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郭令智院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华南板块构造代表论文22篇。其主要内容是人们从海洋研究而诞生出中、新生代板块构造理论,他创造性地把它应用到华南前中生代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古板块构造研究中,提出了代表古老活动大陆国缘沟、弧、盆构造系的鉴定标志。由此认为,华南板块构造演化在总体上看,有从现今的西北向东南方向,由元古宙到新生代的演化趋势。此外,还特别专文论证了华南的江南地区元古宙沟、弧、盆构造系的岩石标志及其演化,把诞生于中、新生代的板块构造向前推进到元古宙。对于在造山带中经常发现有更老的“地质体”,与毗邻的地质演化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在本书的多篇文章中论证了地体构造,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板块构造的科学内家。在研究板块构造与造山带时,还讨论了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及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
本书揭示了地下条件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提出新的描述煤吸附特征的物理-数学模型,查明了我国不同煤的吸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煤层气吸附储集角度指出了煤层气有利地区,阐明了固-液-气三相耦合体系中煤层气赋存机理及动态平衡关系。
本书由部分内容组成;泥石流基本特性、泥石流运动机理和泥石流灾害防治。书中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河流动力学、河床演变、两相流、悬液流变学及地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地阐明泥石流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以及灾害防治措施,而已列举了许多实例和工程常用参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注重密切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陈国达(1912—2004)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一级教授,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成矿学家、国际活化构造与成矿理论体系——地洼学说原创者及其国际性学派创始人、国际地科联(IUGS)矿床成因协会(IAGOD)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CTOD)副主席兼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主席。 《陈国达全集(套装全9卷)》第一卷地洼学说的孕育——中国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932—1955年中英文论著);第二卷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的初创(1956—1960);第三卷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的充实(1960—1977);第四卷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的拓展(1977—1992);第五卷地洼学说的再创新——历史—因果论壳体大地构造学(1992—2005);第六卷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概论(中、英文版合卷)Diwa Theo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近30年来,地质工作蓬勃发展,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以及矿产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均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获得了丰富的和极为宝贵的地质基础资料,解决了深圳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地质应用方面的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对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圳地质》就是上述各类地质工作成果的总结。 《深圳地质》共分三篇。一篇:基础地质与矿产,分为九章,内容包括自然和经济交通概况、地貌、地层、第四纪地质、火山岩及火山作用、侵人岩及侵入作用\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地质发展简史、矿产,第二篇:水文、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第三篇:物化探及数字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