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野生动物名录》记录并总结了贵州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种类,共计24纲117目782科11442种(亚种),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贵州野生动物种类分布记载的文献610篇(部),按照动物分类系统记述每个种在贵州及国内外的分布、寄主(栖所)和文献,书末附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贵州野生动物名录》是一部植物保护、森林保护、植物检验、农业区划、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物多样性研究、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物种资源有效利用及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基础资料,可供农、林、牧、环保、生物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生物类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三个亚气候带,位于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华南山地地区。由周放等编著的《广西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名录》共记录了广西陆生脊椎动物4纲,39目,150科,1149种,另67亚种。其中,两栖纲3目,11科,105种,另3亚种;爬行纲2目,21科,177种;鸟纲23目,82科,687种,另55亚种;兽纲11目,36科,180种,另9亚种。比20多年前有较大增长。
土壤动物学是当代科学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科学领域。本书是作者多次承担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相关研究的成果总结,具有长期的资料积累及经受过时间的检验。研究内容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是土壤动物学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把土壤动物学与森林生态系统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本书研究的一大特色。本书汇集了作者20多年来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统一性与连贯性的专题论述,从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分化,群落的地带性特征)、深层的研究(分解功能的定性、定量)到对生态系统能量动态的探索等环环相扣。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资料详尽,在研究方法上有不少,在理论上也有新的见解,是当今土壤动物生态方面不可多得的专著,是动物学、农学、林
《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主要包括:动物解剖骨骼干式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油制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气存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塑封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冻存标本的制作、动物脏器铸型标本的制作、陆地动物整体剥制标本的制作、淡水动物标本的制作八大部分,彩图五百余幅。内容全面、详细、易懂,可供职业、技校、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广大中学生、教师及标本制作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手册为引进版图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那些容易鉴别的海鸟种类。现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包括DNA研究,使得南极的信天翁数量由10种上升到20种。然而其中有些种类,若非经过详细深入研究、测量以及雌雄鉴别,当场是无法鉴别的。本手册中仅15种信天翁可通过直接鉴别就能进行分类(包括它们成长的不同时期)。
在新书《动物界的建筑师》中,英格·阿恩特为大家展示了动物的奇妙筑巢艺术。从蜂鸟的精巧巢穴到动物界的建筑物——珊瑚礁,人们无不为它们的巧妙构造感到惊叹。除了精美的图片以外,本书还为大家讲述了很多生物常识和动物筑巢的精彩故事。您是否知道,蜘蛛织网要经过“严密部署”,这和它的生理基因息息相关吗?磁石白蚁的巢穴真的和太阳起落有关吗?另外,巢室的排列是否能够制造恒温的效果?快来浏览本书吧,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来慢慢开启。海报:
黑白分明的标志性颜色,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活化石”般的珍贵罕有,这就是大熊猫。大熊猫是深受海内外各界关注、为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民众所喜爱的中国国宝级珍稀动物之一。《守护大熊猫》这部图册,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持策划。书中史诗般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和发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今日生活的家园,国内外献身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的故事,熊猫明星的“幕后戏”披露等生动内容。书中不但内容精彩纷呈,大量图片亦均是权威发布,具有赏鉴和珍藏价值。在中国政府、国内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前野生大熊猫已增加到1590余只,有关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拯救、保护大熊猫的理念深入人心。愿这部精美的图册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为守护大熊猫的事业出一份力。
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是生物世代之间连续性和相似性的遗传基础。染色体数与染色体组型(核型)是生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认识和探索生物的染色体演化过程、分类系统及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鱼类遗传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本研究工作得到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天津市水立局、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宁河县人民政府、宁河县畜牧水产局等大力支持,本图谱请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董仕博士审阅。
狼作为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大型食肉兽类之一,其生理、行为、生态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由于没有哪种动物能像狼一样接近人类并演化出如此多的故事,试图在一本书中阐述清楚狼的方方而面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作为一种尝试,本书尽力从进化、分布、解剖、行为、生境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狼这种生存的强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剖析。针对于当前沸沸扬扬的狼文化现象,作者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讨论了这种现象的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本书是作者多年在狼的研究上积累的大量的重要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总结,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和参考,并提供给有兴趣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
作者在广泛参考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分12章地介绍了实验动物独立通气笼盒(IVC)设计与应用中的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包括IVC的由来、运行使用优点和市场前景,IVC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参数、材质选择、基本结构和类型及其集中通风的组合设计、技术,以及IVC实验研究、应用、配套设备、发展趋势、操作规范、管理措施等。本书内容新颖,阐述简明,图文并茂,融先进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适于IVC设计、制造、使用人员,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作为IVC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
《大迁徙:地球上最的生命旅程》一书介绍了地球上迁徙动物的生活方式,章为理论介绍,探讨关于动物迁徙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从迁徙的时间到迁徙动机,从迁徙的信号到动物的导航能力,展示目前人类对动物迁徙的研究情况。第二、三、四章分别介绍了陆上、水中和空中的动物迁徙的情况,每章以十几种有代表性的迁徙动物为例,详细介绍该种动物的迁徙路线、迁徙方式和生活方式。每种动物的迁徙还配以迁徙地图和迁徙档案,为读者提供详实全面的动物迁徙信息。
全面和系统介绍了动物学实习中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实习和脊椎动物鸟类实习的两个内容,分别从四个方面:1、生活指南,2、基础知识(昆虫和鸟类),3、实习指南(昆虫的采集、鉴定和标本制作以及鸟类观察和识别、鸟类标本制作),4、研究指南(昆虫和鸟类野外实习研究)介绍动物学野外实习内容。文字描述简明扼要,并配以大量生态图片,形象直观,具有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的特点。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是中国部完全以潜水拍摄记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的图谱。全书图片采用潜水观察法拍摄,直观反映出珊瑚礁鱼类在原始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有利于人们认知南海极为珍贵的珊瑚生态系统,识别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类。拍摄团队历时两年,9次远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远赴南沙岛礁,下潜拍摄超过400人次,共拍摄水下照片20869张。本书从中精选出565张,涵盖54科160属408种珊瑚礁鱼类,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可靠的记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观赏性,以及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贵州野生动物名录》记录并总结了贵州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种类,共计24纲117目782科11442种(亚种),参阅了外有关贵州野生动物种类分布记载的文献610篇(部),按照动物分类系统记述每个种在贵州及外的分布、寄主(栖所)和文献,书末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贵州野生动物名录》是一部植物保护、森林保护、植物检验、农业区划、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物多样性研究、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物种资源有效利用及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基础资料,可供农、林、牧、环保、生物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生物类大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