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参阅了外有关蕨类植物学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蕨类植物学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和作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蕨类植物分类、生态和地理分布,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起源与演化及分子系统学等内容。在蕨类植物分类部分,详细介绍了66科、170属、310种蕨类植物的特征并附图片。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内容包括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植物的系统与分类、植物生物学常用方法与技术简介以及附录5个部分。从植物科学的经典实验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全书在前三部分选编了34个实验;第四部分介绍了本学科涉及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用于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大多数的实验后面都安排了探究性实验内容,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研究能力。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常用固定液和染色液的配方。此外,书后还增加了被子植物部分组织与器官结构、常见浮游藻类和不同植物中柱类型的彩色图版。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配套数字课程(://abook.hep../44953),提供了主要实验示范操作视频、教学课件、拓展资料及彩色图库等资源,是纸质教材的有力补充,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本书是一部从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学视点论述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几章,章主要是从地球进化的历史角度米分析蓝藻对地球生命系统的贡献;第二章简要说明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发生的影响;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是从生源要素(特别是磷)的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同际上流行的用于解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N/P比学说,这里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pH之间的关系,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与释放及其控制因子等;第七章分析水体中两个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蓝藻和水生高等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第八章介绍鱼类与蓝藻水华的关系,重点介绍利用鲢、鳙控制有毒蓝藻水华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第九章综述蓝藻水华的成因。
本书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农学、园艺、植保、土壤农化、林学、草业、资源环境、蚕桑、茶学、食品加工等专业学员使用的基本。本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度、纵横交错地探索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方方面面,大致可分为如下几部分:部分,是静态生物化学基础和细胞生理生化,包括章~三章;第二部分是植物有机物转化及功能与代谢的生理生化,包括第四章~九章;第三部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包括第十~十三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第四部分是第十四章,即植物的抗性生理。
本书简要介绍了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的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国内新引进的多肉植物种类300余种,涉及仙人掌科、龙舌兰科、番杏科、夹竹桃科、萝藦科、凤梨科、菊科、旋花科、景天科、葫芦科、龙树科、薯蓣科、大戟科、福桂花科、百合科、石蒜科、防已科、苦苣苔科、百岁兰科等19科。每一种或品种均以直观、形象、具有种类特征的原色图片出现,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既可供欣赏,又便于识别品种,适合广大花卉爱好者和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很多到过云南的朋友,都对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印象深刻。但很容易忽视云南另一面多姿多彩的景致——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立体气候所孕育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即种类繁多、珍稀奇妙的动植物景观。《迷醉之旅(走进云南植物世界)》(作者杨宇明、孙茂盛)将带您走进令人迷醉的云南植物世界,并醉心于美丽的植物之旅。如果您已经去过云南,那么阅读本书将会唤起您美丽的记忆,带您重游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如果您还不曾去过,那么去的时候,带上《迷醉之旅(走进云南植物世界)》,一定会有另外的收获——收获一次“迷醉之旅”!
种子是植物体所孕育的很复杂而又很的部分,里面蕴藏着物种的下一代。在亿万年的漫长时间内,为了保持物种的繁衍,种子植物演化出了令人震惊的适应策略,种子高度复杂精妙的结构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中,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艺术家罗布·克塞勒和种子形态学家沃尔夫冈·斯塔佩通过令人惊叹的特写图片和美妙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而又奇妙的微观世界。 任何热爱自然世界的人士、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科学家都可以从本书中发现新的惊奇,受到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