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属于天文、历法、年代学范畴,最早应用于历法,接着应用于年代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绵延至今3000多年,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刘鸿玉、刘炳琳编著的《实用干支万年历》介绍了天干地支的由来及其在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中医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应用,附有2016—2050年通用干支历,历表项目包括公历、农历、星期、干支、日建、星宿、五行、八卦、五气、五脏、五汁、时辰、节气、生肖等,有助于人们了解干支文化的源流与应用等知识。
陈晓光、张存杰主编的《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 报告》对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原因、气候变化已 经产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及可能影响、西北 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整 理,较全面地反映和展示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的 *进展和成果。《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分 为科学基础和影响与适应两篇,共14章,并给出了决 策者摘要,可供西北区域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决策部 门在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时参考使用,也可 供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 参考。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气象业务,需要用“拾遗补缺”的方式来完备理论体系,也需要去梳理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探索理论通往应用之路,力图不断为学科发展和提升业务水平“添砖加瓦”。《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问答:探索理论通往应用之路》着重从对流云(系)物理学及其应用于防雹和增雨的角度,对12个部分的130个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试问答。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问答:探索理论通往应用之路》可供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云一降水物理学、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和强对流性灾害天气预警的科学研究、业务、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
吉祥图在中国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实用美学价值。本书针对中华传统吉祥图案的生存特点、思想内容和构成法则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收录了386个主题的吉祥图案,按汉语拼音排序,每个条目下平均3-5幅图片,并对该主题进行了诠释。作者引经据典,每个解说均有来源出处,全书共撰写图解说明20余万字,是目前国内吉祥图案资料数量优选,内容最翔实、准确、正规的大型图案资料工具书,亦是研究中国吉祥图案最可靠的参考用书。同时,本书还可以为中华民俗爱好者,工艺美术、绘画及其爱好者,建筑、广告等装饰行业提供大量既可欣赏又可借鉴的参考资料。
一切都是因为您,太阳呀!仅仅因为您的远和近,我们,被你牵引,从一个节气走向另一个节气。 对中国农村农人来说,节气,是一年当中二十四个自自然然的农事律令。 对中国城市市民来说,节气,是阴阳变化乾坤大转移中的一股暗暗流动的底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跟着太阳走一年》,体会、领受她们吧!以静静的、安详的、敬畏的姿态。 《跟着太阳走一年》作者三耳秀才的文字,既有浪漫之意气,又有现实之沉吟,不失节气之主线,尽显书生之本色。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它对于人类有着巨大而显著的影响。什么是气候变化?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必须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两位 知名专家简单明了地介绍了该领域知识的 情况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需投入大规模技术的“地球工程”来遏制甚至消除我们工业社会中有害的环境后果,并抓住这个重生的机会来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1961-2008年)》是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项目“西藏农牧业防灾减灾气象科技支撑系统”之“西藏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29806)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专著。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1961-2008年)》利用1961-2008年西藏39个站点气象资料,基于GIS技术,分析了干旱、洪涝、暴雨、雪灾、霜冻、冰雹、雷电、大风、沙尘暴等9种气象灾害前时空分布,以及部分极值的空间分布;还给出了地区行署所在地气象站的气象灾害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图。此外,提供了干旱、洪涝、霜冻、冰雹、雷电等灾害的灾情变化图。本书除了给出大量的直观图外,还配有文字说明,有利于提高读者对气象灾害的认识。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1961-2008年)》可供气象、民政、农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领域的科研、教学
一切都是因为您,太阳呀!仅仅因为您的远和近,我们,被你牵引,从一个节气走向另一个节气。 对中国农村农人来说,节气,是一年当中二十四个自自然然的农事律令。 对中国城市市民来说,节气,是阴阳变化乾坤大转移中的一股暗暗流动的底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跟着太阳走一年》,体会、领受她们吧!以静静的、安详的、敬畏的姿态。 《跟着太阳走一年》作者韩光智的文字,既有浪漫之意气,又有现实之沉吟,不失节气之主线,尽显书生之本色。
本手册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为基础,结合我国业务中不同站类、不同观测方式实际情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观测业务要求、观测与记录、气象报告、应急加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本手册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编,通过举例、补充注释等方式对业务技术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旨在为综合观测业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中国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值得记取,但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完整的叙述和全面的研究,就像人们不能数清天上的星星一样。吴彤编著的《领袖科学家(王大珩叶笃正刘东生)》是一部为你讲述科学大师因创新方法而卓越的力作!请您走进科学大师,聚焦创新方法,跟大师,学创新!
气象灾害是发生为频繁而又容易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使国民经济遭受极大的损失。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的基础设施等抗灾条件、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比较薄弱,每年因气象灾害而导致的死亡人员90%以上发生在农村,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困扰农民的生活,因此普及农村气象安全知识势在必行。 本书主要介绍了暴雨、山洪、雷电、干旱、雪灾、台风、沙尘暴等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目的是帮助农民朋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气象灾害的有关知识,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书由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编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问题动态参考年度辑要(2012)》汇集了近百份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资料,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及国际社会对林业的关切;二是林业作为绿色经济重要部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林业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各国REDD+行动和气候变化立法;四是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治理的国际进程和各国行动;五是森林碳汇和交易体系建设;六是林业经营管理,涉及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经济发展、国有林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与*天气灾害、林产品贸易与打击非法采伐等。
《中华气象谚语精解》阐述了霞、晕、华、虹、雾、露、霜、云、雷、雨、闪电、冰雹、风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结构分类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对与这些天气现象有关的近300条经典气象谚语进行了解读,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气象谚语的科学内涵。《中华气象谚语精解》可供气象、水文、海洋、地震、林业工作者以及农民、渔民、气象知识爱好者参考。
2019年春节,一部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重燃了我们的 地球人意识 。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812年,豪强一世的拿破仑为什么兵败俄罗斯?是俄罗斯炎热又多变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天击败了他。城市热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当趋于*时,城市气温可比周边高10℃以上。而如果夜间温度不能降至25℃以下,人类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并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一些老人和心血管病人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气候变暖给莱茵高地的葡萄种植带来极为不利影响 德国冰酒的产量越来越少了,一些小酒庄平均每三四年才可以产出一批 可以说,这是一本 忧心忡忡 之书。一位联合国气候组织专家,用72个小故事,讲完你该知道的地球气候知识。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 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 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