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组织国际实验室的专家共同研讨并撰稿,是对其10年前广受赞誉的版的全新修订。全书共8篇,分别介绍了PCR方法(包括RT-PCR方法)基本原理,样品制备,引物设计,PCR产物的检测,PCR介导的克隆,PCR法制备突变体,以及利用PCR进行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RNA样品的PCR方法等。书后还有方便实用的录和索引。对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基础学科以及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检验、法医鉴定等应用领域,无论是PCR的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科研人员,都将会发现这本手册是一部详尽、可靠的实验指南。
RichardA.Harvey编著的《图解微生物学》包括微生物世界、细菌学、真菌与寄生虫学、病毒学、临床微生物学概述五个单元。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丰富的图解及图片让读者快速记住每种微生物的临床特点;通过实用的案例分析,加深读者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本版新增加的第五单元中,第三十二章便于读者从分类、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获得临床感染微生物相关的必要信息。第三十三章对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归纳,使读者能够在鉴别中学习,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图解微生物学》适合各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使用。
《高级植物营养学》为研究生高级植物营养学课程教材。全书系统阐述了矿质元素的基本作用和生理功能,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如何到达根表,穿过质外体后跨膜运输进入根系,经长距离运输到达地上部,在地上部还原、同化并参与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此外,《高级植物营养学》还具有以下特点:介绍了根系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内外因素,这是正确理解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基础;引进了根际生物对话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根际过程和根际生物对话对土壤中矿质元素有效性及植物吸收的影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遭受各种非生物胁
陈晓亚、薛红卫主编的《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4版)》内容包括“植物分子遗传与基因组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光合与呼吸”、“营养、物质代谢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信号与信号转导”、“植物与环境”、“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八篇43章,基本涵盖了当代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汇总了当前的进展。本书突出体现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重要生理现象和过程的解析,便于读者在分子遗传和细胞层面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4版)》既是研究生教材,又是相关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主要阅读对象是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
《大自然声景》为台湾地区首本探讨声景的自然笔记,是一本极具趣味并充满梦想的博物学图书。作者多年来走遍台湾省,在各地录下自然天籁,并一一造访世界各地从不同领域探索自然声景的科学家、艺术家、田野工作者,为声景的变化与消失留下手见证。《大自然声景》结合自然文学和科学报导,通过“一颗石头的革命”,展开了一场“抢救声景之旅”。与此同时,极富野地录音经验的作者还在“旅程”中为读者编织了一张“动听”的声音地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身临其境地踏上这趟聆听“声景”的旅程!
德国有名理论物理学家W.Griner等教授撰写的12卷集“理论物理学教科书”,是一套内容完整实用面向和硕士研究生的现代物理学,各卷内容独立完整。本书内容包括:本书共有四部分。(一)热力学:平衡和态量;热力学定律;相变和化学反应;热力势。(二)统计力学:微态和熵的数;系统理论和微正则系统;正则系统;玻耳兹曼统计应用;宏观正则系统。(三)分量子统计包括密度算符;多粒子波动函数的对称性;理想量子系统的巨正则描述;理想玻色气体;理想费密气体;玻色和费密气体的相对应用。(四)实气体和相变:实气体;相变分类。
这是一本令人惊艳的昆虫导览宝典,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及精致的图像,介绍了昆虫的身体构造、发育、生活习性、生态行为等系列特征,循序观赏虫体的表里乾坤及种间的奥妙关系,读者进入美妙而多彩的昆虫世界,沐浴在知性和感性的洗礼之中。《图解昆虫世界》由台湾昆虫界才子与大师联手完成,作者希望藉由此书让更多人理解昆虫、喜爱昆虫,经由赏虫增长智慧,创造更多的生命财富。
水槽中的孤波的理论和实验及其研究进展,目的是要通过水波孤子这个最直观的物理事例及其产生的机制,对孤子与孤波的一系列性质给以具体的说明《水槽中的孤波》既不是单纯数学理论的严格展开(本丛书中黄念宁和郭柏灵的书对此有专门的论述;此外,还有大量的专著和文献可供参考),也是实验事实的简单罗列,书尽可能从物理概念上、从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中展开讨论.由于主要介绍水槽中的孤波,《水槽中的孤波》所涉及的将主要是浅水波的KdV方程和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方程),而对孤子理论中其他一些非线性演化方程,包括正弦一戈登方程,不能不有所割爱。
《分子细胞生物学》在阐述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概念的前提下,深入阐述细胞结构及其重大生命活动规律的分子机制,力求全面展现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分子细胞生物学》共19章,内容涵盖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及几种特化细胞,详细阐述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真核细胞内膜系统、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细胞骨架、细胞核及染色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衰老与死亡、细胞社会性、细胞分化与干细胞、生殖细胞、免疫细胞、神经细胞、肿瘤细胞、植物细胞等。本书同时配套了丰富的网络拓展资源,以期为读者拓宽知识面、启发与活跃思路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分子细胞生物学》可作为高等综合、师范、农林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的细胞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
《钱学森论系统科学(书信篇)》选取钱学森从1961年到1998年关于系统科学的书信共277封,并按系统科学的结构进行了分类编排,每部分均作了简单介绍。读者从书信中可以全面了解钱学森对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的论述,并且按时问顺序了解钱学森思想发展的脉络。《钱学森论系统科学(书信篇)》为从事系统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原始资料,也适合从事相关T作、学习的广大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生物数学(卷)(第3版)(英文版)》是近代生物数学方面的名著。这是卷,第三版,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订。近年来这个科目的茁壮成长和新知识点的不断涌现,新的版本将原来的一卷集分成上下两卷,扩大了知识容量,第二卷绝大多数是新增知识点。书中对生物学中的反应扩散方程和形态发生学的数学理论及研究成果作了全面介绍,是学习与研究生物数学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生活地理新视角》是一本融生活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着眼于培养公民地理素养的地理专著。地理学的综合性强,联系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环境动态与自然系统、人类社会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系统。笔者以中学地理工作者的地理视角,结合时代特征,通过地方、空问、尺度和时间的透镜,观察“生活世界”,解析其附有的人文色彩。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教育等多个领域,可读性强,受众面广,是公民生活优化、读者思维拓展的“催化剂”,同时凸现了地理的生活实用价值。《生活地理新视角》采用大量鲜活的案例,阐述了关注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认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生活中地理”的地理教育应用,对中学生活学活用地理、中学教师活用活教地理提供了内容导向和方法策略上的思考。《生活地理新视角》
《杭州野鸟》收录了杭州市区范围(包括萧山区和余杭区)分布的鸟类17目58科288种,选用了精美的鸟类图片353张,详细介绍了这些鸟类的识别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以及野外观鸟等相关知识。 《杭州野鸟》是关于杭州鸟类较为完整翔实的著作,是一本鸟类辨识的专业书籍,可供鸟类研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是观鸟爱好者野外观鸟的重要参考工具,也可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科普读物。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是全国各地从事植物生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或教学的专家以及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国际实验技术的进展撰写而成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既适应当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状况,又顾及整体和细胞水平研究的需要,并适当介绍一些生产中与植物生理学有关的应用技术。全书共13章(另加附录),包括细胞生理、植物的离体培养、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脂类代谢、次生物质代谢、生长与发育、植物激素、环境和抗性生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农业技术等。《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可供植物生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研究、教学和从事检测分析的有关工作等各方面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学生和研究生参考备用。
《3大论战: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文集,主要纪录了《3大论战: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作者在1987~1991年间所参与的有关现代物理学哲学问题的一场论战。其核心的问题是:(1)宇宙的演化是否“无中生有”;(2)粒子是否可分,物质是否无限可分;(3)量子力学是否证实了主客观不可分的统一。此外还涉及一些“两点论是否普适”,“灵魂不死是否科学”等一些未充分展开其论证的零星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本来是典型的“学术”问题。参与这一争论的双方中的很多人本来是由于学术上持有不同意见。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提出,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论战的发展不得不涉及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指导自然科学”等等具有广泛性质的问题。论战的发动人之一,教授,更是自掌地以物理学哲学问题的
本系列图集共5册,其中常见底栖生物图集为第三册。该图集共调查和拍摄渤海山东海洋保护区内常见底栖生物174种,隶属于4门12纲34目103科147属,其中环节动物门38种,软体动物门77种,节肢动物门52种,棘皮动物门7种。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常见底栖生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对部分易混淆的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并对典型物种进行了视频拍摄,读者可扫描书中进行查阅。
生物衰老: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详细介绍生物学衰老的前沿研究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诸多实用、高效且适宜的研究方案,用于研究调控生物学衰老过程的机制及对其的干预方法。书中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①研究衰老过程的基本方法,涵盖基础领域的细胞培养与分选、衰老标志物检测、端粒长度分析和DNA甲基转移酶研究等;②干预衰老过程的技术,包括热量限制及其模拟、营养基因组学、外源端粒酶使用和药物作用评估等;③分析生物衰老的实验方案,如基因的高通量筛选、DNA微阵列技术、消减杂交技术和二维凝胶蛋白质组学等。利用生物衰老: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综述的各项强大工具,读者可根据研究需要将不同技术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学衰老这一新兴综合学科的不断发展。生物衰老: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可供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衰老相关疾病及
桑黄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的物种之一。编者沈业寿在《药用真菌桑黄菌的研究》中介绍了桑黄菌的种质资源、鉴定方法和分布、富含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态环境条件;桑黄菌的多样生物学活性及其活性成分对各类肿瘤细胞的影响;桑黄菌的人工栽培及其固液态发酵技术;桑黄菌产品的加工技术。根据药典的要求还重点介绍了桑黄菌终产品的质量检验方法。《药用真菌桑黄菌的研究》涉及的知识面广,诸如真菌学、栽培学、生态学以及医学、发酵和药物加工工业等,适应性强,不仅适用于科技工作者、工厂和企业人员,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均有益。
虎子是一只从出生就被人类跟踪研究的野生大熊猫。它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也遭受了动物园里“电刑”之苦。但是幸运的是,虎子如今自由地生活在属于它的野地中。据科学家统计,每10只大熊猫中就有1只仍被关在动物园里或饲养场里…… 《熊猫虎子》作者潘文石通过17年的野外科学考察,真实记录大熊猫奇特的生活方式及其神秘的“社会”结构。 充满激情的文字和珍贵的野地大熊猫图片将改变你对大熊猫的印象,也将引发人们对环境伦理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