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是维吾尔族与蒙古族习用药材,亦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中国菊苣研究根据张冰教授对菊苣多年药学研究成果编撰而成全书围绕菊苣的药学研究,首次全面梳理和探讨了中国菊苣的古今药学文献植物资源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药理特点临床治疗与保健应用全书共分为四篇,前三篇分别论述了菊苣的药学研究临床治疗学基础与保健应用:第四篇论述了菊苣药理研究中涉及的特色动物模型研究从菊苣资源到植物形态从药材品质到药理活性从临床治疗到保健应用,较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菊苣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菊苣研究的空白 本书对从事中医药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及保健品研发的中医药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对致力于中药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相关代谢疾病研究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工作者,尤具启示意义
本书内容简介:我国幅员广大,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约有三万种。本书主要收录有经济价值和常见的种类八千余种,分五册出版。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木麻黄科至莲叶桐科,第二册包括被子植物的罂粟科至山茱萸科,第三册包括被子植物的岩梅科至茄科,第四册包括被子植物的玄参科至菊科,第五册包括被子植物的单子叶植物纲。每种植物均有形态、分布、生境方面的简要描述和线条图,有的植物还叙述了它的主要用途。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有些种类的某些别名和重要拉丁异名分别放在中名和拉丁名索引中。每册附录有相应的分科、分属检索表;自第三册始,应读者的要求,还增加科的简要描述和一些属的分种检索表。
本卷共收载贵州被子植物10科,148属,515种,1亚种,25变种,5变型。对科、属、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及已知用途等,均作了详实的记述或介绍。附有黑白线条植物图版163幅,含292种有形态特征的比较图或全貌图,还有野生植物彩图57幅,便于识别。本卷可供植物学、药学、农林、园艺和环境等工作者及相关教学和生产部门参考应用。
由应俊生和陈梦玲编著的《中国植物地理》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分布规律,中国具有北半球程度物种多样性的原因,特有性及特有现象中心的形成原因,以及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的成分及其历史;讨论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中国植物地理》可供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的教师、学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植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研究和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有关人员阅读与参考。
《药用植物学教与学》是关于高等教育《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探索专著,融知识、方法和科研思路为一体,内容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学教学全程实录和教学交流两个版块,其中,全程实录涵盖课前教师备课思路、课中教学过程记录、课后交流和思维碰撞整理的课后记,既有课堂内的理论教学,又有课外药圃、大蜀山和黄山野外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不文字记录,还有全过程情景展现的彩图映衬;教学交流版块由学生黄山实习感悟,学生回忆、教师感言三个模块组成,是教与学互动的良好体现,将一门课程带给学生的感受,课程学习多年后的回忆及教师探索中药植物教学的体会完整的记录下来,供后来者揣摩和体会。本书可供药用植物学教师、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中药植物爱好者参阅。
本书英文版由国际杰出的临床微生物学家编写,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是临床微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杰作。本书在第六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9个“鉴定法则”章(第15、20、6、45、49、55、62、94和104章),这些章内容涵盖病原体的基本知识(如镜下表现?、基本生化反应结果)和确定性试验程序(表型试验、分子生物学诊试验和免疫学试验?。中文版分上、下两册,共9卷,130章。为微生物学家、实验室人员、传染病专家、临床医师、医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病原体分离、鉴定,传染病诊断,。萎矗室安全等方面的详尽知识,包括全面开展有效实验室诊断的所需资料。试图在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面,指导临床微生物学家对试验步骤和程序进行选择、执行和解释?。内容全面、新颖,可操作性强,并且通俗易懂,具有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