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章,涵盖分子昆虫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昆虫的基因组及其基因(章)、昆虫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第二章)、昆虫种群的基因流动(第三章)、昆虫行为的分子基础(第四章)、昆虫抗药性的分子基础(第五章〉、昆虫发育及转基因昆虫(第六章)、昆虫内共生菌Wolbachia(第七章)以及基因组学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第八章)。此外,本书还设置6个基本实验,对于初学者尤为适用。上述内容大多与笔者自身的研究工作紧密相连,特别是案例和实验。书中所列所有实验都经过笔者的实验验证,因而操作性很强。
本书是一部介绍病毒形态学和病毒分子形态学的专著,采用数学模式来表达病毒形态的分子结构特征,力求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达到阐述病毒结构参数的目的。内容既反映了病毒形态学领域的主要进展,也吸收了作者多年的工作经济与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电镜技术和病毒形态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考参。
动物发育生物学是当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本书以科学系统和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根据该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大纲,结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较全面参考了国内外专著和论文撰写而成。全书分绪论、胚胎发育概论、发育模式动物、发育理论和动物生殖工程五部分,共44章,并附有术语注释、参考文献和英汉词语对照表。书中所绘图例可使读者对发育演化进程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论。该书内容较为翔实,在重视发育形态学论述的基础上,以常用发育模式动物为素材、更注重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阐述发育机理。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和生命科学相关研究人员参考,特别适用于生物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
美丽的菩提树叶为何有条长长的尾巴?蒲公英的叶子为何多毛而味苦?一品红具有美丽红色的是叶子还是花?为什么同样是植物,却各自有着千姿百态的叶子?叶子是植物的外衣,一片片排列、聚合,构成植物的形貌,体现着植物的气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与生存,进化出各式各样的叶子,也因此,叶子是认识植物时很方便辨识的部分。这些形态各异的叶子到底有什么惊人的能耐与设计?除了每日例行的3种工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它们有些还擅长变身术,有些深谙化学战,有些全身配备武器,以对付无所不在的食客与坏天气,它们费心设计着自己的形态与内里。认识植物从叶子开始,每一片叶子背后都有着一段植物家族的故事。本书以丰富生动的图文,带你认识植物这一勤劳又美丽的不可或缺的器官。
水槽中的孤波的理论和实验及其研究进展,目的是要通过水波孤子这个最直观的物理事例及其产生的机制,对孤子与孤波的一系列性质给以具体的说明《水槽中的孤波》既不是单纯数学理论的严格展开(本丛书中黄念宁和郭柏灵的书对此有专门的论述;此外,还有大量的专著和文献可供参考),也是实验事实的简单罗列,书尽可能从物理概念上、从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中展开讨论.由于主要介绍水槽中的孤波,《水槽中的孤波》所涉及的将主要是浅水波的KdV方程和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方程),而对孤子理论中其他一些非线性演化方程,包括正弦一戈登方程,不能不有所割爱。
罗术东、吴杰主编的《主要有毒蜜粉源植物识别与分布》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各方力量汇总编写而成。在主要介绍了有毒蜜粉源植物的概念、有毒蜂蜜的特点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以大量一手原色图片,详细介绍了我国当前主要有毒蜜粉源植物的拉丁学名、别名、科属、花期、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化学成分、毒性以及抢救方法等内容。另外,还对有毒蜜粉源植物的典型特征进行了重点描述与展示,以供读者对有毒蜜粉源植物进行初步的鉴定与识别。很后,本书还对有毒蜜粉源植物在部分省和自治区的分布进行了分述。本书可供有关蜜粉源植物研究者和蜂产品经销商使用,很好适合广大蜂农朋友阅读,以便他们在野外放蜂的时候能够根据场地周边有毒蜜粉源植物的分布特点及花期适时调整放蜂策略,为蜂产品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本书共分11章,主要是面向初步涉足拟南芥研究的研究工作者和广大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的师生,介绍拟南芥最基础的生物学背景资料和基本实验手段。由于拟南芥涉及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可能详细介绍其每个领域,只是着重于拟南芥被作为模式植物所研究出的最重要成果,即发育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依章节顺序来说,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拟南芥生物学基本信息,包括形态、细胞、遗传、生化和基因组;第二部分对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得到的分子遗传学成果作典型实例剖析,包括与基因表达调控,光信号传导及光形态建成,花发育和同源异形基因表达;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拟南芥研究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实验手段,即组织培养和DNA转化,拟南芥诱变与突变体筛选。书末列出两个附录,附录一介绍拟南芥基本培养方法,附录二介绍如何索取拟南芥信息资源。希
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生物学研究正处于重大变革之中,而美国科学院研究理事会“健康与会聚面临的关键挑战”咨询委员会调研报告指出,“会聚观”是推动生物科技革命的战略思想和方法?《会聚观:推动跨学科融合——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正是该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全文?报告一方面讨论了关于交叉和会聚观等核心概念与思想,阐述了正在发生的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趋势;另一方面总结了影响会聚研究的重要体制?机制和文化因素,介绍了美国科技界推动会聚活动的重要实践案例,并提出加强会聚研究的一系列策略和建议?
本书是为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编写的专业课。共分为7个项目,内容包括酶制剂概论、酶制剂发酵生产技术、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的修饰、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反应、酶制剂的应用。每个项目配有技能目标、项目小结、复习思考题,并且设置了体现酶制剂生产领域中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实训项目,以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书可供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作为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国内乳酸茵研究领域专家与应用领域资深技术人员携手打造的精心力作。乳酸菌基础研究的理论宝典与技术手册,乳酸菌制品研发的实用指南首次提出乳酸茵的分类和命名系统(43个属,373个种和亚种),科学梳理种系脉络。首次列入乳酸菌保健功效鉴定技术,为研发乳酸菌保健品提供科学指导。并收录17个附录,全面提供乳酸菌研究各项实用资料。
吴鹏程、贾渝主编的本书第五卷记载了产于中国的苔藓植物的变齿藓目的5亚目、21科83属和283种。每个科、属、种均有形态描述,分属及分种的中、英文检索表;每种均有主要文献异名及标本引证、生境、中国产地及世界分布,多数种后有相关的分类及区系或新分布等问题的讨论。几乎每个种有识别特征图,共计206幅,并具中、英文对照图注。《中国苔藓志(第5卷变齿藓目)》可供有关生物学学者在中国进行生物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查考,亦可供环境生物学、农林牧及医药工作者以及大中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并为我国开发利用苔藓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为了帮助相关专业人员和植物爱好者好地识别鉴定植物种类,《江南植物图鉴》编委会历时四年多的时间,对江苏南部地区的植物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拍摄了大量精美的图片,著成此书。利用高清晰度精美的彩色图片来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植物的识别和观赏特征,并针对易混淆植物进行了植物实物的解剖和细部分析,更为直观,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是《江南植物图鉴》的一大特色。《江南植物图鉴》的文字介绍部分则主要介绍了植物的中文名、学名、科属、形态特征和花果期等,除容易混淆植物采用植物检索表的形式进行介绍之外,部分植物种类还介绍了相关植物文化,以加深读者对该种植物的认识,这也是《江南植物图鉴》的第二大特色。《江南植物图鉴》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兼备,可供从事植物研究、生产、园林植物应用以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