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属大辞典》(简明版)共收录25817个植物拉丁学名。辞条中有1109个为科名,其中1045个为可接受科名,8个为异型拼写科名,其他为包含在可接受科名里的狭义科名。辞条中有24708个为属名,其中19043个为可接受属名,5665个为异名。词条中的苔藓植物接受科属为212科/2099属,蕨类植物为67科/610属,裸子植物为18科/94属,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594科/12725属,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为154科/3515属。本辞典收录中国产高等植物527科,5734属,涵盖51935种,进一步确认中国高等植物种数为世界第一。中国产苔藓植物141科/721属/5598种,蕨类植物35科/162属/2693种, 裸子植物13科/59属/398种,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268科/3745属/32233种,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70科/1047属/11013种。
本书编著团队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事凤仙花科植物分类研究,在植物区系调查、分类性状及方法探讨、新分类群发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积累了大量植物区系和标本资料。通过多年野外考察、拍摄高清彩色图片及采集大量标本,共记录了 222 种(包括 4 变种)凤仙花科植物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及物候等信息,编写本书旨在通过简洁精练的文字,较为系统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中国凤仙花科植物。全书共四章,前三章主要介绍了凤仙花科分类研究历史、形态多样性、微形态特征与性状演化 ;第四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凤仙花科物种的形态特征、生境、物候及花部解剖照片等信息。
山茶科(Theaceae)植 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我国主产于长江以南 各地,据《中国植物志》统 计,全世界有山茶科植物36 属、700余种,我国有15属 、480多种。山茶科植物具 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既有以 茶(Camellia sinensis)为 代表的饮料植物,以油茶( C. oleiferra)和南山茶(C. semiserrata)为代表的木本 油料植物,以木荷 (Schima superba)和猪 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为代表的材用植 物,也有众多的观赏植物得 到广泛栽培利用,尤其是山 茶属的山茶(C. japonica) 、滇山茶(云南山茶花)( C. reticulata)和茶梅(C. sasanqua)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众多,在世界各地广 泛栽培,成为世界名花。植 物园、树木园和其它山茶收 集专类园除了引种原生种种 质资源外,仅山茶、滇山茶 和茶梅等33个种就培育了数 以万计的栽培品种。 近几 十年来,随着开黄色花的野 生种
该书收载了植物古汉名4394个,分属于177科,800种。附图789幅,80余万字。对每个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流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态图便于读者识别。作为我国部《植物古汉名图考》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带来莫大的方便。
孟凡、张琳、媚道设计编著的《世界植物文化史论(靠前9届靠前植物学大会用书)》是研究中西方植物变迁、植物科技、植物文化发展的的史料性书籍,植物文化虽然和植物学同时产生,但作为自然和人文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工作的发展远较植物学迟缓。虽然不论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植物文化都很好发达,既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源流而又丰富多彩,但对于植物文化的研究则很好不够,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这本新著正好及时填补了这个学术空缺,正如打开了一扇学术之窗,为我们展示了植物文化研究的新天地。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上古时代的植物传说到当下的植物科学研究,详尽的梳理了人类历目前对植物的认识和应用过程。靠前章为上古时代植物传说和植物的医学应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论述了中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植物文化
本书其所以加一个“新”字,一则有别于前3册《荷志》书名;二是书中所载品种,都是前3本《荷志》未载的新秀;三是育种者增加了新人、新手;四是品种形态、性状记载增加了新内容;五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创建荷花品种分类新;六是介绍了新发现的自然界偶尔出现的“三蒂莲”。荷花品种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书中综述篇收录荷花发展前景展望、荷花展览创新的思考、泰国荷花访闻录等文,是因为这些文章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品种。录中采用两篇中外人士对前《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评说,这是因为《新荷志》系连贯前3册图志的续篇,读者可从评说中了解荷花的起源以及中国荷花栽培历程,特别是对中国荷花品种的演进和品种资源的分布有一个粗略的认知。
四川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及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四川省的宝贵财富,清理好四川省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对全国物种多样性的一个贡献,将为研究植物的系统演化、植物区系、植被、生态系统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四川植物志》是基础的科学资料,编写《四川植物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四川省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清理,使其能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四川植物志》作为科学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为世界所重视,而要认识和研究生物多样性,必须首先知道物种多样性,《四川植物志》的编写,就是对四川省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和记载,其科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介绍了普洱茶产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茶文化的独特性;乔木茶鉴别的方法;普洱茶收藏的几个问题;乔木老树茶区选介;普洱茶产品选介等。
植物考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对考古发现的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的研究,来解释古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这些年学界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植物遗存的提取和检测方法的摸索改进以及各遗址检测资料的积累上,资料和研究都处于零散状态。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对这些零散的资料,做个相对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史前植物考古的一个阶段性小结,虽然还很薄弱,但构建起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至少有利于今后整个学科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