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高分子物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简要介绍了如何测定和研究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链构象、化学结构及其组成、结晶度及取向、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运动及力学松弛、热性能、界面及表面、复合物粘接、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以及光谱、波谱、色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应用先进仪器和方法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全书共收集约400篇参考文献,内容丰富、新颖、简明易懂,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高分子物理教材,适合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橡胶、塑料及高聚物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生、教师、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化学是什么》从化学名称的由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贡献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化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化学学科的价值。作者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从化学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其正误,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之应用于实践。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中国化学史》为化学通史,历述从远古到20世纪末中国化学发展的历程,鸦片战争以前的为古代化学史,鸦片战争以后的是近现代化学史。中国古代虽然有高度发达的经验化学,但是近代化学则是从欧洲传来的,逐步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中国现代化学,融人世界化学体系之中,并成为它的组成部分。 科学思想是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的。所谓本原是指存在物最初由它生成,或一切存在物由它构成。前一种观点可称为“生成论”,而后一种观点可称为“构成论”。生成论和构成论的不同在于:前者主张变化是产生和消灭或“转化”,而后者则主张变化是不变的要素之结合和分离。这两种观点在古代东方和西方都产生过,但是在东方生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而在西方构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生成论和构成论的差别是造成东西方传统科学差别的总根源。 在
《聚合物结构分析》系统地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高聚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结构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内容包括:振动光谱与电子光谱、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热分析、动态热力分析与介电分析、气相色谱与凝胶色谱、裂解色谱与色质联用、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与小角X射线散射、液态与固态激光光散射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在高聚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及解析方法等。 《聚合物结构分析》可供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从事有关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研究与生产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知名度很高、不断更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编》(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系列的精编版本。新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包括: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DNA制备与分析,DNA和RNA的酶促操作,RNA的制备与纯化,重组DNA文库,重组DNA文库的筛选,DNA测序,重组DNA诱变,DNA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方法的介绍,蛋白质分析,免疫学,DNA-蛋白质相互作用,酿酒酵母,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表达,蛋白质磷酸化分析等;又新增了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统计分析等新内容。
本词汇自1995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厚爱,曾连续三次得印,1998年被评为书。此次修订除收集近年来在化学化工领域涌现的新词新义外,同时考虑到本书版因时间紧迫有些专业收词尚不够全面,还在精细化工、石油化工、高分子科与材料、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日用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面补收了词汇。全书共约9万余条。 为节省篇幅,本次修订时还删去了一些引起不必要的词组,并纠正了版中印时造成的某些错误。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妥之处随时向我们反映并抽出宝贵意见。
《生物化学图表解》是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本科)为指导,以吴梧桐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6版)为依据编写的教材配套参考书。本书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图和表的方式,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和表进行表述,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让学生能快速、轻松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概念,便于学习和复习。 本书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利用简明的图表阐明重要概念,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吴梧桐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