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翔龙主编的《浙江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开发》的篇(总论-浙江海洋基本状况)内容为“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有关浙江近海海洋调查的研究内容简要摘编。第二篇(各论)主要由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组成,其中包括:浙沪海域划界原则研究、浙江省海洋能源的分析与探讨、浙江省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浙江沿岸环境与经济可能的影响等课题报告,为浙江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出谋划策,对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有兴趣的读者具有很好的启发以及引导交流作用。
本图集是我国近海海洋调查专项的项目成果图集。本图集是天津市海岛海岸带分册,对调查图件进一步进行汇总、融合和同化处理,力求使图集内容更加详实准确,具有实用性。
在申奥成功那个不眠之夜,我开始将青岛滨海地带海洋文明历史确定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在此后的八年间,我来往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田野考察现场之间,力图从数千年前中华海洋文明的源头开始,寻觅那些已经模糊了的关于青岛海洋文明的残存记忆。作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青岛市,其正式建市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时间,但是在这片一万余平方公里的海陆古域上,却有着6000多年海洋文明历史的深厚积淀。
《海洋钢筋混凝土腐蚀与修复补强技术》综合了作者几十年来在海洋钢筋}昆凝土设施腐蚀规律研究,特别是浪花飞溅区腐蚀研究及其检测修复方面的成果。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介绍了海洋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概况以及海洋腐蚀环境与分区,海洋钢筋混凝土劣化机理及损伤演化规律,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海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修复技术,海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修复实例。《海洋钢筋混凝土腐蚀与修复补强技术》内容翔实,数据丰富,可读性强,可以作为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腐蚀与防护的科普性读物,可以为海港、码头、桥梁等重大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蚀设计、施工、管理、检测、修复等相关人员提供重要参考。本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工矿企业等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可用于指导施工及管理人员开展钢筋混凝土防腐蚀工程的现场工作指
受风和海流驱动的海冰漂移是极地海洋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显得十分重要但又相当脆弱。作者自1974年致力于海冰动力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海冰预报、海冰遥感、季节性海冰模型等,本书展现了100年来海冰漂移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海冰漂移的问题,从数据分析、海冰运动学等构建了海冰的基本定律,并通过运动方程、二维方程和量级推到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不仅适合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同样适合专业学生使用,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海洋强国,提高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的综合实力,需要我们有效利用各种海洋现象,提升海洋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海洋声光电波导效应是海洋中的特殊现象,如何了解并掌握海洋波导现象,实现海洋中声光电的超视距传播,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是“军事海洋学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军事海洋环境中的海洋声光电波导现象,重点论述由这一现象产生的声光电超视距传播,最终落实到海洋声光电波导效应的军事应用上。
《海洋工程装备》分8章,主要讲述海洋工程装备及海洋工程企业两方面内容。《海洋工程装备》首先明确海洋工程装备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类型,展示一幅海洋工程装备经济、战略的全景图。其次介绍海洋工程装备的世界格局及南海战略,围绕我国及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结构以及近年来飘忽的南海石油以及南海局势做进一步深入的讨论。最后介绍我国主要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它们同国外的主要差距。 《海洋工程装备》适合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阅读参考,也适合在校大学生学习使用,还可作为各金融投资机构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提炼了各种海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及防护措施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和科研心得,展示了我国在大型海工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的科技成果,以期更好地推进和发展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防腐措施、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测与寿命评估等技术。 本书以大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研及应用实践为主线,主要讨论了海洋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设计和应用,共分九章。章为概论,主要论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定义及其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了目前外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动态和技术研究进展状况,便于读者相对全面地了解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概况;第三章通过分析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腐蚀机理以及我国海洋环境的特点,阐述了如何划分海工混凝土结
《海洋和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与治理》是在介绍海洋和海岸微塑料污染与治理的著作。系统介绍了外海洋和海岸中微塑料的采集、分离和分析方法,微塑料类型、丰度、分布和来源,微塑料的传输、沉降及分解,微塑料表面附着的污染物和生物,微塑料的生物积累、毒性及风险,以及海洋和海岸环境微塑料监管与防控策略;可为海洋和陆地环境微塑料研究与管理提供借鉴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