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化学》正式出版后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响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北京、南京、中国科学技术、南京气象学院、成都气象学院等许多都用此书作为研究生或主要参考书。大气化学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作者和他的学生们也取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作者决定再版时能够把这些新的进展反映出来。《大气化学》第2版保留了原版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除修改了原书中个别印刷错误外,对一些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更新,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大部分是作者和他的学生们近几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部科学专著,也是一部雷电百科全书,全面描述了与雷电相关各个方面的综合知识。主要包括雷电研究历史、雷电特征、雷暴云电荷结构、各种类型雷电、人工引雷、雷电产生氮氧化物、闪电定位系统、雷电危害和雷电防护等内容。本书用很大篇幅的章节详细描述了下行负地闪及其各个阶段特征,重点在于描述雷电的整体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各个子过程。除了下行负地闪外,书中还分章节细致描述了正闪、双极性闪电、云闪、上行闪电、日本冬季雷电和球形闪电。作者Rakov教授和Uman教授提供了大量闪电照片以及雷暴云、先导、回击的电流和电场等实测数据。人工引雷章节中包括带有接地导线的小火箭穿过雷暴云从而引发雷电和其他引雷方法,这些实验为研究和分析自然闪电提供了便利。本书还包括雷电电磁波的传播,雷电对于人和动物的危害以及其他行星
本书在系统观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型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新垦地区大气气溶胶的辐射特性。本书依据以气溶胶辐射特性为核心的“闭合实验”方案,精心组织了对大气气溶胶物理一化学一光学特性的综合观测,细致介绍了仪器特性和数据资料处理等。基于该观测资料,本书采用了一套系统数值模型方法,对观测地区气溶胶中元素碳混合状态、颗粒物吸湿增长特性及其对气溶胶辐射特性和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解析出当地气溶胶光学污染的化学贡献率。本书对珠江三角洲新垦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深化了对该区域细粒子及其环境效应的科学认识,在方法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上也有独到之处。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和气候研究专业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英文对照
四川唐家河重量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以(Ailuropodamelanoleuca)、(Budorcataxicolor)、川(Rhinopithecusroxellanae)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本书分为十七章,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的种类与分布,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云降水物理研究》介绍了著者有关中国云降水物理过程宏观、微观特征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层状云宏微观结构;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滴谱特征;观测和模拟的积层混合云形成过程;冰雹微物理结构、谱特征及生长条件;强对流降水宏微观结构;雷电发生频次及起电机理。这些内容有利于读者系统、深入地认识中国云降水物理过程及相应物理机制,为中国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等提供了科学基础。《云降水物理研究》适用于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天气分析和预报等专业领域,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大气湍流的随机扰动严重地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基于自适应光学的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技术研究》对湍流效应的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图像复原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张丽娟、李东明、杨进华、王珺楠、李超然著的《基于自适应光学的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技术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自适应光学图像复原问题:一是研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构成及光学成像原理,提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改进及仿真,实现自适应光学图像波前畸变的实时补偿或校正;二是研究经AO校正后的自适应光学图像复原理论及算法。主要内容包括湍流对成像影响的分析与仿真、自适应光学系统与波前复原方法、基于小波域的Contourlet变换的自适应光学图像去噪算法、基于帧选择技术和极大似然估计的自适应光学图像多帧联合去卷积算法、与正则化相结合的改进期望值大
《雷电物理学》对近十多年来雷电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对早期在雷电研究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科学事件和探测技术进行了回顾。主要内容包括雷暴云电荷结构和起电机制,负地闪放电物理过程,正地闪、云闪和其他类型闪电,人工引发雷电、雷电探测和定位技术,雷电的天气气候学特征,雷暴云上方的中高层大气瞬态发光事件,以及雷暴或雷电诱发的高能辐射现象等。 《雷电物理学》是雷电研究人员或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作为雷电科学、大气科学、绝缘与高电压等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是从事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