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志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夹竹桃科萝藦亚科球兰属植物163种7亚种,其中中国原生植物38种1亚种,原产于热带亚洲等境外分布植物125种6亚种,结合国际**分类学研究,及干标本和文献查阅,纠正了植物园鉴定错误的物种名称,修订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基于干标本观察的部分物种的分类学信息。科拉丁名采纳Endress et al.(2014)的分类系统,种拉丁名主要参考Tropicos,及IPNI,并按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异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鉴别特征、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受威胁状况评价、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植物应用评价等,并附精美彩色图片展示物种形态学特征。为了便于查询,书后附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 本志可供植物学、林学、农学、园林园艺、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及植物爱
《深圳植被志》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深圳市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群落研究概况、植被组成与植物区系、植被研究方法与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植被分布格局、植被与群落多样性及其演替、植被区划、植被管理等方面。研究区域包括除城建区外的自然山地或人工林地,数据来源包括近年来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多片样地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依据《中国植被》以及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植被志》编研所确定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将深圳市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01个群系,252个群丛;将人工植被划分1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24个群系,77个群丛。本书阐述了深圳市自然山地的植被分布现状主要植被群落特征,以及植被的主要建群种、优势种、特征种,分析了境内分布的各类珍稀濒危种、极小种群物种等,为全面开展植被
我国植物园在荒漠植物的引种驯化、迁地保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原始资料,在荒漠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发掘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收录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迁地栽培荒漠植物30科79属133种。科的排列,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Engler)系统。物种拉丁名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仅个别植物种参照了《新疆植物志》;属和种均按照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别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展示其物种形态学特征。书中部分物种的引种信息和物候信息还收集了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沙生植物园的资料。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相关植物园的地理环境以及中文名和拉丁
《中国药用植物种子原色图鉴》通过形象直观的药用植物种子原色图片,再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106科434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和种子外形群体及部分种类的个体与结构解剖图,图片清晰,特征明显,易于甄别。
由应俊生和陈梦玲编著的《中国植物地理》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分布规律,中国具有北半球程度物种多样性的原因,特有性及特有现象中心的形成原因,以及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的成分及其历史;讨论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 《中国植物地理》可供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的教师、学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植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研究和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有关人员阅读与参考。
植被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杜仲图志(精)》首次以图片的形式,《中国杜仲图志(精)》分9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杜仲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我国杜仲种质资源,杜仲遗传多样性,优良种质资源及其良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主要栽培模式和技术创新成果,剥皮再生技术,主要病虫害,杜仲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等,共收录杜仲图片1100余幅,可供林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杜仲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仍然沿用前书的版武与体裁风格。每种植物描述包括中文名、拉丁名,以及简要的形态特征、花期、地理分布、生境和用途;英文对照除英文名外其他为对应翻译。本书每种植物都有1~3张野外实地拍摄的照片。
《图解植物学词典》共分两篇,篇为按字母排序的词汇总论;第二篇为按植物器官包括根、茎、叶、花序、花、果实等分类的词汇分论。 《图解植物学词典》可供生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等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院校师生、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 《图解植物学词典》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植物学工具书。全书涵盖了绝大部分在植物鉴定和描述中涉及的词汇,共有2400余条,并配以1900余幅精美的插图,解释简明扼要,插图特征明显,便于读者准确、直观地理解词义。
由应俊生和陈梦玲编著的《中国植物地理》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分布规律,中国具有北半球程度物种多样性的原因,特有性及特有现象中心的形成原因,以及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的成分及其历史;讨论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 《中国植物地理》可供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的教师、学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植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研究和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有关人员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