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作者贝尔纳·莫兰在南特中央大学和马赛工程师高等学校课堂讲义整理而成的教学工具书。该书介绍了CLAROM在近海石油结构物水动力学领域获得的成果:慢漂运动的激励和阻尼,高频谐振性能,流动产生的振动等。它概括了当今海洋结构物水动力学的先进水平。《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按海洋结构物中小型物体和大型物体的分类方式加以阐述。大型物体在全书8章中占有3章,即线性理论、二阶效应和其他非线性效应。其余章节描述了海况,叙述了波浪模型和水池试验。本书可供海事专业大学生,近海石油工业工程师、设计师,船舶建造设计与海岸工程有关人员使用。
叩甲科是鞘翅目昆虫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知10000余种,我国记录570种左右,大多数农林植食地下害虫,也有部分天敌种类,经济意义十分重要。 本书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是对我国叩甲科昆虫分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多以常见种为对象,记录了我国叩甲科昆虫167种,其中包括部分新属、种和中国新纪录属、种,订正了过去对我国叩甲科昆虫中的一些主要害虫的错误鉴定和同名异名情况。全书包括叩甲总科概况,叩甲科与近缘科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生活习性及经济价值,种类及分布,分类历史及分类系统,分类特征及鉴定方法,亚科检索表、各亚科分类概况,属种检索表及其描述,并附有特征插图。书后附有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索引,拉丁名索引以及彩色图版。 全书图文并茂,是目前叩甲科昆虫分类鉴定的部专著,是鉴
《船舶装备与材料》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分册之一。 本书以船舶装备对材料的研发需求及应用为主线,较全面、系统、通俗地阐述了船舶装备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船舶装备及船用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船舶与材料的依存关系、选材原则、船用材料体系、我国船用材料发展方向与重点等,提出了加快发展船用材料的建议。旨在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船舶装备与船用材料的概况、依存关系及研究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助推我国的船舶装备与材料技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书可作为从事船舶装备与材料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海洋数值预报是以过去和当前的海水状态为初始状态,通过数值求解描述海洋演变规律的海水运动方程组,并结合观测和同化等手段预报未来海洋现象和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海洋数值预报是开展海洋防灾减灾、海上重要活动海洋环境保障的主要方式。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使读者掌握海洋数值预报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值技术,熟悉常用海洋数值模式特点,初步具备解决海洋数值预报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必要基础。
《海南珊瑚》将珊瑚在腔肠动物分类中的地位、分布在海南省海域中的主要珊瑚种类、珊瑚形态和结构、生态习性和繁殖、珊瑚的经济价值、珊瑚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屯渔戍边维护祖国领海权益一些基本知识、资料和建言介绍给读者,目的在于激发读者自觉爱护自然之心。
本书内容涵盖了海洋环流数值建模的若干重要方面,从基本守恒原理出发,探讨了风生和热盐环流模拟中的重要物理过程,对比了一系列重要海洋环流模式的性能,真正体现了数值模型与海洋物理现象的有机统一。本书可供开展海洋数值模拟研究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尤其是部分研究单位的年轻海洋科技人员参考。
全书内容包括海水性质及对海水淡化工程的影响,反渗透海水淡化、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及工程应用,电水联产,海水淡化后处理技术,海水淡化项目评价及建设、运营,以及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趋势展望等内容。
本书是在“908专项”《我国近海海洋底质调查研究》(海洋沉积和浅地层部分)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我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编制(2008FY220300)”以及其他相关专项和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书力求比较准确地给出中国近海沉积地质的基本数据,比较精细地描述中国近海沉积特征,并对近海沉积作用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对中国近海沉积地盾的其些新认识。
海岸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在沿海地区通过漫长岁月的生产活动与改造环境的实践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具有雏形并出现了该术术语,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岸带开发活动的工程实践,已形成为一门新的技术学科。本书对此予以概括论述。全书分为10章,又可概括为4组内容:首先探讨了海岸环境特征、海岸带开发与海岸工程的形成、发展;其次论述了与之有关的海岸动力因素,海岸泥沙动运与岸滩演变及波浪与海工建筑物的相互作用;第三概括了海岸防护工程、海港工程与河口冶理工程的内容及当代国内外的成就;第四论述了工程环境资料的现场测取手段与分析研究技术、工程方案的物模验证试验及数值模拟技术;以录介绍了与近海工程交叉的人工岛工程。作为专业技术论著为读者提供新学科发展的信息,也为从事此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提
俄罗斯海洋调查和海洋研究的历史极其丰富,包含了大量全球尺度的重大科学发现。然而,完全回溯长达300年历史的综合性多学科海洋调查是很困难的,这本由N.N.米哈依洛夫、E.D.维兹洛夫、V.I.罗蒙诺夫著的《俄罗斯的海洋调查》所展示的仅是从17世纪末至今这段时期内俄罗斯人在航海和海洋调查活动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取得的重要结论。目的是使人们熟悉国际海洋科学机构,了解俄罗斯海洋调查的历史和现状。需特别指出的是,这本书对于从事海洋调查研究工作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海洋调查及相关研究的丰富信息。这本书还包含了俄罗斯海洋自主调查、参与国内国际研究项目、世界海洋研究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中选取的航次和重要结论。
《中国南海海洋国土》力图通过介绍岭南海洋国土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发历史与现实等知识,加深人们对这片国土的了解,增强人们的海洋国土意识;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海洋开发方案,建立、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上的重要参考;当然也想作为菲薄献礼,歌颂21世纪海洋时代到来。 岭南拥有我国一片海洋国土。岭南人民自古开发、仰赖于海洋,创造了以海洋经济为重要内涵的岭南文明,彪炳于中华文明的史册。改革开放以来,开发海洋大潮在我国沿海兴起,岭南各省区更一马当先、闻风而动,纷纷提出开发海洋、振兴海洋经济的战略或口号,形成向海洋进军的态势。
本文是作者主持承担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课题《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2018XAA036)的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自新时代提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迄今针对海洋问题尤其从海洋法视角研究与海洋强国战略内容有关的部分成果的集成。 其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核心,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要义,重点聚焦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发展,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运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指导处置我国面临的若干海洋重大问题并结合我国针对海洋问题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分析,以及我国参与海洋秩序构建包括在制定海洋法新执行协定的磋商和审议进程及争论的焦点,很后指出了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若干特征,以及运用新发展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