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
《海洋与军事》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海洋战略价值、深刻揭示海洋与军事相互关系、系统介绍海洋与军事相关知识的大型通俗系列丛书。《资源海洋——开发利用富饶的蓝色宝库》就是其中一册。《资源海洋——开发利用富饶的蓝色宝库》的出版,对于繁荣我国海洋文化事业,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防意识,激励广大海军官兵和青少年投身到热爱海洋、建设海洋和保卫海洋的事业中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由沈顺根编著。
海洋里面生活着许许多多奇妙有趣的生物,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特征形态也不同,有的能发光,有的与环境融为一体,有的长相奇特,有的具备与众不同的特异功能,从而构成了海洋世界别具一格的风景。相信《海洋里的千奇百怪》能够让你领略到海洋里的奇妙大观。
《美丽海洋》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册,将带你穿越时空,向你介绍海洋的形成;指导你遨游世界,让你领略不同地区海洋的风采;带你潜入海底,观赏雄伟壮丽的海底地形;与你一起畅游大海,向你展示各种神奇的海洋现象。还等什么,一起来感受海洋的美丽吧!
这是我国部海洋文化学基础理论专著,已被有关大学包括国家重点大学确定为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和基础课程专用教材。《海洋文化概论》主编是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积极倡导者和创建者。随着“海洋世纪”蓝色浪潮的兴起,海洋科技不断创新,海洋经济日趋繁荣,全球性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日益强化,海洋文化研究和学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书伴随着40多亿年前茫茫混沌之中一个特殊星球的出现,在天地玄黄之际诞生了浩瀚汪洋,苍茫大地由此披上了蓝色水圈的神秘外衣,广袤的大海以她无与伦比的博大胸怀哺育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同时又以她特有的神奇波涛调节风云雨雾,净化环境污染,酿造海底矿产,沟通商贸航道。亘古历史证明,谁占有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开启人类文明进程的钥匙。因此,悠悠5000年人类文明的艰难发展历程无不闪烁着蓝色文明的火花。 当时光进入了21世纪,一个“回归海洋、拥抱蔚蓝”的潮流正在万顷碧波覆盖之下的寂静海底悄悄涌动。5000年披风踏浪,5000年沧海桑田,经过5000年风雨洗礼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被滚滚流动的时代大潮推向了海洋开发的新起点。几百年的“蓝色商业文明”正悄无声息地逐渐转变为“蓝色工业文明”,因为地球母亲的陆地部
《海洋战略研究》围绕海洋权益、海洋开发、海洋战略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科学兴海、加快“蓝色国土”开发、培养海洋人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观点;就加快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完善我国海洋事业管理体制、整合海洋执法队伍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海洋战略研究》部分汇集了作者陈明义近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二十多篇文章。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大会发言和提案十多篇。第三部分是作者接受报刊采访的相关报道。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人类新的生存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书次全面、系统论述了海洋化学,理论创新多,实践应用广,在海洋化学领域寄托着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海洋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母。海洋中有一些远古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灭绝,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独居一隅。它们见证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沧桑巨变,被称为海洋里的活化石。《珍贵的海洋活化石》历数了海洋中现今仍生存着的代表性的远古生物,有不少我们看似熟悉实则陌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存特点吧。 《珍贵的海洋活化石》适合中小学生,及其他年龄段的海洋生物爱好者。
本书立足于海水淡化技术,围绕海水是淡水资源重要补充来源这一命题,从技术、经济、政策、工程等多视角进行论述,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海水淡化方法、海水淡化设备与防腐材料、海水淡化技术经济分析、非常规水源应用、海水产业化和海水淡化工程典型实例介绍等。 本书适合于从事海水淡化利用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士也具有启发意义。
我国既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 000 km余的海岸线,又是一个大陆国家,幅员辽阔,河流众多。港口工程的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洪减灾的研究等均离不开物理模型试验,而河流海岸模型试验研究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由此河流海岸模型测试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河流海岸模型试验概况、试验基础设施和专用设备;同时全面介绍了在河流海岸模型试验中的流量测量、流速测量、水位与波高测量、压力和应力应变测量、地形测量、含沙量测量和泥沙颗粒级配测量的专用仪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最后介绍了试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计算机在模型试验测量中的应用技术和测试系统应用实例。本书为编著者多年来有关河流海岸模型测试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在保持以往各类测量仪器设备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多
《潮汐表》包括三个部分,除了能让用户了解港口的潮汐状况,还间接列出了每个港口的潮汐特征数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潮汐表结合使用的专用图表。 《潮汐表》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共6册,分为中国沿岸3册和世界大洋区域8册。
中国海洋实力的上升正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可能最终重建21世纪进程的全球力量平衡。许多书籍已经述及中国海洋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但是,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融入全球海上伙伴关系的论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中国、美国与21世纪海权》深入研究有关当代海上安全的各个重大领域。作者认为,尽管最近中美军事关系动荡,但中美之间巨大的共同利益应当能够使两国进行广泛 的海上安全合作。为了使专业人员有效地构建合作关系,中美之间必须创造充足的政治空间和制度空间。
美国是面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洋大国,全国海岸线漫长,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开发历史悠久。中国和美国都是面临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21世纪是开发海洋世纪,中、美两国都在制定新的海洋政策。 《美国海洋政策的未来:新世纪的选择》内容的重点主要是对美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海洋政策的制定、特点、实施,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演进特点等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时期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各海洋产业的政策进行了评述。书中对美国进入21世纪在国际海洋问题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多用途海洋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
☆一只野生海豚使一个聋哑人恢复了听力和说话能力…… ☆“人与自然文库”继《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之后推出的又一佳作 ☆1999年在法国出版,随即引起轰动,连续数月荣登畅销书排行榜 很多人看过海豚表演,对海豚的聪颖并不陌生,但那些海豚大都经过驯养或者和人有过某种接触的,像本书所记录的一只野生母豚8年来与一个聋哑人朝夕相处,难舍难分,致使这位孤苦小伙子找到心灵的寄托和生活的乐趣,逐渐恢复了听力和说话能力,昔日荒凉贫瘠的海滩也摇身一变而为远近驰名、人财两旺的旅游胜地,事情神奇到如此地步,的确是亘古未有,千载不闻! 读完全书,我们不能自己地对野生动物主角、那个充分体现海豚智慧、善良、与人友好而又不时流露出放浪野性的奥利娜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会为书中的男主人公——阿比达拉这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水平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们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我国的海水与苦咸水资源比较丰富,淡化并利用海水与苦咸水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书由我国水处理技术首席专家高从堦院士领衔编写。在介绍世界水资源概况与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包括热法(如蒸馏法、冷冻法),膜法(如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电渗析),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方法(电容吸附、气体水合物、嵌镶离子交换膜压渗析、溶剂萃取)等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并介绍了各种水质标准和水质检测方法。本手册以介绍各种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为主,注重实用,从大型海水淡化厂到船用、家用淡化设施,从海岛、陆地的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到救生用淡
海洋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所以我们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灯在地球上出现至今,有二三百后的历史,但是,在这二三百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进步,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也只是数千年的历史,而真正起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细算起来,只有四五百年的时间。由此看来,海洋对于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对于人类文明与进步实在是太重要了。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进行了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时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洋考察任务,成为中国人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一大壮举。 大洋科学考察是以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的一项具有探险性的人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随着世界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正在形成高技术群,有望成为与航天技术、核能利用技术和海洋技术发展的与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船长以日记的形式全面、翔实地记录了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特别是对航行与科考过程的细节均有详尽的描述,是一份完整的现场记录,具有较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对于介绍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和普及大洋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