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章,章实验动物设施的消毒与操作技术,第二章实验动物生产管理操作技术,第三章实验动物隔离器的操作技术,第四章实验动物胚胎、精子和卵巢冷冻保存的操作技术,第五章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第六章各种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技术,第七章实验动物相关实验室管理操作技术,第八章实验动物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操作技术,第九章实验动物饲料生产的操作技术,第十章实验动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操作技术。本书是我国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方面的工具书,具有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简便易懂等特点。可供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应用的专业人员参考。
本卷共记载河北省(含京、津)两栖纲1目5科5属10种(另有3种引进蛙类),爬行纲2目8科13属24种,哺乳纲9目23科87种,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河北省(含京、津)两栖、爬行以及哺乳动物研究简史、地理区划、经济意义、名录;各论介绍了各纲的分类术语,种的描述包括鉴别特征、形态特征、生态、地理分布、经济意义及亚种分化。目、科、属、种均有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及学名索引。本书可供有关院校生物专业师生以及农、林等部门科技工作者参考。
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科普工作有法可依,而时代的不断进步,又使科普工作的内涵和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普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科普不仅仅向公众普及一定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更要重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科学日益昌盛的今天,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生存质量;对国家而言,科学决策的民主化进程与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科普工作是一项事业,是一个浩大工程,不仅仅是某些个人和团体的自发和业余行为,而且是
本书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以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作为准备开始动物实验的相关人员非常重要。此后分别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动物以及相应的实验选择,为大家了解和选择实验动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接下来本书详细介绍了诸多心血管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中除相应基础知识和文献复习外,大量篇幅着眼于具体的操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大家进行相应的实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最后心血管病研究用实验动物常用参考值数据以及对心血管病动物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的介绍,为大家进行动物实验提供了工具书般的参考。
本书搜集了很多奥杜邦所绘的鸟类素材。他用柔和、细腻的技法将鸟类优美的身姿描绘出来,极为形象生动。本书可作为鸟类的绘画技法书。通过这些鸟类图片的展示,使读者对野生珍稀物种产生兴趣,并能逐渐形成爱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意识。书中出现的每一个鸟类范例,从线稿的描绘到上色的过程都十分讲究。局部细节的放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掌握鸟类的绘画技法。本书不局限于让读者学会画出书中的案例,更是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爱上野生鸟类。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一个重要类群。蜘蛛与螨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在陆生动物中仅次于昆虫。蜘蛛不但在学术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保持生态平衡和控制农林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志共记载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河北地区蜘蛛共计141属296利,是首次对我国北方一个地区的蜘蛛类较为详尽的报道。并在总论中对蜘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系统以及在河北的分布情况作了介绍。
作为一部山东鸟类种和亚种分布专著,赛道建、孙玉刚主编的这本《山东鸟类分布名录》参考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山东鸟类分布研究的成果和实地调研结果,收录到依据标本、分布地照片、环志和文献确认的山东分布鸟类437种(464种、亚种),隶属于20目76科;以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2011)为依据,介绍各鸟种、亚种的中文名、英文名和拉丁学名,以及异名和识别特征,辩证其存在状况,并介绍鸟种的保护类型、分布地点和源参考文献、环志、分布地照片或标本照片等物种信息,图文并茂,增强了名录的实用性;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及中文名和英文名、拉丁学名索引,便于读者检索查证相关文献,系统了解和掌握山东分布鸟类研究的沿革情况,有助于充分了解和认识鸟类物种分类的合并、拆分情况与物种保护类型,研究其
这本《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百科全书》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世界一流专家蒂姆·哈利代和克莱格·阿德勒共同主编,由来自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世界自然资源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数十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最详尽的研究成果,对已知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每一科类均有详细的论述,介绍了已知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种类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并附有相关的知识档案、资料摘要、分类列表,再辅以极具科学性和前沿性的特别专题深入阐述这两类动物的生理机制、自然史等各主要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细节化地展现生动的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世界。同时,书中千余幅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将各种类两栖动物与爬
本书是在WWF秦岭地区景观尺度社会经济调查研究项目基础上完成的。 本次调查研究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四个因子出发,从县、乡镇统计数据以及村与农户问卷数据两个层面上揭示了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区群相关9个县的主要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各因子与栖息地有效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其主要目标是基于景观尺度,对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区群的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景观尺度上衡量社会经济各因子,以及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并做出客观评价。
土壤动物学是当代科学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科学领域。本书是作者多次承担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相关研究的成果总结,具有长期的资料积累及经受过时间的检验。研究内容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是土壤动物学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把土壤动物学与森林生态系统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本书研究的一大特色。本书汇集了作者20多年来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统一性与连贯性的专题论述,从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分化,群落的地带性特征)、深层的研究(分解功能的定性、定量)到对生态系统能量动态的探索等环环相扣。 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资料详尽,在研究方法上有不少,在理论上也有新的见解,是当今土壤动物生态方面不可多得的专著,是动物学、农学、
自从恐龙在6500多万年前绝灭以后,哺乳动物就统治了我们地球。从游走鲸到剑齿虎,一系列稀奇古怪的进化样本来去匆匆。然而,在这些奇异的动物中,有许多从未展现在世人面前。现在,我们首次塑造出这些引人入胜的新奇动物,并将它们置于当时的环境背景中。 《与野兽同行——史前探秘》展示了现代哺乳动物非同寻常的祖先和人类的产生,使人类传承之根复活。继广受欢迎的《与恐龙同行》之后,《与野兽同行》重现了恐龙时代之后地球上的生物和景观;带我们领略冰封原野上的猛马象,黑暗森林中神出鬼没的巨大食肉鸟类,以及统治荒漠的15吨重的巨犀。 从微小的食果灵长类阿比猴到强壮的爪兽,后者弯曲的爪子使得它们只能用指关节行走,这些鲜为人知的动物的生活情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遇到鼻子像软管一样奇特的后弓兽和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