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千千万万物种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来说,气候变化无疑是一道催命符。 本书作者系新闻记者,他历尽艰辛,万里行程,足迹遍布欧亚非。从达尔富尔种族屠杀到北极圈冰川融化,从佛罗里达珊瑚礁群死亡到沿海岛城深陷萧条,从卡特里娜风灾到新奥尔良保险费用激增,从意大利海龟生态恶化到发达国家移民风潮……他藉由对过去、现在、未来事件的深入探访,以及对气候灾难现场的手报导,向我们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超越环境与天灾,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保险业、酿酒业、航运业,就连公共卫生、地方选举等等,都和气候变化脱不了关系。 纷纷扰扰的哥本哈根大会已落下帷幕,而气候变化的警钟却长呜不止。气候变化并非遥不可及的明日之事,而是息息相关的切肤之痛。如果不思改变,我们终将自食恶果。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的气象科普图书。它以儿童的视角看气象、学气象、用气象,介绍了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以及与节气对应的农事、民俗、饮食、花信及民俗传说等,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串联起来,通过深入浅出、删繁就简地讲述,将万千气象知识融于图画之中,使得本书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单调为多彩,化僵硬为鲜活。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性可读性统一:作者既是气象方面的专家又具有丰富的科普经验,注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阐述科学原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页面排版时尚新颖:书中的每个知识点、每一个页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页面中的每幅图都有它丰富的含义,每一个页面都值得读者认真分析和细品,图文编排珠联璧合。内文色彩自然协调:本书色彩丰富,色彩紧随季节变化,增强了色彩与内容的相关性、融合性、协
本书题材为文化,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民间谚语、诗词鉴赏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带领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翻译,促进广大读者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具有的出版价值。
本书的主要内容旨在介绍龙卷风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其他自然灾害,龙卷风在中国发生频率不算太高,这也导致龙卷风灾害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的重视不够,没有单独的预警机制,被归于气象灾害预警当中。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龙卷风无法预报,只能预警,虽然准确率有限,但是提前预警可以为民众争取一定的躲避时间。研究龙卷风的预警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的具体包括:龙卷风的数值建模、龙卷风涡旋动力学研究、龙卷风涡旋相似性、龙卷风的雷诺数影响、龙卷风的亚临界涡破裂、粗糙度和龙卷风平移影响、龙卷风诱导的气动力、以及龙卷风引起的飞掷物特性等章节,适合从事气象等特异风灾的防灾减灾专业的科研人员与研究生阅读。
正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上下6000年的故事,也正是气候变化正威胁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气候变化是一场危机,但也是一场可以解决的危机。本书围绕气候变化的历史,从地球初生时黯淡的太阳开始,历经冰雪地球、二叠纪末的大灭 、白垩纪末的大灭 、始新世初的“热室地球”、过去数百年前的冰河时代,一直到如今的 变暖时代,从地球过往的经验教训里,寻找我们渡过目前危机的方向。地球没有人类,确实照样转,但这本书从古气候学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也正是因为有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形式的存在,地球才能演化成如今的宜居模样,而我们正在有意无意间,一步步毁掉我们的共同家园。
本书主要关注过去 46 亿年来地球气候演化的自然过程,了解这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当洞悉了古老的过去,我们会发现,过去一个世纪所发生的气候变化 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自然气候强迫的结果。 本书以各种自然现象的时间尺度为线索来组织成篇。 章 概述了 地球现在和过去气候的物理机制。 一章,即第十一章总结了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个人和群体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着眼于过去数十亿年间太阳辐射强度的演化,尽管其增加了 40%,但地球及其生态系统却一直调节着气候,将其控制在适宜生命生存的范围内。 第三章聚焦极为缓慢的板块构造过程。在过去数亿年间,大陆漂移控制着太阳能转化为热量的效率,板块构造过程影响着洋流,山脉的形成影响着大气成分的变化,进而都可以影
《大辞海》是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的一个空白。 迄今为止,《辞海》是我国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它既收单字和普通词语,又收各类专科词语,兼具语文辞典和专科辞典的功能,收词丰富,检索方便,实用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随着人类知识积累创新速度的加快和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少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对《辞海》的查检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此在继续编纂《辞海》新版使其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编纂一部比《辞海》规模更大、所收字词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实属必要。 《大辞海》的编纂以《辞海》为基础,继承《辞海》的优点并加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适当补缺漏。全书收词约25万条,共约5000万字,均为《辞海》的两倍以上,按学科分类编纂分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定义,如何识别灾害风险、确定产生气象灾害的临界气象条件、分析临界气象条件出现概率、调查评估承灾体的易损性以及最终如何做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作者还讨论了使用灾损资料做风险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订正的方法,研究了为获取县域灾害风险区划所需精细资料可能用到的方法,为县域风险区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在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研究中,时间上,我们截选了自西汉至清末的2117年;在地域上,是以今北京市辖域为主,兼及邻近地区,越是早期涉及范围越大些。 2 在西汉至清末的2000余年间,北京地区的行政建置和区划,代有变化。 3 为了让读者对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获得较清楚的整体印象,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分别设计了元代大都地区和明代清代北京地区《自然灾害总表》。 4 为了让读者对历史上北京地区发生的水、旱这两种主要自然灾害有较全面具体地了解,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又分别设计了《元代大都地区和明代清代北京地区水灾简要年表》。 5 对历史自然灾害的评估,至今没有公认的已成定则的标准为依据。 6 由于不同年份发生的同一种灾害强弱不同,也由于同一次灾害对不同地域造成的灾情轻重不同,因而对历史自然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气象业务,需要用“拾遗补缺”的方式来完备理论体系,也需要去梳理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探索理论通往应用之路,力图不断为学科发展和提升业务水平“添砖加瓦”。《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问答:探索理论通往应用之路》着重从对流云(系)物理学及其应用于防雹和增雨的角度,对12个部分的130个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试问答。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问答:探索理论通往应用之路》可供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云一降水物理学、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和强对流性灾害天气预警的科学研究、业务、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
《气象业务丛书:天气雷达及其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及观测方法,详细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定量估测降水、强对流天气等方面的业务应用,并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做了介绍。《气象业务丛书:天气雷达及其应用》共九章,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应用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功能、技术指标和观测模式;其次是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与算法,典型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特征个例的综合分析,其中天气系统的雷达基本图像识别、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强对流天气的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典型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特征个例的综合分析是本书的重点;最后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的发展方向做了阐述。每章后都附有参考文献,以便于查阅和进一步探究
《气象谚语和气象病》根据24个节气的顺序介绍了流传较广的有关气象谚语,并对其中的一些谚语进行了科学分析,以便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介绍了有关气象病及防护措施,知识性、实用性较强。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尼古拉斯·斯特恩令人信服地说明了这一会议对世界非常重要的原因,并勾勒了一个国际协定的框架,这一国际协定将为更安全的地球提供基本规则。《地球安全愿景(治理气候变化创造繁荣进步新时代)》作者率先阐释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理论。他的愿景用实践的语言说明了世界为何需要行动,我们需要做什么,并说明了如果我们采取行动,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个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本书为日本气象学者武田康男的气象观测记录图鉴,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读者领略神秘的大气现象,书中收录了两百张精彩的气象照片,展示了自然界的奇特的气象景致,搭配的科普短文以科学的视角解读这些奇妙的气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