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偏光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单偏光、正交偏光和锥光系统下的晶体光学性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的分类、光性方位及光性特征;第三部分为实验任务及指导,应用晶体光学原理及方法,通过偏光显微镜对晶体光学性质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晶体光学中抽象概念的理解。 本书加强了晶体光学性质与化学成分、结构、光性方位之间的结合;加强了晶体光学在宝石学方面的应用;将晶体光学、造岩矿物、实验任务及指导集于一书,并附有习题、思考题,便于查找、学习与应用;全书共附插图300余幅及彩图7版,醒目、直观、易懂。 本书除了作为地质专业、能源专业、珠宝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材料
《中国和东南亚红土型镍矿地质与勘查》主要根据云南省有色地质局近年来在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菲律宾开展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中取得的大量一手地质资料,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的10个典型红土型镍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用较大篇幅系统地总结了云南省有色地质局近年来在境外找矿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经济有效的红土型镍矿快速找矿勘查评价方法。《中国和东南亚红土型镍矿地质与勘查》在较系统地收集世界红土型镍矿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区域空间分布特征、成矿母岩年龄和成矿时代、成矿气候、成矿母岩、风化壳特征、矿床类型及品位、镍的赋存状态、伴生矿产及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共9个方面,对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红土型镍矿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把世界红土型镍矿床细分为6种类型,并简要
本教材是在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基本框架仍保留了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20年来构造地质学取得的新进展和新认识增补到相关章节中。教材重点对主要地质构造(槽皱二、断层、节理、线理、劈理等)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组合型式、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岩浆岩岩体和变质岩区的特有构造安排了.专章讲述;新增了新构造运动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便于教学,将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以及地质图中常用的图例、代号、色谱等要件也一并附于书后。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外岩溶成因、岩溶探测预报技术以及岩溶处治技术;简要分析了岩溶产生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水运动特征和岩溶突水灾变特征等;以圆粱山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岩溶突水类型的力学分析,通过概化岩溶突水地质模式,构建岩溶突水计算模型,对岩溶隧水灾变过程和灾变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对岩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岩溶处治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阐述了各类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关键处治技术、施工工艺和工程对策。 本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是一本集岩溶隧道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一体的综合书籍。本书可供矿山、地质、交通、国防、水利水电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图书,湖南省重点图书。主要介绍计算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特别针对工程中的前沿课题所需要的数值模型与方法进行介绍。在岩石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加入了系统的数值分析方法,计算模型等对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陨石之美》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将现有的陨石研究科学知识掰开,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呈现给读者。《陨石之美》一共分为四篇,分别为:开启陨石之美的体验之旅、用美学理论读懂陨石之美、陨石广义美范畴的辨识、余音。内容从对陨石的认知开始,逐渐地运用美学理论引导读者去读懂陨石带给我们的美,去知道和了解陨石自身和它背后的故事,在扩展陨石之美的同时,了解人类付出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在余音部分,作者用自己对陨石美的理解,唤起人们对陨石方方面面的关注和喜爱。陨石研究和对它的鉴赏还在继续,随着更多对陨石的发掘,它的美丽光环将会照亮人们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