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相结合的方式编著,骨骼系统单独作为一章。全书以图像资料为主(270余幅),每幅图片后附以少量文字说明。本书所用图片是用1200万像素数码相机拍摄的。最终从5万余幅彩色照片中精选而出。 尝试把一些临床新技术应用于大鼠解剖,如PET-CT骨骼系统三维重建、动脉氧化铅悬浊液灌注造影、动静脉乳胶灌注冷冻后断层解剖等。针对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如器官移植),本书对个别小器官(如爪、肾上腺、卵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显微解剖。
由郑生武和宋世英主编的这本《秦岭兽类志》是继《秦岭鸟类志》、《秦岭鱼类志》、《秦岭植物志》之后,又一部秦岭地域性的系列科学专著。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总论概括地叙述了研究简史、自然概况、化石及其地质时代动物地理区划、古籍中记载的兽类等。同时基于兽类标本测量的重要性,所以在总论的《兽类外形、毛被、头骨和量度》章节里,特别详细地绘制了不同类型目别的动物外形测量和头骨测量的方法图型,俾使读者对各目动物的分类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时,知所问津。各论则先就各目、科简扼地论述其特征,然后分别描述各种于属下,每种列出次发表该种的文献和必要的异名文献、学名、别名,重点介绍其形态、生态、资源价值与保护,同时还耗费较多笔墨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缜密的分析。 鉴于兽类野外工作方法、标本制作、寄生虫
《中国长江三峡动物大全》收编了长江三峡地区的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动物601种,分属于30目108科,其中两栖纲2目9科43种,爬行纲3目11科44种,鸟纲17目59科415种,哺乳纲8目29科99种,每种动物均配有图片,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级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让公众了解和熟悉三峡野生动物,增强保护三峡野生动物的自觉性。本书可供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从事农业、林业、环保、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医学、药学研究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都离不开动物实验,而诸多的动物实验结果必须借助于GLP安评实验的病理结果来验证其安全性、可靠性。近年来有关实验动物组织学图谱的书籍虽然也有,但较为系统的、细致的组织学形态学资料较为缺乏,我们为解决这个问题,萌生了编写《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图谱》的想法。多年来我们从事GLP安评的诊断,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在积累了多年来GLP安评诊断中经验,以及病理技术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图谱》,全书共分十章,涉及到主要的组织学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雄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感觉器官,配备组织学彩色照片700余张,组织切片采用了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等技术进
《中陆鱼类物种与分布》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陆鱼类,记述内容
本书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以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作为准备开始动物实验的相关人员非常重要。此后分别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动物以及相应的实验选择,为大家了解和选择实验动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接下来本书详细介绍了诸多心血管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中除相应基础知识和文献复习外,大量篇幅着眼于具体的操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大家进行相应的实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最后心血管病研究用实验动物常用参考值数据以及对心血管病动物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的介绍,为大家进行动物实验提供了工具书般的参考。
砂壳纤毛虫是在水体浮游生活的具壳的旋毛纲纤毛虫原生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是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壳的形态是目前砂壳纤毛虫分类的主要依据。《砂壳纤毛虫图谱》收集了世界今生砂壳纤毛虫共930种的种名录并给出了中文译名,对种名改变的种类进行了整理。收集了各种的壳的形态图谱(有的还有照片)并按照分类系统顺序排列。 《砂壳纤毛虫图谱》适合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养殖人员参考。
《中国兽类彩色图谱》是识别中国兽类的实用工具书,国谱共展示了我国最常见的兽类330种,主要是大中型的兽类,包括我国及邻近区域分布的特有种、珍稀濒危及重要属代表种。每种的彩图均依实物绘制,并附有种的中文名、别名、英文名及拉丁学名,此外还有系统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习性、资源状况和保护等级的详细描述。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科学读物,可供农、林、牧专业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使用也可供自然保护、卫生防疫、海关检疫、商检和旅游等部门人士及动物学爱好者参考。
《人与老鼠:鼠趣人鼠斗争生态平衡》共分8章,包括老鼠的生物进化特性;老鼠智商高、本领大;老鼠的益与害;古往今来话老鼠;中华民族的鼠文化;人鼠之间的“斗争”;学会与老鼠“斗争”共处;人鼠“斗争”共处的明天。全书各章的中心内容是:介绍老鼠的生物进化成功特性,阐明老鼠具有“适者生存”的进化特点和优点;通过具体的动物形态学等方面的分析对比,提出老鼠是“万物之亚灵”的观点;评述老鼠在人类社会中的益处与害处,倡导正确对待老鼠的“利弊”;回顾古往今来人们对老鼠的评价及其相处关系,指出我们人类对老鼠还存在一些传统偏见和片面认识;介绍戊子鼠年新春的“鼠”气息,展示中华民族的鼠文化;质疑毒杀为主的灭鼠技术,探讨人鼠“斗争”共处的方法;展望人鼠共处关系的明天,人类与鼠类“和谐共处”,人类帮助鼠类实
《黑龙江省两西爬行动物志》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的专著。全书分为两部分:总论包括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简史、自然概况、区系特征和地理区划;各论包括各类群概述,分类学术语和量度,分别记述了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28种,其中,两栖纲12种,隶属于10属6科2目,爬行纲16种,隶属于10属4科3目,对各物种的鉴别特征、形态描述、生物学资料、地理分布、经济意义和保护现状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全书附有插图91幅,彩色图版6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