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认识珠峰 科考珠峰 攀登珠峰 测量珠峰 保护珠峰 五个篇章,全景呈现珠峰的壮美与神奇,再现了珠峰历次科学考察、登山、高程测量的艰辛历程,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可以增进人们对珠峰及青藏高原的认知、推进地球第三极保护。书中首度系统展示了我国6次珠峰地区大型综合科考、2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成果;详细绘制了18条人类成功登顶珠峰路线,解读了从北坡登顶珠峰的路线及营地,沉浸式呈现攀登珠峰全过程;讲述了珠峰高程数字的故事,介绍了中国制造的首次登顶珠峰的测量仪器及原理。采用大幅面超长拉页等新颖独特的装帧设计,以大量摄影图片、手绘插图、专业地图及信息图表,以及音频、视频、VR三维地图融媒体延伸阅读,为读者带来一场珠峰知识盛宴和全新的阅读体验。希望通过本书,共同感受地
本书介绍了药山的自然地理、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药山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内容,涵盖了天文、气象、地理、地质、土壤、生物、水文等学科。该书资料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真实地绘出了药山的雄奇壮观、秀美风光、丰盛资源,前景广阔的外观和内含。
本书共6章,系统阐述了地温场与大地热流、地热源、地热异常、地热系统类型等基本概念;论述了大地热流的测试原理、岩石热导率和地温梯度的测试与确定方法,岩石热导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地热源的类型,地热异常的表现形式;详细推导出地热传导与对流的控制方程,给出所涉及参数的意义和经验数据;总结了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利用钻孔测温确定地温的方法;探索出用钻井液温度计算地温梯度的函数式;阐述了地热模型研究和地热资源评价的具体方法;介绍了地热资源分布特征以及地热地质调查、遥感地热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热钻探等地热勘探方法。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科学地布孔打井、管理地热田,从而解决好生产实践中常见的难题。
本书分为张量分析、弹性力学、弹性波理论部分。在张量分析部分,从近世代数、流形的基本概念出发,帮助读者认识张量的本质属性;张量分量及其运算则在一般的仿射坐标系下进行讨论。在弹性力学部分,应用张量表述,推导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边值问题及其解。弹性波理论部分是弹性力学问题位移方程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涉及均匀介质中的弹性波,包括球面波、平面波以及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等内容。
2005年3月21日,阿克苏河流域管理处决定编纂《阿克苏河流域志》,向阿克苏河流域管理处成立50周年献礼。成立以处长张文剑为组长、处总支书记王建春、副总工程师崔智为副组长的《阿克苏流域志》编纂领导小组。下设编纂办公室,崔智任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聘请《温宿县志》、《阿克苏地区经济贸易志》、《阿克苏地区人大志》主编王用为《阿克苏河流域志》主编、《阿克苏河流域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
针对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书结合中国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热红外遥感基础以及热红外信息探测、信息模型、定量反演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学科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应用成果,包括热红外遥感在我国的攀登计划和重大基础研究计划(G2000077900)中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要成果。 全书共9章,其中第1至4章为热红外遥感基础、仪器、模型和信息定量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第5至9章为热红外遥感在中国的应用,分别总结了热红外遥感在农田蒸散的定量遥感监测,土壤水分与干旱的遥感监测,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森林和草原火灾的遥感监测,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读者对象:从事遥感科技研究、遥感项目规划管理、遥感应用,以及数字城市和数字工程建设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高校遥感和GIS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西昌地震碑林博物馆保存的近百通地震碑刻,详细而又多角度记载了西昌地区明代嘉靖,清代雍正,道光年间的三次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以及受灾状况,是综合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史、地质学和考古学的一批重要资料,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西昌地震碑林是四川33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颇有特色的一处。收藏和陈列在西昌地震碑林中的91通地震碑刻,详细地记载了西昌历史上明代嘉靖十五年和清代雍正十年、道光三十年间发生的三次大地震的有关史实。这些碑刻对三次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以及地震对房屋、城垣、水利设施造成的损害和人员受到的伤亡情况都有着详细的记录。根据地震碑刻的分布,还可以对每次地震的震中、受震范围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西昌地震碑林是考古学与地质学、地震学综合研究的成果,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
《海陆的起源》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开创地球学史上新纪元的经典论著。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今日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区大陆在古生代时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破裂成了数个板块,从而导致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的出现,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大洲、岛屿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海洋在气候中扮演的角色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越来越重要,因此,保护海洋也变得更加重要。怎样对海洋历史和生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海洋呢?在本书中,我们尝试将人类活动与海洋自身紧密联系起来,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类在逐步探索和开发海洋的历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海洋。
《江苏省基本水情手册》是在全面查清了江苏省江河水系基本情况,查明了水利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能力,摸清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的基本上,将普查成果核心内容进行汇编,形成了江苏省基本水情手册。
本书中所有的机器人都是以PVC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是“低成本、易实现”的一项机器人DIY活动。这本教程适用于初学的小创客,书中详细介绍了制作PVC机器人的基本过程,还有各类机器人独特的原理解释与分析。教程采用图文并茂甚至是以图片为主的“看图说话”方式,力求更清晰明了和通俗易懂,使小创客们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并能够完成机器人的制作。
高速岩层屏蔽区的岩下地震成像一直是地震勘探中的难题。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情况,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地震采集处理方法。本书以在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北部火成岩发育区进行的广角—转换波地震勘探方法攻关为例,全面介绍了陵北地区的广角—转换波地震勘探方法攻关的成果和认识,包括研究区的地震地质情况分析以及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根本原因、广角—转换波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地震采集方法设计论证、地震采集的各种因素选择、三分量表层结构调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比较和论证、特色软件模块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介绍了有关外高速岩层屏蔽区的岩下地震成像的部分方法,希望能给针对火成岩发育区进行地震攻关的同行们提供些借鉴和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大气辐射传输及其算法的编著。它重点介绍了目前外应用广泛的LOWTRAN 7,MODTRAN和DRT三种算法软件,具体地给出了使用说明和一些有指导性的应用实例。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那些在遥感、目标特性识别及大气辐射传输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及工程设计人员,对于有关专业的师生也有的参考价值。
是环境的变化诱发了天气的发生吗?龙卷风是怎样卷起了一个婴孩又将他毫发无损地送回地面?是沙漠的地理位置增加了它发生尘暴的风险吗?《天气》以惊人丰富的细节以及海量的高清图片,描绘并检视了这个星球上 破坏力的各种灾害,包括空气质量恶化、热浪、寒潮、暴雨、暴雪、冰雹、沙尘暴、飓风、龙卷风、洪水、干旱、山火、火山爆发及全球变暖,并以真实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为线索,解释了整个气象系统的运作方式。
在甘肃金川矿区,西藏罗布莎、泽当、当穷、普兰、东坡等蛇绿岩体,在云南腾冲、山东莱阳盆地等地进行了大地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射地震与地震层析方法、地面重力和磁法探测,并结合航空磁测资料进行了地质解释,《沿雅鲁藏布江含铬蛇绿岩体金川铜镍矿区、腾冲火山盆地深部结构的地球物理研究》由地质研究紧密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了含矿岩体的深部物理特征和构造图像,为铜镍矿、铬铁找矿和深部构造特征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