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葬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葬甲科Silphidae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记述了我国葬甲11属75种,另将我国可能分布的7种葬甲编入检索表。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中对葬甲科昆虫的命名情况、研究简史、分类系统、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演化历史、地理分布、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研究综述。在各论中描述了每一物种的鉴定特征,对应有大幅清晰的原色图片(书尾另附总图版,便于读者全面比对近似种的差异),列有物种的历史异名、中名释义、国内分布,并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中华葬甲》可供各大专院校的生物与农林类专业师生、农林业机构工作人员、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科普工作者、法医工作者、生态环境评估工作者、昆虫与自然爱好者等参考使用。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物种;这是一种美丽与速度共存的精灵:这是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动物,它就是蜻蜓。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它们就飞翔于天际。它的飞行能力在昆虫界无以匹敌。它生活的环境多样,遍及大地。在海南岛的无数大川小溪、湖沼湿地中,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种蜻蜓,其中有22种属于海南岛独有。《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展现了海南岛常见蜻蜓的形态、习性和特色。
《白蚁防治研究与应用高道蓉论文选集》是对高道蓉教授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总结与纪念文集,是抢先发售对高道蓉教授白蚁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对我国白蚁分类学、白蚁防治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白蚁的分类及其生物学、防治等研究将取到积极推动作用。
天敌昆虫资源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份。合理利用天敌昆虫资源,可在害虫发生初期发挥生物控制作用。然而天敌昆虫种类十分庞杂,需要的昆虫学基础才能独立开展这些研究和学习。昆虫图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初学者辨识天敌昆虫的难度,进而推动天敌昆虫知识的科学普及,推动天敌昆虫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速度。本书收集整理的110种豫北地区常见天敌昆虫,涉及蜻蜓目、螳螂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包括26科68属110种。每种附带重要分类文献引证、分类地位、形态描述、生物学习性、分布。彩图为计算机辅助彩色绘制,部分为传统手绘、部分为分层摄像叠加技术。书末还有形态学术语附录,便于使用者熟悉不同类群的形态描述术语。希望本书能够引起社会贤达和爱好者对天敌昆虫的关注,进而
本书分为上、中、下3篇,共18章。上篇的内容是采用生态的组分性知识结构,即从昆虫与植物、昆虫与昆虫、昆虫与微生物的关系上讨论昆虫生态学基础理论,这里注重了进化论思想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尤其阐述了昆虫与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以及不同种昆虫之间竞争、捕食、寄生的进化关系。中篇沿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的思路,讨论了害虫防治中的生态学问题。下篇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种群空间格局与农田昆虫调查、种群动态分析与单种群基本模型、种间相互作用模型与农林生态分析、生态信息学与植保信息技术概论、生物信息学与昆虫分子生态学概论,等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浙江天目山自然概况、昆虫采集和研究简史以及昆虫资源与区系特征等,昆虫学实习的基础知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等,天目山常见昆虫的鉴定,天目山昆虫常见目、科分类检索表,昆虫生态学。附录部分列举了天目山模式标本种类、保护种和常见昆虫种类。本书可作为昆虫野外实习教材,整体结构完整、专业理论与实用性组配适当,并附插图近400幅,既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也反映了昆虫实习学的技术。 本书适合高等师范、农林院校本科生以及中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昆虫业余兴趣者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浙江天目山自然概况、昆虫采集和研究简史以及昆虫资源与区系特征等,昆虫学实习的基础知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等,天目山常见昆虫的鉴定,天目山昆虫常见目、科分类检索表,昆虫生态学。录部分列举了天目山模式标本种类、保护种和常见昆虫种类。本书可作为昆虫野外实习,整体结构完整、专业理论与实用性组配适当,并插图近400幅,既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也反映了昆虫实习学的技术。本书适合高等师范、农林院校本科生以及中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昆虫业余兴趣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