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带与金属矿床之间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但成矿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剪切带型矿床成矿的岩石构造环境及力化学过程》选取典型的金属矿床,以湘东钨锡矿床和胶东等金矿床为例,从岩石构造环境角度出发,对成矿元素析出沉淀的力化学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多期岩体-热液流体-构造剪切-脆性破裂(R,R′,T)-应力骤降-流体闪蒸-元素析出”的成矿模式。
《重庆地震研究暨》是在编制《重庆1:50万地震构造图》文字说明基础上,进一步编纂、汇集重庆20余年积累的地质、地震地质、地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反映了重庆地震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共分八章和三个附录,分别介绍重庆地域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地震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震害、震例和地震目录等。全面地分析、归纳概括了重庆地震学科的基础特征,研究程度和现状。 《重庆地震研究暨》可供从事地震、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工程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作者承担国家国防科工局“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西北地区黏土岩地段筛选与评价研究”项目“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黏土岩预选地段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课题的成果总结。主要介绍作者在内蒙古塔木素和苏宏图两个高放废物黏土岩预选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在对区域重磁数据处理圈定预选区断裂构造展布的基础上,开展地球电磁法探测,查明目标黏土岩层空间分布及形态,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黏土岩场址筛选和评价提供依据。
本书介绍了环境同位素、有关历史、早期的发展以及同位素分馏的基础理论。阐述了整个水文循环过程中2H和18O分馏,探讨了降水和地下水中的同位素示踪、自然环境和污染下溶质的来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位素示踪问题。详细介绍了现代地下水和古地下水的测年方法,并利用研究实例阐述了这些测年方法的综合使用。 为查阅方便,本书将一些重要的温度-分馏方程进行了汇编。本书对我国从事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和应用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中国震例(2007-2010)》科学总结系列丛书是研究地震和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科学资料,详细收录每年度5级以上(个别有典型代表性的4级多)地震的震例总结研究报告。每个报告包括摘要、前言、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及震害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监测台网及前兆异常、异常特征分析、应急响应和抗震设防、工作总结与讨论等内容。是以地震前兆异常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成果,信息量大、图表丰富,便于查问及对比研究。
《中国震例》系列丛书是研究地震和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科学资料。1988、1990、1999、2000、2002、2003、2008、2014、2018、2019、2021、2022年陆续出版了《中国震例》1~18册,合计收录1966~2018年发生的388次地震共333篇震例总结研究报告。本册(9册)共收录2019年发生的16次地震共12篇震例总结报告。每个报告大体包括摘要、前言、测震台网及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及震害、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主破裂面、观测台网及前兆异常、前兆异常特征分析、应急响应和抗震设防工作、总结与讨论等基本内容。本书是以地震前兆异常为主的系统的、规范化的震例研究成果,文字简明、图表清晰,便于查询、对比和分析研究。 本书可供地震预测预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工程地震、震害防御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地震灾害管理专家学者、大专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