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图文并茂,精选1600多幅图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遗产,从而更好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主要分为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是北京市发展成为三千多年历史的世界名城的基础,也是今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基础。认识和保护好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对北京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北京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温暖带落叶阔叶林的地带性植被。境内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物种比较丰富,景观优美。北京市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62%为山区,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各型水库84座。北
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深绿思想,在西方环境意识形态和环境运动中影响很大。一些学者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生态哲学开始从浅层向深层的转换,甚至有人将其视为西方激进环境意识形态的一面旗帜。然而,深层生态学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在理论基础上,如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及权利、生命平等、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等,深层生态学并未给出详细的说明;在生态实践上,如荒野保护、国际公正、生态乌托邦、反人类、生态法西斯等,深层生态学也未能作出有力的回应。如何建立一个清晰的、从理论到实践逻辑一致的思想体系,是深层生态学的研究者需要做的一件最为紧迫的事。《深层生态学——阐释与整合》由雷毅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工作的成果。
《物种源始》是达尔文的名著ON THE ORIGIN OFSPECIES(1859)版的中文译本。版的《物种源始》是最被认可的原著版本,因为这是达尔文尚未受到质疑和责难之前的著述,思路清晰、简明有力地阐述了达尔文的原始观点。 书中讨论了育种学、生态学、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动物行为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现象,揭示出各种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物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通过“伴有修改的代传”而发生变化。达尔文研究生物在家养状态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提出了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在“为了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则被选择保存下来,不利的个体被淘汰,经过一代代的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适应的变异逐渐积累,导致新物种的产生,造成了奇妙多样的生命形态;栖居在地球各地的一切生物,都是从一个或
《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技术手册》编制了52种入侵生物的综合防控技术手册,主要介绍了这些物种的起源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态学特征、传播扩散、发生与危害、防控管理措施等信息,以期为农林外来入侵生物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帮助。本书也是从事动植物检疫和农林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广大公众了解生物入侵防治知识、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技术指南。本书由张国良主编。
为刚刚逝去的“20世纪”作总结,似乎是今日中国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崛起于艰难之际、致力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人来说,20世纪既灾难深重,又生机勃勃。时过境迁,不管是“灾难”还是“生机”,其蕴涵的酸甜苦辣,都将成为后人咀嚼回味的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书斋里的宏论不同,本丛书希望沟通专家学识与大众趣味,借“读书”回顾先辈的足迹,丰富当代人的精神感受与历史意识,故关键在于“同情之理解”,而不是判断与裁定。具体的工作策略是:将书籍本身的评介与“接受史”的叙述融为一体并掺入个人的阅读体验。假如撰写导读的专家们之“生花妙笔”能勾起大众的阅读兴趣,使“旧书”介入“新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则功莫大焉。说到底,书,并非越新越好;人,也不一定越活越精神。这才有必要不时地回顾历史——包
本书以奇妙的宇宙为切入点,综合阐述了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事件。是较为全面介绍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普及型读物。全书对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讲解不仅生动清晰,通俗易懂,而且特别注重从物理上作出深刻的叙述。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书还列举了许多基本物理原理在各个方面(诸如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等)的应用,以及物理学的一些很新成就。
本书探讨琉球古国的兴衰,不是简单地论述琉球古国的兴衰过程,着重探讨其兴衰的原因。主要内容围绕琉球王国的发展史,尤其围绕着中国对琉球社会的影响做出了研究,对琉球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做了阐释,对琉球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