果的时机已成熟,同时介绍即将投入使用的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GPS系统和伽利略系统同属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s)概念的提出已有10多年的时间。自Dennis AKos于1997年次对基于软件无线电的GPS系统进行了完整论述,几个研究小组已分别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出版一本更新的书来介绍GPS系统软件接收机的研究成果的时机已成熟,同时介绍即将投入使用的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GPS系统和伽利略系统同属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数字地貌遥感解析与制图》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共分五章,详细论述了数字地貌及地貌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地貌分类方法,阐述了中国陆地地貌数值分类体系和海底地貌分类系统,基于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的数字地貌解析技术体系,数字地貌解析基础、地貌遥感解译标志、数字高程数据处理与地貌解析技术方法、地貌数据的质量检查与集成等。下篇为中国1:100万地貌图制图研究,共分六章,讨论了地貌制图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地貌制图规范,构建了包括基础地理底图库、颜色库、符号库等的中国地貌图例系统,完成了基于MapGIS软件的陆地和海底分幅地貌制图和印刷。最后为附件,包括数字地貌的编码体系,陆地和海底地貌的成因形态与结构表,中国1:100万地貌图图例系统以及基础底图类型等。 《数字地貌遥感解析与制图》可供广大地球信息科学领域,从事地貌
本书通过总结GIS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大量现场实际案例,介绍了GIS设备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的原理、方法及改进方向,以便提高GIS设备及电网的运行质量。 本书共4章,主要内容包括GIS设备基本概况及应用,GIS设备运行维护,GIS设备异常及故障处理,GIS设备故障处理案例分析。
《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原理》共七篇计18章,系统地阐述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理论体系。篇为概述,主要介绍不确定性的相关来源与概念,以及不确定性理论的数学理论基础。第二篇阐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模型,包括空间数据位置不确定性模型、属性不确定性建模以及位置与属性不确定性综合模型。第三篇介绍空间模型不确定性建模。第四篇讲述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建模,包括叠置分析位置不确定性建模、缓冲区分析位置不确定性建模和线简化位置不确定性建模。第五、六篇分别给出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和空间数据质量信息表达。第七篇总结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