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从海洋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中国海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场、地层、断裂、岩浆岩、沉积盆地、构造区划和形成演化等方面对中国海域构造地质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做了探讨,并取得一些新认识,也有若干新见解。这对于中国海及其邻域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益于中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该书注重了地质构造学基本概念的阐述,特别是各章节问题的叙述都有新近实际调查研究的资料和数据。这对高校地质、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石油勘探的专业科技人员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我祝贺她的面世,并写下这篇文字,权以为序。
每当我们在岸边捡着浪潮送来的贝壳,望着一望无际,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的海洋的时候,总是在想蔚蓝色的海水下,到底生活着哪些生物?是否有高度文明的“海底人”?又是否真有美人鱼? 提到“一闪一闪”、“灿烂的光芒”这些词时,我们会想到晴朗的夜空,眨眼的星星。其实在海底也会有这种现象,海底的鱼也会常常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昵?众多的海洋之谜,等待我们来揭开。因此,我们要不断向前,勇敢攀登科学高峰。
本书集台湾海峡区的海底和海岸地质地貌科学研究成果,简明地阐述了台湾海峡的起源及其沧桑演变的历史过程。书中简述了距今2.5万年以来,全球气候冷暖变化对台湾海峡的影响并因此产生环境的变化。在距今2.5万年以来的全球性的冰期期间,海水退出大陆架区,闽一台之间的洼地成陆时间达1.5~1.6万年之久,当时的古人往来两岸十分便捷。海水再次入侵台湾海峡不过是6~8千年的时间。本书科学资料丰富,观点明确,论据充足,深入浅出,语言简明,书中有许多创新点采用图片明示,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的广火读者尤其是全球华人阅读,也可作为地球学科和区域海洋学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籍。
本书在陆-海相互作用的框架范围之下,分析陆地上积水盆地中的风化作用特点以及与之相伴的重要化学反应类型对元素迁移的不同贡献;近海生态系统中生源要素、痕量元素、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与影响因素的甄别。考虑到学生的复杂专业背景,在书中将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相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与技术进行了回顾,目的在于学生可利用书中介绍的比较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本书在海洋学这一广阔的学科领域中着重介绍在近海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科学问题与近期的发展,强调进行过程研究和将研究成果的定量化。另外,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提供研究成果作为实例,便于学生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专业人员参考。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是《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中的第九册,也是这套丛书的收官之作。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海洋地质丛书》涉及的工作区域也已经覆盖了我国管辖海域、靠前海底区域和大洋极地;《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是以介绍海洋地质采样技术方法,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法,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方法和脱离母船或平台的钻井技术方法的专业著作。编著者试图以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将人类在对海洋进行地质调查的历史进程中的不懈奋斗和文明成果展示出来,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