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学精义丛书:昆虫免疫学原理》在全面、深刻阐述昆虫免疫学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以及两者的分子基础,先天免疫与后天适应性免疫的进化与联系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近百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家蚕抗病毒感染的生理生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展示了昆虫免疫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还附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和专业词汇文框,是昆虫免疫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鲜明地反映了本学科领域21世纪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家蚕免疫学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我国家蚕免疫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必将产生重大作用。《蚕学精义丛书:昆虫免疫学原理》写作规范,文句流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读者对象广泛,既适合农村广大蚕桑生产者、各级蚕业生产管理干部;也可
这部流行的教科书是一本学习占地球生物多样性一半以上的昆虫的权威导论。在本版中,作者保持了前两版清晰、简要的风格,细查了昆虫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除根据最新的研究更新了全部内容外,第3版还增添了如下内容。 ■一章关于昆虫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及结果; ■关于昆虫进化及生物地理学的新综述; ■昆虫保护的对策,反映了引进物种和环境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日趋增大的威胁; ■几十年来第一个命名的昆虫新目——螳螨目的综述。 作者用易懂与激发读者兴趣的写作方式,在书中设置了强调重要主题的阅读框,提出了延伸阅读的建议,包含了大量特别授权的绘图与彩舨。该书是学生学习昆虫学课程及与昆虫密切相关的生态学、农业、渔业和林业、古生物学、动物学、医学与兽医等相近科学学位课程的理想教材。 PennyGullan与PeterCranston均为美国加利
它们外表温文尔雅,姿态婀娜,实际上却是是硬朗顽强的刀客。它们娇柔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令人瞠目的残酷手腕,它们让自己的行为被写入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本书通过真实而新奇的探索记录和大量原生态的动物照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螳螂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生活,向读者传递了自然的奥秘和发现的乐趣。
《中国昆虫图鉴》以“目”分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遍布中国的32个目800余种昆虫。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昆虫名称、别称、拉丁文名称、所属科、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 《中国昆虫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昆虫,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 《中国昆虫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昆虫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最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野菜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最新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它们外表温文尔雅,姿态婀娜,实际上却是是硬朗顽强的刀客。它们娇柔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令人瞠目的残酷手腕,它们让自己的行为被写入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本书通过真实而新奇的探索记录和大量原生态的动物照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螳螂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生活,向读者传递了自然的奥秘和发现的乐趣。
《中国昆虫图鉴》以“目”分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遍布中国的32个目800余种昆虫。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昆虫名称、别称、拉丁文名称、所属科、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 《中国昆虫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昆虫,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 《中国昆虫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昆虫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最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野菜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它们外表温文尔雅,姿态婀娜,实际上却是是硬朗顽强的刀客。它们娇柔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令人瞠目的残酷手腕,它们让自己的行为被写入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本书通过真实而新奇的探索记录和大量原生态的动物照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螳螂在最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生活,向读者传递了自然的奥秘和发现的乐趣。
脩目昆虫(竹节虫)在全世界已知有3000余种,我国已记载有300余种。它以天然的保护色与惊人的拟态著称于世,有些种类由于形态奇特或珍稀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本著作图文并茂,为我国当今脩目昆虫研究的总结,共记述螭目昆虫5科65属336种(其中包括5新属和76新种),全面地叙述了脩目昆虫的分类概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种类及地理分布、采集及饲养、发生与防控等内容;在各论中,分别编有科、亚科、族、属、种的检索表和较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如模式标本及保存地点、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和寄主等。全书共有900余幅黑白特征图与部分整体图,56幅彩图,可供植物保护工作者、昆虫学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使用。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最新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这部流行的教科书是一本学习占地球生物多样性一半以上的昆虫的权威导论。在本版中,作者保持了前两版清晰、简要的风格,细查了昆虫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除根据最新的研究更新了全部内容外,第3版还增添了如下内容。 ■一章关于昆虫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及结果; ■关于昆虫进化及生物地理学的新综述; ■昆虫保护的对策,反映了引进物种和环境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日趋增大的威胁; ■几十年来第一个命名的昆虫新目——螳螨目的综述。 作者用易懂与激发读者兴趣的写作方式,在书中设置了强调重要主题的阅读框,提出了延伸阅读的建议,包含了大量特别授权的绘图与彩舨。该书是学生学习昆虫学课程及与昆虫密切相关的生态学、农业、渔业和林业、古生物学、动物学、医学与兽医等相近科学学位课程的理想教材。 PennyGullan与PeterCranston均为美国加利
蚁蛉总科隶属于昆虫纲脉翅目,包括蚁蛉科、蝶角蛉科、蝶蛉科、旌蛉科和细蛉科。本卷记载了中国蚁蛉总科4科44属151种,其中蚁蛉科2亚科6族31属116种,蝶角蛉科2亚科11属29种,蝶蛉科1属5种,旌蛉科1属1种。本卷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以上4科的研究简史及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区系分析、生物学、材料与方法;各论部分包括44属151种的形态描述及地理分布等内容。本卷编制了各类群成虫的分类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外生殖器形态照片38版,以及形态插图。对一些没有得到检视标本的物种,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就存疑问题作出说明,以利后续的研究。
《昆虫的社会》从古生物学到形式遗传学,从动物行为学到生物化学。对全世界的社会学同仁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基准,而作者恰好具有达成这个基准的勇气和精力。生物学是一门完整的科学,从这部著作就可以看出它非常真实又非常丰富,足以使我们被它们的智慧魅力所折服……